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书真相

作者:吕海东在笔者读《红楼梦》时,每每读至第十回“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张太医论病细穷源”的时候,总感觉行文言语极度啰嗦,读之令人生厌。后来熟悉带批语的钞本,才知甲戌本和靖藏本分别有条与其相关的批语。靖本的批语是:而甲戌本的批语与靖藏本的批语类似。由此可知原文秦氏淫丧天香楼的情节已被删去,添补的正是第十回张太医给秦氏看病的情节和第十一回部分相关情节。

(秦可卿)

首先,仔细品读这一回,笔者感觉其行文风格与后四十回非常相似,加上其他的证据指向,本人提出第一个观点:

(一)今本红楼梦第十回出自续书后四十回续作者之笔。至于有人认为后四十回系晚出,本人并不完全认同,后文会给出解释。证据总结如下:

其一,写作风格与后四十回极其类似,即大量赘语。其语义重复的语句或者直接的文字重复,大量的描写多是填塞充数之文,想必大家对此深有同感。比如:

叫大夫瞧了,又说并不是喜;

定不得还是喜呢;

断不透是喜是病;

或以这个脉为喜脉,则小弟不敢从其教也;

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

别是喜罢;

从前大夫也有说是喜的……瞧了说不是喜;  

是喜是病,有完没完?又如:

贾珍说道:“……且叫赖升来,吩咐他预备两日的筵席。”

尤氏因叫了贾蓉来:“吩咐赖升照例预备两日的筵席……”

贾蓉……方出来叫了赖升,吩咐预备两日的筵席的话……

短短一小段文字内同样的句子居然重复了三次!其他重复的例子实在还有太多,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如果认真读后四十回,可以发现后四十回的行文风格亦是如此,大量无关紧要填塞充数以及重复之文,而这种风格跟前八十回大部分文本的风格迥然相异。

其二,张太医给秦可卿看病一段与后四十回第八十三回王太医给黛玉看病的一段极其相似,且看文本:

第十回:贾蓉道:“正是。请先生坐下,让我把贱内的病症说一说再看脉如何?”那先生道:“依小弟意下,竟先看脉,再请教病源为是。我初造尊府,本也不知道什么,但我们冯大爷务必叫小弟过来看看,小弟所以不得不来。如今看了脉息,看小弟说得是不是,再将这些日子的病势讲一讲,大家斟酌一个方儿。可用不可用,那时大爷再定夺就是了。”

第八十三回:贾琏道:“紫鹃姐姐,你先把姑娘的病势向王老爷说说。”王大夫道:“且慢说。等我诊了脉,听我说了,看是对不对。若有不合的地方,姑娘们再告诉我。”

两者的描述简直一模一样,或者一人抄袭另一人,或者出于同一作者之手。文本不同而意思一样,本人觉得是作者精通医学,熟悉看病的过程,当是出于同一作者。有关抄袭这点,下文将给出更多证据。

其三,大段的病理论述与八十三回给黛玉看病一段相仿,这跟后四十回大篇幅的宝玉讲八股文,宝玉讲孝女经,黛玉讲琴理等等如出一辙,表面看似作者知识多么渊博,实属于赘语的一种,只为填充空间,于情节没有任何益处。

综上三点,本人得出今本第十回出自后四十回续作者之手,即后四十回续作者乃前八十回增删者之一。当然有人认为后四十回续作者可以抄袭前八十回情节。此言不假,此公确是善于抄袭之辈,下文将有更多论述,但其行文风格给出了他们是同一人最有力的证据。

其次,随着近年来《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下文简称“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以及前八十回部分文字的发布,后四十回作者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本文不以前八十回论证后二十八回的伏线呼应和结构严谨性,只谈与后四十回之对比。本人现提出第二个观点:

(二)续书后四十回是续作者以“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为底本的再创作,情节文字大量借鉴和参考后二十八回,并且对情节进行了巨量的文本扩充。

其一,经本人对续书后四十回情节的逐个统计,约有三分之二的情节或思路源于“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情节抄袭或借鉴证据如下:

后四十回中与后二十八回对应的情节大部分属于填塞充数之文,对故事发展毫无帮助,而这些情节在后二十八回中属于故事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扮演了情节承接或为后文伏线的重要作用。这里仅举两例,余者可以以此类推:

1,后四十回第一一五回有甄宝玉拜访贾家,与贾宝玉见面的情节,后二十八回第八十三回亦有甄宝玉拜访贾家,并送还通灵玉的情节,其中还有大量文字相同。后四十回本,除了贾宝玉一会儿把甄宝玉当同心知己,一会儿又贬为禄蠹之外,与上下文或故事发展毫无衔接,属于孤立的情节。而后二十八回本甄宝玉送玉之时,甄家已家败,并道出原因,甄宝玉亦已出家,并为宝玉讲解佛理。庚辰本第七十一回有条批语:可见此情节一为贾家败亡伏线,二为点化宝玉,为后文宝玉出家伏线。

2,后四十回中第八十三回有元春生病,贾家兴师动众探访元春的情节。后二十八回中第八十五回亦有同样情节对应,不同的是,后二十八回本道出了元春生病原因:元春因各地战事亲上战场鼓舞士气,多日奔波而累成小恙。后四十回本下一回元春病愈,大家皆大欢喜,岂不是玩弄人么?而后二十八回中此情节为元春之死,为贾家被抄家伏脉。

高明的作者设计某个情节必须要为作品整体构思服务,如果只为了填塞空间,再精彩的情节亦属多余,高明的作者断不会以填塞充数之文敷衍故事情节。以上两例可见,后四十回的写法确是把大量摘取自后二十八回的情节打散,零星孤立,毫无目的可言,亦无法把情节串起来连成整体,不是小说的正常写法。

其二,据不完全统计,续书后四十回对“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直接的文本抄袭多达近百处,并且遍布从八十一回至百零八回的所有回合,可见后四十回作者具有后二十八回全本。关于文本的直接摘抄,后四十回往往抄得脱离语境,不知所云,现举两例:

1,贾宝玉参无知无识,且看文本:

后四十回:黛玉道:“你不要自己打错了主意。若论宝姐姐,更不体谅,又不是姨妈病,是宝姐姐病。向来在园中,做诗赏花饮酒,何等热闹,如今隔开了,你看见他家里有事了,他病到那步田地,你象没事人一般,他怎么不恼呢。”宝玉道:“这样难道宝姐姐便不和我好了不成?”黛玉道:“他和你好不好我却不知,我也不过是照理而论。”宝玉听了,瞪着眼呆了半晌。黛玉看见宝玉这样光景,也不睬他,只是自己叫人添了香,又翻出书来细看了一会。只见宝玉把眉一皱,把脚一跺道:“我想这个人生他做什么!天地间没有了我,倒也干净!”黛玉道:“原是有了我,便有了人,有了人,便有无数的烦恼生出来,恐怖,颠倒,梦想,更有许多缠碍。——才刚我说的都是顽话,你不过是看见姨妈没精打彩,如何便疑到宝姐姐身上去?姨妈过来原为他的官司事情心绪不宁,那里还来应酬你?都是你自己心上胡思乱想,钻入魔道里去了。”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

后二十八回:宝玉低头半天才道:「不过是当初他打碎了一个茶钟子,我一时恼了,就逐他出去了。我还算是个男人?古人尚知包无鱼,起凶,君子包荒,吉,我自觉读了些诗书,竟是无知无识一般。我想这个人生做他什么!天地间没有了我,倒也干净!原是有了我这样无知之人,便有了事端;有了事端,便有无数的烦恼生出来,恐怖,颠倒,梦想,更有许多缠碍,似我这般庸夫之徒,自古屈死多少英雄豪杰,万事皆有诸多因果,无有凭空生事,无有凭空仇怨,那些暧昧不明的君子只看了一点,便要大施刑罚,古来屈子、子胥何其多矣,当年诸葛孔明是刘玄德三顾茅庐请来,忠臣可请不可召,他要为你托付终生,赴汤蹈火,你怎可呼来嗟去,他若对你置之不理,你又能奈其何,那些所谓的明君对臣子稍有不悦,便施以凌迟杀戮,满门抄斩,临到社稷颓亡,还要埋怨别人,我就像这些不明事理的昏君一样,好似读了不少诗书,真真却是个无知无识的蠢夫,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如今倒好了。君王对臣子下人任意杀害,丫鬟妻妾尽行虐打,所谓八股文中庸之道,全是子虚乌有,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那管得女儿也有聪明灵秀、百般苦楚,制定的国律就是饱填男人私欲,他们就是懂得杀戮,何曾知道体恤别人的苦楚?」

其中加粗部分即为文本重复之处,续书后四十回中的这段文字莫名其妙,放于此处,特别是从黛玉口中道出,很有问题,参看“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这段文字,才知道其语境及用意。试想若“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是抄袭续书后四十回的,作者能在茫茫文字海洋中摘取一段脱离语境的文字给续得天衣无缝么?

2,续书后四十回中宝钗给黛玉的书信,部分文字来源于“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中黛玉死后宝玉作的诔文。文本如下:

后四十回:回忆“海棠”结社,序属清秋,对菊持螯,同盟欢洽。犹记“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之句,未尝不叹冷节余芳,如吾两人也!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云凭凭兮秋风酸,步中庭兮霜叶干。何去何从兮,失我故欢!……搔首问兮茫茫,高天厚地兮,谁知余之永伤?

后二十八回:怡红院落魄公子含悲洒泪,唏嘘考答苍茫高天,感怀触绪,长歌当哭,嗟悼亡妻。……年命譬如朝露,失我故欢;人生忽如风絮,余之永伤。

后四十回这段文字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病呻吟,这样的文字放于此处极不恰当,而后二十八回文字才是宝玉怀着极度沉痛的心情悼念黛玉之文。

好了,更多的例子也不举了,总之续书后四十回这种脱离语境的抄袭还有好多处,孰本孰末,一目了然。

其三,续书后四十回与“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文本描写对比,高下立判,无需多言。仅举两例:

1,得知黛玉死后湘云表现:

后四十回:史湘云因史侯回京,也接了家去了,又有了出嫁的日子,所以不大常来,只有宝玉娶亲那一日与吃喜酒这天来过两次,也只在贾母那边住下,为著宝玉已经娶过亲的人,又想自己就要出嫁的,也不肯如从前的诙谐谈笑,就是有时过来,也只和宝钗说话,见了宝玉不过问好而已……一日,史湘云出嫁回门,来贾母这边请安。贾母提起他女婿甚好,史湘云也将那里过日平安的话说了,请老太太放心。又提起黛玉去世,不免大家泪落。贾母又想起迎春苦楚,越觉悲伤起来。史湘云劝解一回,又到各家请安问好毕,仍到贾母房中安歇。

后二十八回:湘云因找不到宝黛下落,心里又悲又急。正在焦虑,忽然想起贾家祖茔尚存,便踽踽独往那里一探,只见寒烟轻扬,枯蓬飘飞,梦随风万里,故人魂飞尽,不觉萦损愁肠,泪湿襟袖。忽在乱坟之中看见一碑,上有「林黛玉」三字,恍如隔世,摇摇晃晃,扑到碑上大哭道:「林姐姐,你怎么抛下妹妹去了,到底都是怎么了,一个个都走了。」乃望天悲呼:「苍天不长眼啊,非要把人的肝肠哭断才肯作休,好人都死绝了。你也不睁开眼瞧瞧,这到底是个什么混帐天地啊!」又扑到碑上泣道:「林姐姐,我还有好多话没有说,我还有好多诗句藏在腹中,等着和你一较高低。我还想多开几回诗社,咱们姐妹们比比诗才。可如今你孤苦死去,我心中忿怨更与何人说?记得当初咱们在中秋夜联诗,恍如昨夜之事。还记得姐姐的诗句:『冷月葬花魂』,竟成谶语,我对的一句:『寒塘渡鹤影』,又何尝不是我如今的写照,想前儿我一人漂泊在异乡,路过一片池塘,从那芦苇丛里穿过,真真叫人心也破碎。咱们怎么都这么运蹇命薄?我是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姐姐是数去更无君傲世,千古高风说到今。我是举世无谈者,惟有姐姐系我知音。姐姐是登仙非慕庄生蝶,绕篱欹石自沉音,眼前却是衰草寒烟无限情,姐姐孤坟西风依。」越思越痛,只把枯草揉碎。湘云伴着坟茔坐到天黑,仍不肯离去。天上一轮皓月照着青枫林,湘云望月长叹,难以入眠,直到夜深才靠在石碑上睡去了。天明村鸡唱,湘云起身走在黄土垄上,眼前迷迷茫茫,不知何处才是归宿,抓了一把草叶填入口中,蹒跚着往前走去。西风掠处,烟云凄迷,浪迹天涯,萍踪无定,可叹公府千金,沦为乞丐,竟如同草芥。

(史湘云)

2,贾母逝前逝后:

后四十回:最可恶的是史丫头没良心,怎么总不来瞧我……且说史湘云因他女婿病着,贾母死后,只来了一次,屈指算是后日送殡,不能不去。

后二十八回:一时想起湘云,又不敢打发人去瞧他,才新婚的人怎可探望待亡之人,因把鸳鸯劝止住……且说贾家为史太君操办丧事,史鼐、史鼎的几个儿女也来了,史湘云和夫君卫若兰也来守灵,史家号啕大哭,史湘云更是哭的死去活来,被探春、黛玉含泪劝住了。

由此可见,续书后四十回贾母和湘云皆是极度无情之人。文本直接对比,效果很明显。黛玉死后宝玉的表现对比,更加震撼,文本太长,这里就不贴了。

其四,续书后四十回与“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相同的情节多达四五十处,后四十回续作者无一例外地对“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原情节进行了文本扩充,使行文变得极度啰嗦,同时亦使人物性格高度扭曲。有数个情节在“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仅仅一两句话,而在续书后四十回能扩充至数千字之多,比如王子腾送戏,贾母散钱等等。又如,续书后四十回中金桂勾引薛蝌的故事居然在九十一回写了半回,在一百回又写了半回,而“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中是金桂勾引宝玉,仅仅是数百字的一小段。元妃生病贾家探访一段亦插入了大量面见元春说东道西的冗余描写,等等举不胜举。正因描写得极度冗余,续书后四十回的情节丰富度远低于“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后四十回续作者喜好扩展文本这点很重要,下文将给出一个情节扩展的典型例子。

综上四点,续书后四十回作者是基于“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进行了再创作,但情节高度离散化,局部情节不为整体故事情节服务,大部分属于填塞充数之文,并且作者为了填充空间,把描写进行了极度冗余的扩展,使得文本臃肿不堪,处处废话,读之味同嚼蜡。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第十回张太医看病的情节和续书后四十回中王太医给黛玉看病的情节,本人给出如下观点:

(三)后四十回续书很早就开始动笔,至少在今本第十回写成以前,第八十三回已成文。证据如下:

其一,后四十回第八十三回王太医给黛玉看病的情节,直接来源是“吴氏石头记”第八十三回王太医给贾母看病的情节;第十回张太医给秦氏看病情节,直接来源是续书后四十回王太医给黛玉看病情节。且看文本:

后二十八回本:贾琏同王太医掀帘子进来了。王夫人扶贾母躺着,王太医为贾母把脉。良久,贾琏把他叫到外头耳房,问他病况如何。王太医道:“弦脉端直而长,气机不利,六脉弦迟,素有积郁,稍感风寒,药取柴胡疏泄,寸关无力,心气已衰,脉气歇止,止有定数。”贾琏听了,明白大半,叫他到正屋坐着,自己则到房里安慰贾母。

后四十回本:到了次日,大夫来了,瞧了宝玉,不过说饮食不调,着了点儿风邪,没大要紧,疏散疏散就好了。这里王夫人凤姐等一面遣人拿了方子回贾母,一面使人到馆告诉说大夫就过来。紫鹃答应了,连忙给黛玉盖好被窝,放下帐子。雪雁赶着收拾房里的东西。一时,贾琏陪着大夫进来了,便说道:“这位老爷是常来的,姑娘们不用回避。”老婆子打起帘子,贾琏让着进入房中坐下。贾琏道:“紫鹃姐姐,你先把姑娘的病势向王老爷说说。”王大夫道:“且慢说。等我诊了脉,听我说了看是对不对。若有不合的地方,姑娘们再告诉我。”紫鹃便向帐中扶出黛玉的一只手来,搁在迎手上。紫鹃又把镯子连袖子轻轻的搂起,不叫压住了脉息。那王大夫诊了好一回儿,又换那只手也诊了,便同贾琏出来到外间屋里坐下,说道:“六脉皆弦,因平日郁结所致。”说着,紫鹃也出来站在里间门口。那王大夫便向紫鹃道:“这病时常应得头晕,减饮食,多梦,每到五更必醒个几次。即日间听见不干自己的事也必要动气,且多疑多惧。不知者疑为性情乖诞,其实因肝阴亏损,心气衰耗,都是这个病在那里作怪。——不知是否?”紫鹃点点头儿,向贾琏道:“说的很是。”王太医道:“既这样就是了。”说毕,起身同贾琏往外书房去开方子。小厮们早已预备下一张梅红单帖。王太医吃了茶,因提笔先写道:“六脉弦迟,素由积郁。左寸无力,心气已衰。关脉独洪,肝邪偏旺。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上侵脾土,饮食无味;甚至胜所不胜,肺金定受其殃。气不流精,凝而为痰;血随气涌,自然咳吐。理宜疏肝保肺,涵养心脾。虽有补剂,未可骤施。姑拟黑逍遥以开其先,复用归肺固金以继其后。不揣固陋,俟高明裁服。”又将七味药与引子写了。贾琏拿来看时,问道:“血势上冲,柴胡使得么?”王大夫笑道:“二爷但知柴胡是升提之品,为吐衄所忌;岂知用鳖血拌炒,非柴胡不足宣少阳甲胆之气,以鳖血制之,使其不致升提,且能培养肝阴,制遏邪火,所以内经说:‘通因通用,塞因塞用。’柴胡用鳖血拌炒,正是假周勃以安刘的法子。”贾琏点头道:“原来是这么着。这就是了。”王大夫又道:“先请服两剂,再加减或再换方子罢。我还有一点小事,不能久坐。容日再来请安。”说着,贾琏送了出来,说道:“舍弟的药就是那么着了?”王大夫道:“宝二爷倒没什么大病,大约再吃一剂就好了。”说着,上车而去。这里贾琏一面叫人抓药,一面回到房中告诉凤姐黛玉的病原与大夫用的药,述了一遍。

从上一论点可知,此段看病的情节系后四十回续作者借鉴“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中的情节,证据关键在于情节描述的雷同与文本的重复,同样的掀簾子,诊完脉后去外屋述病情,等等。加粗部分为文本重复处。续作者对于后四十回这段看病的文字进行了数倍的扩充,表达的却是同一个意思,大量赘语也可见一斑。并且此公极好此道,乐此不彼,对添加赘语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我们再来看第十回看病的情节:

第十回:且说次日午间,人回道:“请的那张先生来了。”贾珍遂延入大厅坐下。茶毕,方开言道:“昨承冯大爷示知老先生人品学问,又兼深通医学,小弟不胜钦仰之至。”张先生道:“晚生粗鄙下士,本知见浅陋,昨因冯大爷示知,大人家第谦恭下士,又承呼唤,敢不奉命。但毫无实学,倍增颜汗。”贾珍道:“先生何必过谦。就请先生进去看看儿妇,仰仗高明,以释下怀。”于是,贾蓉同了进去。到了贾蓉居室,见了秦氏,向贾蓉说道:“这就是尊夫人了?”贾蓉道:“正是。请先生坐下,让我把贱内的病说一说再看脉如何?”那先生道:“依小弟的意思,竟先看过脉再说的为是。我是初造尊府的,本也不晓得什么,但是我们冯大爷务必叫小弟过来看看,小弟所以不得不来。如今看了脉息,看小弟说的是不是,再将这些日子的病势讲一讲,大家斟酌一个方儿,可用不可用,那时大爷再定夺。”贾蓉道:“先生实在高明,如今恨相见之晚。就请先生看一看脉息,可治不可治,以便使家父母放心。”于是家下媳妇们捧过大迎枕来,一面给秦氏拉着袖口,露出脉来。先生方伸手按在右手脉上,调息了至数,宁神细诊了有半刻的工夫,方换过左手,亦复如是。诊毕脉息,说道:“我们外边坐罢。”贾蓉于是同先生到外间房里床上坐下,一个婆子端了茶来。贾蓉道:“先生请茶。”于是陪先生吃了茶,遂问道:“先生看这脉息,还治得治不得?”先生道:“看得尊夫人这脉息: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需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需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必然肋下疼胀,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然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据我看这脉息,应当有这些症候才对。或以这个脉为喜脉,则小弟不敢从其教也。”旁边一个贴身伏侍的婆子道:“何尝不是这样呢。真正先生说的如神,倒不用我们告诉了。如今我们家里现有好几位太医老爷瞧着呢,都不能的当真切的这么说。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总没有个准话儿。求老爷明白指示指示。”那先生笑道:“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那众位耽搁了。要在初次行经的日期就用药治起来,不但断无今日之患,而且此时已全愈了。如今既是把病耽误到这个地位,也是应有此灾。依我看来,这病尚有三分治得。吃了我的药看,若是夜里睡的着觉,那时又添了二分拿手了。据我看这脉息: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大奶奶从前的行经的日子问一问,断不是常缩,必是常长的。是不是?”这婆子答道:“可不是,从没有缩过,或是长两日三日,以至十日都长过。”先生听了道:“妙啊!这就是病源了。从前若能够以养心调经之药服之,何至于此。这如今明显出一个水亏木旺的症候来。待用药看看。”于是写了方子,递与贾蓉,上写的是:

益气养荣补脾和肝汤

人参二錢白术二錢土炒云苓三錢熟地四錢归身二錢酒洗白芍二錢川芎錢半 黄芪三香附米二錢制 醋柴胡八分 怀山药二錢炒 真阿胶二錢蛤粉炒延胡索錢半酒炒炙甘草八分 引用建莲子七粒去心 红枣二枚

贾蓉看了,说:“高明的很。还要请教先生,这病与性命终久有妨无妨?”先生笑道:“大爷是最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贾蓉也是个聪明人,也不往下细问了。于是贾蓉送了先生去了,方将这药方子并脉案都给贾珍看了,说的话也都回了贾珍并尤氏了。尤氏向贾珍说道:“从来大夫不象他说的这么痛快,想必用的药也不错。”贾珍道:“人家原不是混饭吃久惯行医的人。因为冯紫英我们好,他好容易求了他来了。既有这个人,媳妇的病或者就能好了。他那方子上有人参,就用前日买的那一斤好的罢。”贾蓉听毕话,方出来叫人打药去煎给秦氏吃。

(贾蓉)

仔细对比第十回和续书后四十回两段看病的描写,可见过程极其相似,连紫鹃或婆子的附和都相似,只是第十回文本在后四十回文本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大量的扩充,添加了些无聊的对话,把疹脉细节与病理解释在原本早已过度冗余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地步,等等。按照此公对“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情节处理的方式,即,借鉴的数十个情节无一例外进行了文本扩充,第十回文本是在后四十回文本基础上再度扩充,而不可能反过来缩减,几乎可以看成事实。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此公是如何把一段只有一百字的描写扩充到一千五百字的?不要误以为这些文本藏有什么密码,实在是此公填塞充数之本领了得!

其二,“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在成书后不久,由于时局的原因增删创作集团就决定不外传,因此现今的脂本系统多为八十回本或七十八回本,早期的己卯、庚辰定本亦只有七十八回。脂砚斋于甲戌年开始抄阅再评的本子已不含后二十八回,关键证据在庚辰本中脂砚斋的一条批语:此批语虽然未署名,但脂砚斋于己卯冬夜留下过多条署名批语,此批当是脂砚斋留下。紧接此批语的是畸笏叟的一条反驳批语:可见脂砚斋到了己卯年依然没弄清小红的角色,而小红于后二十八回中将是重要的正面人物,却遭脂砚斋称为奸邪婢,难怪畸笏叟要跳出来反驳了。关于脂砚斋未看过后二十八回的观点吴雪松老师有专文论述,在此不多加论述了。本人以为增删创作集团约于甲戌年左右已决定需重新组织改写后二十八回而不是简单的增删,因后二十八回干政内容实在太多,难以增删。

其三,既然后二十八回因种种原因不外传,能够接触到此本的当与此增删创作集团有很大干系。若非增删或者批阅集团成员,很难留有完整的底本。既然此集团已决定续写后四十回,接手续写任务的作者应当在“吴氏石头记”成书不久就开始构思续写续书。至于何时写完,暂还没有证据。

其四,成书于癸酉年的“吴氏石头记”依然保留有“秦可卿淫上天香楼”的完整情节,可见删改第十回已是很晚的事了。笔者对甲戌本出于脂砚斋于甲戌年抄阅的本子表示怀疑,更认可己卯、庚辰定本。笔者认为第十回到己卯、庚辰定本第十回确定已经补完,

综上四点,本人认为今本第十回系晚出,晚于续书后四十回部分文字,或者说,续书后四十回于甲戌年后不久就开始动笔。动笔时间早于今本第十回。

由上面几个结论可知,后四十回续作者曾经参与前八十回增删,但又介入颇晚,因此,本人提出第四个观点:

(四)续书后四十回作者是前八十回最后的增删者,主要任务是整理改写后二十八回,使其成为人畜无害的文字,同时删改前八十回部分还有问题的文字。

其一,从“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的批语可知,成书于癸酉年的“吴氏石头记”主要增删者是雪芹,那为何雪芹没有接手重写后四十回的任务?既然没有证据,我们只能推测雪芹不感兴趣,或者雪芹已逝,所以后四十回续作者接手主导增删颇晚,当在甲戌年之后。前八十回究竟有多少文本是经过此公之手删改的?本人的倾向是,应当不多。除了第十回与第十一回相关部分,最有可能的还有第六十七回繁版。

对于第六十四回和六十七回,庚辰本缺这两回,己卯本系抄配。对比前八十回文风,这两回文字确实有些问题。第六十七回还有简版和繁版两个不同的版本,比如列藏本、戚序本为繁版,而程高本、蒙府本、杨藏本为简版。繁版比简版多出约三千字,部分描述也不尽相同。历来很多人对此两版本孰先孰后争论不休。“吴氏石头记”第六十七回的回前批语道出了原因:可见此回非雪芹另有他人润色,而畸笏叟对此回显然很不满意,很有可能最后决定不予保留。对比简版和繁版,可以看出繁版在简版的基础上又插入了许多重复语义之文,比如袭人探访凤姐那段更是插入了大量闲言碎语之对话等等。后四十回续作者,使得繁版更觉琐碎,人物性格也遭扭曲。后四十回续作者继续润色此继续润色此回有很大可能,按照此公的一贯作风,大量插入赘语,大量重复语义,确是同样的行文风格。

其二,至于其他零星的更改,因规模不大,一时很难找出,此处只从一方面考虑,即此公热衷于颂圣,这与“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对皇权的反思与批判之立场截然不同。现举续书后四十回中几例如下:

如今圣上的恩典比天还大;

今见圣恩隆重;

如今的萬歲爺是最圣明最仁慈的;

當此圣世;

皇上最是圣明仁德;

皇上圣心大悅;

皇上這樣圣恩;

于是圣恩浩蕩;

我们知道己卯、庚辰定本的第十七、十八回没有分开,而后期的本子第十八回有的作“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从后四十回续作者好颂皇恩看,本人猜测此回目亦是此公加的,而且此回目加得较晚,在己卯、庚辰定本之后。其他集中颂皇恩的还有两段,分别在第五十三回和第六十三回:

五十三回:贾珍因问尤氏:“咱们春祭的恩赏可领了不曾?”尤氏道:“今儿我打发蓉儿关去了。”贾珍道:“咱们家虽不等这几两银子使,多少是皇上天恩。早关了来,给那边老太太见过,置了祖宗的供,上领皇上的恩,下则是托祖宗的福。咱们那怕用一万银子供祖宗,到底不如这个又体面,又是沾恩锡福的。除咱们这样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袭穷官儿家,若不仗着这银子,拿什么上供过年?真正皇恩浩大,想的周到。”尤氏道:“正是这话。”

六十三回:宝玉听了,喜出意外,忙笑道:“……‘雄奴’二音,又與匈奴相通,都是犬戎名姓。况且这两种人自尧舜时便为中华之患,晋唐诸朝,深受其害。幸得咱们有福,生在当今之世,大舜之正裔,圣虞之功德仁孝,赫赫格天,同天地日月亿兆不朽,所以凡历朝中跳梁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俛头缘远来降。我们正该作践他们,为君父生色。芳官笑道:“既这样着,你该去操习弓马,学些武艺,挺身出去拿幾個反叛來,豈不進忠效力了。何必借我们,你鼓唇摇舌的,自己开心作戏,却说是称功颂德呢。”宝玉笑道:“所以你不明白。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咱们虽一戏一笑,也该称颂,方不负坐享升平了。

五十三回这段文字本人没找到其他证据,但是六十三回这段文字,从宝玉口中说出“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千载百载不用武备,咱们虽一戏一笑,也该称颂,方不负坐享升平了”这样的话极不协调,此段文字亦抄袭自“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中的黛玉诔,原文如下:

犬戎为患,自尧舜侵扰中华。

汉唐诸朝兮,深受其害;

胡虏成势,于秦楚觊觎长城,

宋元各代兮,尽遭之袭。

不幸兵戈之祸兮,蔓延当今之世。

欺舜之正裔,辱圣虞之功德。

嘲父辈之仁孝,蔑赫赫之灵天。

朝中跳梁兮,小丑猖獗。

世代剿袭之难灭,日月亿兆兮不绝。

恨不能操戈被甲兮,以灭胡虏;

车毂短接兮,报切齿痛。

带剑挟弓兮,以破戎羌;

持长矛兮,以除贼首。

帝阳司权,缘何包恶邪兮。

贼寇举国施虐,四野血肉遍地。

胡骑满城扬尘,八方哀声载道。

按照后四十回续作者一善抄袭,二善颂圣的习惯,六十三回这段文字极有可能出自此公之手。而且文本直接抄袭“吴氏石头记”后二十八回,必定是“吴氏石头记”成书之后,增删创作集团已决定弃用后二十八回之际,此时此公已接手增删,这段文字出于此公之手可能性很大。

综上两点,后四十回续作者接受的主要任务是续写后四十回,同时对第十回,第十一回,第六十七回,以及部分零星文本进行整理。此公并未被其他批书者所看好,因其水平太差,钞本系统亦未收入出于此公之手的后四十回。

至于后四十回续作者是谁,暂无证据可查,但不是前八十回的主要增删者雪芹,因为行文风格与前八十回大部分文本都不像,以下只给出猜测:

(五)续书后四十回作者猜测:一,刘兄或女弟子。源于“吴氏石头记”第六十七回的这条批语:此两人本来系增删集团成员,雪芹逝后此二人接手有一定可能。二,芹溪。源于第十一回的一条批语:说明芹溪经手过此回。三,芳卿。源于“吴氏石头记”第八回的一条批语:以上仅为猜测,不做论证。

综上,本人认为,在“吴氏石头记”成书后不久,增删创作集团就开始准备改写后二十八回,此时很可能雪芹已逝,后四十回续作者接手任务开始续书,并对前八十回作了部分增删,改写了第十回和第六十七回。那些认为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是同一个作者的专家和红友,建议仔细阅读前八十回中除第十回、第六十七回以外的文字,与后四十回进行比较,其文字习惯是否相同,艺术水平是否一样,人物性格是否一以贯之,人物结局与前面伏线暗示是否对榫。至于那些说“吴氏石头记”是造假伪书的人,建议把《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放在明末清初,站在明遗民的角度重新阅读前八十回。不管你的学历多高,名声多大,地位多么显赫,只要你是真心喜爱《红楼梦》,就要把探寻《红楼梦》的真相放在首位,而不能再被名利羁绊违心作文误导广大读者。

———————————————————

校对:王华东至真斋主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