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中庸 >> 中庸推荐 >> 中庸讲什么之五

中庸讲什么之五

北京哪里有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1150136625383418&wfr=spider&for=pc

中庸认为启发人的天性有“诚明”和“明诚”两个方面。孔子把人分为三类:《中庸·第二十章》“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孔子在《论语·季氏篇》也阐述同样的观点:“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知“知”是知什么?这个问题搞清楚才能明白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活着,知是“知所先后则近道”的知。

知“道”才是我们所追寻的目标。人的本性至诚,因为执取外境而迷茫,使真性本性不能得到显发,就不能觉知到“道”的运行变化。道从未离开过我们,无处不在,“道可道非常道”就象空气只是我们身在其中而不自知矣!

“自诚明谓之性”,这是自度、自化之人,慧根、善根都深厚,就是孔子说的“生而知之”。有的人与生俱来天性真诚,那么他就自觉,自律并很容易明白世界真相,透过现象看本质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是天生具有至诚“慧根”的人,这个慧根与聪明学历无关,不需要别人的教化就能够由诚至明,恭敬心起就能感应道交,因为他们天生至诚,诚则明,“故至诚如神”,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化什么?化迷蒙为明德,化偏激为中和。

“自明诚谓之教”,这是指需要通过学习教肓来提升品行、思想,人生观和世界观。“明”是明白道理后获得智慧,大多数人只有通过学习和别人的教化而有所自觉自律,以此明白因果、是非、善恶、本末,这就是“学而知之者”。只要我们用心专一去领悟受纳圣人的教诲,并以至诚心去身体力行,决定会大受裨益。孔子说于“困而不学”的人就“不复也!”了。

至诚即至道,虔诚信受圣人无二不虚的教导,就会感悟到三教圣贤的高深与伟大,是万古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他对我们的心性修养、生活事业都会产生莫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潜移默化无处不在,蕴含无限真正的大智慧,是非成败全都包罗其中,中庸从未过时也不迂腐。中庸之道倡导的是提高个体的人格修养,具备仁、义、礼、智、信等高尚品德,道德与智慧皆备的人。纵观历史就可以得到一个答案,只要处于高度文明的时代,社会人群整体素质就是会高于落后的时代,人们自然而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我们当前正处于这样的年代,对“中庸”之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正当其时,物质文明如缺少了精神文明的滋养就会显得卑俗、势利。

《道德经》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夫唯道,善始且善成。”这与孔子说的几类人没什么区别,佛教同样也把人分成这样几类:上等根器、中等根器、下等根器、一阐提,利根,善根,钝根,无根。我们对应儒释道三教圣人的言教:1,生而知之=上士=上根、利根;2,学而知之=中士=中根、善根;3,困而知之=下士=下根、钝根;4,困而不学和佛法讲的一阐提和无根之人,就属于这一类刚强难化的人。这种人枉顾因果,弊恶悭贪,无信嫉妒,懈怠慢突,放心恣意,不晓羞惭,志性卒暴,而无恭敬,邪辞强辩,形体憍念。诚明、明诚、至善的这些真理就与之无缘了。圣人因材施教,对于那种困而不学,狂妄自大谤毁圣人,忤逆圣言一阐提毫无善根的人,儒道圣人干脆谈就不愿再多谈及了,不对机嘛!正所谓: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虽广不渡无缘之人。

——刘玮和(未完待续,圣人言教管中窥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3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