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用常规字义去解读《中庸》开头部分的「仲尼曰」、「子曰」,会发现:
每一段之间似乎都是独立的,段与段之间没有必然的「内在逻辑」关联。
但是,我们用「源头甲骨文」字义进行了解读以后,发现:
在非常著名的「子曰:舜其大知也与」之前,所有的「仲尼曰」、「子曰」都是为了「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这一段而做的铺垫。
换言之,在「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这一段之前所有的「仲尼曰」、「子曰」都是一个整体性的论述。
根据之前文章的解读,我们可以得知:
「仲尼曰……」这一段回答了几个基础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中庸」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心智系统转换」。
第二个问题:「君子」表示的意思是「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正确状态。
这种正确状态也被用来表示「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入门道者」。
第三个问题:「小人」表示的意思是「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不正确状态。
不正确的状态,也被用来表示「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未入门道者」。
第四个问题:造成「心智系统转换」练习不正确状态的原因是——「感知的主体」缺乏「弹性」。
紧接其后的第一段「子曰……」,孔子揭示了一个核心问题:
在「中庸: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过程中,所有的「意识体验」与平时的「意识体验」是完全相反的。
因为在「中庸:心智系统转换」练习的过程中,所有的「意识体验」,只有「感知的主体」本身「感知力」的感受。
其他平时所能感受到的「意识体验」,通通都要被摆脱掉。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