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绝不是和稀泥,而是中华传统文化兼

一提起中庸,很多人印象中就是“和稀泥”。其实,中庸之道,乃是不走极端,更是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国民性的兼容并蓄的一大特质。中道的思想最早在《易经》中就初见端倪。例如,六爻爻位由下而上依次递进,名为:初、二、三、四、五、上,体现事物从低级向高级生长变化的发展规律。单以爻位而言,“二”和“五”比较好,以其得“中”。各家中道思想以孔子的教导最深入人心,影响最为深远。

《论语》从立身、处世、治学、为政等方方面面论述了中庸的思想。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允执厥中。”“我扣其两端而竭焉。”“过犹不及。”“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耳熟能详的话语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中,融化在中国人的骨髓里,编码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上,下意识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日常行为。

以饮食为例,西方人把肉、蔬菜、谷物分得清清楚楚,很少掺杂。而中国人都懂得荤素搭配,五味调和,取长补短。

就方言来说,中国南北东西多种方言。鲁、吴、闽、粤、鄂、赣方言的差别不亚于英、法、德、俄的差别。而中华民族却可以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靠统一的文字一起生活了两千多年。这在其他任何文明都是不可能做到。

以民族而言,中国有50多个民族,语言、信仰、风俗、服饰、观念差别极大,但是可以大体和平共存。西方的“国家”一词起源于民族国家概念,即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很难想象整个欧洲组成一个国家。这种宽广的包容性使中国人超越了西方的邦国概念,形成了独特的天下胸怀。

以宗教信仰而言,中国人更是宽宏大度。儒、释、道、耶、回…八仙过海,各显其能,都可以在中国自由传教。由于理念与中国固有信仰接近,佛教终于被中国人接受,在中国发扬光大。而与佛教同时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景教)由于自身理论与中国文化的差异太大,以及不肯向中国文化妥协,始终不被广大中国人接受。伊斯兰教派遣使者游说唐太宗没有成功。但是笃信道教的太宗却胸怀宽广,允许穆斯林在大唐建寺弘法。中国历朝历代都对宗教问题采取包容的态度。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会象欧洲那样,把土著宗教的巫师、巫婆活活烧死。

以历法而言,阳历专门解决太阳和地球的关系,完全排除月亮的因素。其优点是一年的周期准确,而缺点是每个月都与月亮无关。阴历转门解决地球与月亮的关系,完全排除了太阳的因素。其优点是每一天都与月亮的运行吻合,但是每一年比阳历年少了11天。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中国人有智慧把阴历和阳历结合起来创造了最科学的阴阳合历,也就是我们用了几千年的农历。农历既得到了阳历的准确,有享有阴历的方便。老百姓即使没有挂历,只要抬头看月亮就知道今天是几号。农民参考阳历的节气播种、收获。大家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两全其美。

人道、理性、中庸、包容,内在关联,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与众不同的鲜明特征。这是祖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包容性是中国文的另一个鲜明特点。由于中国人没有强烈的宗教极端性、排他性,特别专注人道,所以能够平和理性地对待看似对立的事物,做到兼容并蓄,博采众长,因此,中庸绝不是所谓的和稀泥,只是它的积极意义很少有人看到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2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