一、易读错的字
不耻下问(chǐ)水浒传(hǔ)琐碎(suǒ)
无病而呻(shēn)某年(mǒu)岂止(qǐ)
地煞(shà)书卷(juàn)栩栩如生(xǔ)
二、易写错的字
①诵:右边中间有一点。
②岂:下半部分是“己”,不是“已”
③皆:下半部分是“白”不是“日”
④限:右边不是“良”没有点。
⑤凯:第六笔是竖提。
三、要求会写的重点词语
耻辱教诲所谓诵读岂止恒心窥探皆有缺少舅父述说荒唐访问书刊质朴英雄厌烦斩断无限凯旋衰败辛酸篇章刊物烦琐某年诸葛亮贾宝玉不耻下问岂有此理诲人不倦真情实感一知半解津津有味
四、多音字汇总
识:①shí(识别)(目不识丁)②zhì(款识)(博闻强识)
好:①hào(好学)(好问)②hǎo(好事)(好坏)
传:①zhuàn(自传)②chuán(传说)
卷:①juàn(画卷)②juǎn(卷尺)
着:①zhuó(着手)②zhāo(妙着)
煞:①shà(煞费苦心)②shā(煞风景)
差:①chā(差别)(相差)②chà(差评)(差不多)③chāi(出差)(差事)④cī(参差)(参差不齐)
奔:①bēn(狂奔)(奔跑)②bèn(直奔)(投奔)
五、形近字汇总
①诲(教诲)晦(晦气)②琐(琐事)锁(锁链)
③诵(诵读)涌(汹涌)④缺(缺少)缸(水缸)
⑤津:(津津有味)律(规律)⑥衰(兴衰)哀(哀伤)
六、近义词汇总
华丽—华美居然—竟然期待—憧憬
催促—督促烦琐—琐碎津津有味—兴致勃勃
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一知半解—似懂非懂
赞誉—称赞领悟—领会愉悦—喜悦
遭遇—境遇悲惨—凄惨委屈—冤枉
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呕心沥血—煞费苦心
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千篇一律—一成不变
七、反义词汇总
华丽—朴素开始—结束明白—糊涂
一知半解—融会贯通朦朦胧胧—清清楚楚
津津有味—索然无味
赞誉—诋毁丰富—匮乏愉悦—悲痛
寂寞—热闹流光溢彩—黯淡无光
心安理得—问心有愧千篇一律—别出心裁
八、词语解释
1、不耻下问:耻,以……为耻。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2、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3、默而知之:把所见所闻默默记在心里。
4、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5、津津有味:兴趣浓厚的样子,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6、豪杰:指才能、才智出众的人。
7、一知半解: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
8、索然无味:形容事物枯燥无味(多指文章)。
9、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10无病而呻:文中比喻文艺作品缺乏真情实感,矫揉造作。一般作“无病呻吟”
11、自作多情:一厢情愿地做出种种表示,想以此博得对方欢心。
12、流光溢彩:形容光彩流动闪烁。
13、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14、牵肠挂肚:形容非常挂念,很不放心。
15、如饥似渴:形容要求非常迫切。
16、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17、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
18、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19、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
20、浮想联翩:很多想象或感想接连不断地涌出。
九、词语归类
1、形容勤奋好学的四字词语:敏而好学孜孜不倦学而不厌废寝忘食
2、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的词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3、形容不用心读书的四字词语: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走马观花
4、含人体部位名称的四字词语:牵肠挂肚别出心裁心安理得呕心沥血
5、AABC式词语:念念不忘默默无闻惺惺相惜滔滔不绝
十、课文重点内容汇总
(一)第25课《古人谈读书》重点内容汇总
1、《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2、朱熹:字元晦,号晦庵,中国南宋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世称“朱文公”,儒家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其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资治通鉴纲目》《楚辞集注》《朱文公文集等》。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解析:此处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是“智慧”的意思。这是孔子教育大家对学习应该持有诚实的态度。
4、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厌倦。解析:“默而知之”讲的是学习的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都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学习的态度,勤奋学习而不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的态度,要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厌倦。
5、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解析:这句话是中心句,“三到”指的是心要悟到,眼要看到,口要读到。心要悟到指思考,只有“悟”,即反复品味,才能理解书中精义;眼要仔细看,才能全面准确地记住知识;口要读出声来,以便调动听觉、视觉的综合作用,增强记忆,帮助理解。
6、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解析: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急”在这是里“要紧,重要”的意思,强调了“三到”之中“心到”的重要性,意在告诫我们:读书时,专心最重要。“岂”在这里是“难道”的意思。作者把这个反问句作为全段的结束,起强调作用,再一次强调了读书时“心到”的重要性。
7、为什么朱熹认为“三到之中,心到最急”?解析:”心到,眼到,口到“六个字高度概括了读与思的关系,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读不思,必是死读,即使背得,仍不是自己的东西,更不可能结合实际而得以应用;只思不读,纯为空想,成天想入非非,终归还是一事无成。只有思想集中才能看得准确,读得顺畅,才能真正理解所读的内容。
8、结合本课来看,古人认为怎样才能读好书?解析: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其次,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孔子认为,学习应该“默而识之”;朱熹认为读书要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最紧要。本文通过讲述古人对于学习心态和读书方法的看法,告诉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课文内容笔记链接:五年级第25课《古人谈读书》笔记,读圣贤经典,激励少年用心读书
(二)第26课《忆读书》重点内容汇总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开篇点题,充分表达自己热爱读书的特点。同时,用“一……就……”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
2、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的催促下含泪上床。“无限期待、催促、含泪”等词语表现了作者对故事恋恋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对《三国演义》的痴迷程度。
3、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这两句话两次写到“哭了一场”,说明作者读书很认真;从丢下书又拿起再读,能充分感受到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4、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总而言之”与“统而言之”看上去有些重复,但实际上并不重复,这样写,主要是其强调突出的作用,有自豪之感。这句话说明作者为自己能读到不少中外的文艺作品而感到自豪。
5、我永远感到读书时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这段话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说明读书时作者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并且从中明白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从作者的叙述中,我们知道她读的书多是文学类的,文学作品往往渗透着作者独特的人生感受,能给人生命的启迪。
6、课文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她读的哪些书?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她读书的快乐呢?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时的感受。
读书的快乐体现在:①“永远感到读书时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②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③“会挑选、比较”,即提高了辨别是非、正误、优劣的能力。④“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页怕比”,这既是对书的评价,也是生活的道理。
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读课外书可以让我们知道做人处世的道理,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了解风土人情,了解科学知识,开阔视野,这是从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7、如何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这句话是作者在读书中得到的最大体会,是对全文的总结,是对自己童年读书的总结,也是对小朋友们的殷切期望。“读书好”是说读书有很多好处,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能激发感情,使人获得美的享受;能扩大知识面,能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多读书”是说读书的范围要广,数量要多,要读万卷书。“读好书”是说要对书的优劣进行比较选择,选择好书来读。
8、主题思想:《忆读书》一文作者以“忆读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回忆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写出了自己在不同年龄阶段所读的书以及自己读书的感悟。表达了作者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并告诫我们读书好,要多读书,读好书。
9、作者简介:冰心,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母爱、童趣,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幼年时代就管饭杰出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著有诗集《繁星》和《春水》,散文集《拾穗小札》等。
课文内容笔记链接:五年级第26课《忆读书》预习笔记,忆读书之趣,品读书之乐
(三)第27课《我的“长生果”》重点内容汇总
1、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长生果”即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将书比作“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
2、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作者以“蜂蝶飞过花丛”“泉水流经山谷”这样的自然美景来比喻自己忆及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愉悦感受,把抽象感受化为具体的形象,让人仿佛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少年时代生活的天真烂漫和多姿多彩。
3、渐渐地,连环画一类的小书已不能使我满足了,我又发现了一块“绿洲”——小镇的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我每天一放下书包就奔向那里。“绿洲”是沙漠中有水、草的地方,这里指的是小镇的文化站。因为文化站有几百册图书,所以对于酷爱读书的“我”来说,文化站就像是沙漠中的“绿洲”,给“我”希望和滋养。
4、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基础。
5、于是,我又悟出了一点道理: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这是作者在又一次习作成功后悟出的道理:作文应表达真情实感,开始时可以借鉴和模仿,学习一些方法,但只有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作的作品,才能真正地打动人。
6、主题思想:文章主要叙述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阐述了自己读书特有的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浓厚情感和对阅读的热爱之情。
课文内容笔记链接:五年级第27课《我的长生果》预习笔记,体会作者领悟的读书之道吧
五年级第八单元《语文园地》笔记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