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篇作中庸,子思笔三字经跟读讲

(点击播放音频)21.三字经-跟读+讲解-国学启蒙读物02:12来自欣欣说国学

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中”者,无过不及之谓。“庸”,平常。“子思”,字孔,孔子之孙,孔鲤之子;学于曾子,作《中庸》一书,授于孟子。

圣门之学,以中庸为道,至公至平至真至正,无太过不及之差。此中庸之道,惟圣人能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是一十六字心传。尧传于舜,舜传于禹,禹传于文王,文王传于周公,周公传于孔子,孔子传于曾子,曾子传于子思,子思传于孟子。孟子死,不传焉。《中庸》一篇,凡三十三章,连二十章内重出“在下位”三句,通计三千五百六十八字。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其父名点,又名皙。子曾元,孙曾西。

曾子受业于孔子,设教西河,又设教武城。作《大学》一书,俱述孔子之言,分为十章、三纲领、八条目,通计一千七百五十三字。朱子窃取程子之意,补传一章,另计一百三十四字。

此二篇,在礼记,今单行,本元晦。

此二篇:《中庸》、《大学》。单行:单本流行书。元晦:朱熹,字元晦。本:根据掌握。

《中庸》和《大学》本是《礼记》上的二篇,宋朝朱熹把这两篇单独成书。连同《论语》、《孟子》称为四书。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子、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远年(年),当时著名理学家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这位儒家大学者认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并曾说“《四子》,《六经》之阶梯”(《朱子语类》)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