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养生精髓:天德养神,地谷养形
《华严经》有偈云:“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在浩瀚精深的古圣经典中,有千古一句,堪称国学养生智慧之神髓:“天德养神,地谷养形。”
宇宙大道有一种道光德能(天德能量),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滋养着世间万物的精神系统(灵魂系统)。而苍茫大地则以自然的能量孕育出纷繁多样的草本植物,源源不断地滋养着芸芸众生的肉身形体。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笑一尘缘。
万万不可小看一草一木一花一叶,它们都具足了天地之间所有的能量与信息。这些草本植物的佼佼者,在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被命名为“五谷”。所谓地谷,即大地长出来的五谷杂粮。
何为健康?健康的原则与标准是什么?
何为“健康”?“健康”应该依循怎样的不二法门?此原则与标准,就是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宇宙规律,遵循则健康,违背则患病。
我们先来看一句俗话叫“人活一口气”。这句话隐藏着健康的巨大秘密。繁体字的“氣”,下面有一个“米”字。后天之气,先天不足,后天可补。如何补?从米里来补。此“米”既非大米,也非小米,它是一种造字符号,“十”字加四点,即来自四面八方的五谷杂粮。
后天之气是人出生后摄入饮食营养,通过脾胃之通道所消化吸收,再转化成可被人体利用的精微物质,最后进入全身各处。
精微物质乃西医称谓,中国古人则一字以蔽之:气。“气”有不同层面,不同含义。先天之精,加以补充,也可成为后天之精,所以叫先天不足,后天可补。如何补?国学经典中有诸多详细的记载。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此处讲到“草”,并告诉我们:天有食物,通过“气”来提供;地有食物,通过“味”来提供。先看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肠胃化之,以养五气。
“天食人以五气,五气入鼻,藏于心肺,心神不宁,五气不够。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色修明,音声能彰”,这岂不是揭示了治愈自闭症的方法吗?自闭症患者性格孤僻,不敢与人交流,但以五谷之五气五色五味注入身心,则五行能量充沛,自然痊愈。
五气入鼻,说明呼吸很重要。我们看不见五气,但可以闻到五味。“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神乃自生”何意?
《德道经》中“攘臂而乃之”的“乃”字,很多人认为是语气词,其实“乃”和“神”神有关系。“神乃自生”,应该是指地谷之五味滋养了五气,气和而生的道光神能得以补充,自闭者被蒙覆尘垢的灵性生命得以复活,自然可以正常言语,与人交谈了。
我们再回来看“健康”。“健”,指有力气。气从何来?力气力气,力源于气,有力者源于有气。气有两种,一种是来源于父母的先天元气,一种是通过摄入五谷杂粮而以脾胃消化吸收的后天之气。
何为五气、五味?
《黄帝内经》专门讲五味和五气:五气是天来的,五味是地来的。“气”除了分为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还可以细分为四种气: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
元气即先天之气,宗气即进入身体之新鲜空气。水谷精微所生化之气与空气结合,运行至血液中,则变成滋养形体肉身之营气。我们今天所说的后天之气包括宗气、营气和卫气。
现代营养学是古人说的“气”的哪一部分?是营气。所以叫营养。我们经络按摩是在讲哪一部分?是卫气。卫气仍与空气有关系,肺经一打开,就形成营气和卫气。此时身体的宗气、营气和卫气就形成身体的循环。卫气乃脉外之气,散布全身,即所谓免疫力。卫,保卫之意,所谓脉外,经脉之外,甚至皮肤之表。
我们教育孩子时,切不可动手打孩子,否则易伤卫气。而爱抚他,拥抱他,则可以滋养卫气。所以治病须因病与药,补气也应分别而论。
再说五味。《神农本草经》中炎帝指出:五味是指麦、黍、稷、稻、豆五谷,泛指一切有形有相之营养物质,表现为酸、苦、甘、辛、咸之味。有形五谷入口后,其含有“炁(气)”之营养成分,进入消化系统,转化为营卫之气,滋养身体。
为何要重视五色和五味?因为我们需要五行能量,但五行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只能以视觉和味觉来辨别。五行的对应如下:金对应肺、白色和辣味,木对应肝、青色和酸味,水对应肾、黑色和咸味,火对应心、红色和苦味,土对应脾、黄色和甜味。
此处讲到五行,今天还有人认为是封建迷信吗?其实早在年,国务院办公厅确定科技部、财政部、中央宣传部牵头,中央组织部等20个部门参与,经组织专家研究,在部分省(市)试点测评,并广泛征求部门、地方和社会各界意见,在形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指出: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公民具备这个基本认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官方公布、顶层设计制定,将“阴阳五行”纳入公民基本科学素质,自上而下破迷开悟,可谓石破天惊,却也实至名归。
五味即五行,五气含五味。“气”从何来?《黄帝内经素问》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为之,以补益精气。”“五”,非五种也,乃五行也。何为营养?来自五谷、可滋养人体的营气。将外来词nutrition译为“营养”二字,想必凝聚了深谙国学养生文化的智者匠心。
五谷为养
“五谷为养”,留在血液中之营气称为营养。还讲到“五果为助”,这个好理解。那么,何为“五畜为益”?大多会认为“益”就是好,所以应该多吃五畜,于是就研究哪五畜比较适合吃。果真如此吗?让我们来看看各种书法字体的“益”字,从古人造字的初心里寻解国学文化的密码,触碰养生智慧的真相。
篆书、隶书和简体的“益”字,下面有个
“皿”,即盛物的器皿,下有两条腿,中间一块案板,上为三条水波纹。“益”的原义是案板上放着祭祀之肉,鲜血直流,下有盆接,不致浪费。“益”在古文中属“溢”的本字,为“器皿中有水漫出”之象,有“过剩”之意。
所以“五畜为益”的“益”,当为贬义。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里体现的“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的养生观念,与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的中庸思想一脉相承。
“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黄帝内经》里这段话充满了对植物类食物的誉美与推崇:植物就是最好的食物。肉可以吃,但不可多吃。假若可吃草本植物,最好不食肉。以今日而言,如果可以喝鲜果榨汁,就不该喝牛奶。
《黄帝内经热论篇》还有一句极重要的话:“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发热后刚好了一点,吃肉就容易再发热。可见发烧不能吃肉,否则反复难愈。
现代人孩子感冒发烧了,家长给吃什么?麦当劳、肯德基、披萨,对不对?平时不给吃的,得病了都给吃了。“多食则遗”,发热了强行多进食,则会有余邪余热,难以根治。
这正如现代人保健养生的金玉良言所言:无知的爱是害。而佛门文殊菩萨也开示过关于智慧的最重要的教授:无知就是痛苦。
民间素有“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之说。平时是白菜豆腐,得病就大鱼大肉,其实如同雪上加霜,反而久治不愈。当你的病好了又犯,反反复复,久治不愈,那么应当反思你的饮食。因为“地谷养形”,生理之病,源于食物。
最佳食物来源—五谷杂粮等植物性食物
《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执虚”。过食膏粱厚味,极易助湿生热,湿热毒邪蓄积,阻遏肌体阳气,逆于血脉肉理,从而发生疔疮之类病变。现代人今日饮食之精细、肉类之多食,不正是如此吗?
西方营养学有一个标准,就是动物蛋白要少吃,植物蛋白要多吃。哪些是动物蛋白?鱼肉蛋奶。哪些是植物蛋白?大豆、小麦、薯类等五谷杂粮。肉与奶实质一样,古人如此认为,现代科学家也这么说。
有本书叫《救命饮食》,也叫《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值得人人一读。70年代,由于周恩来总理膀胱癌去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与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进行了关于膳食、生活方式与疾病死亡率的、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流行病学研究,以及营养学有史以来最全面的调查。20年精诚合作,诞生了这部“世界流行病学研究的巅峰之作”(《纽约时报》评语)。
作者T·柯林·坎贝尔,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40年来,他一直身处营养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年,他为美国国家科学院撰写并发表报告《膳食、营养与癌症》,震惊全美。几年前,他在康奈尔大学开设并亲自任教了一门选修课——素食营养学,这是美国大学中开设的第一门此类课程,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身为美国人,坎贝尔博士坚持给这本书命名《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他说,因为这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发起并开展的调查,也是为中国人写的营养学著作。这本书在美国出版,销量超过百万册,在亚马逊网上书店健康类图书周蝉联冠军。从大受追捧的火爆程度看,本书一定开启了无数生命与灵魂的健康成长与智慧觉醒。它可以让世人从黑暗走向光明,从疾病的痛苦走向健康的欢喜。所谓千载暗室,一灯即明。
坎贝尔博士调查的是到底什么食物对人体最有营养。本书对膳食和疾病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动物蛋白有害健康”的结论,震惊世人。这个结论与《黄帝内经》的点睛之笔“天德养神,地谷养形”何其神似!
博士还调查发现:所听上去煌煌有理的所谓“一天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竟然是一个骗局!因为牛奶也属于动物蛋白。而中医也早就说过:母乳为“白色血液”。
到底如何吃方为科学饮食?养生千万条,科学第一条。老祖宗告诉我们:一口肉,四口菜。而坎贝尔博士调查发现:动物蛋白的摄入最多应占膳食中蛋白的20%,超过则易患病。悠悠千年的国学养生智慧,竟然在这里与现代前沿的营养科学心领神会。
这让人不由想起中国著名文化学者与文化史学家余秋雨先生所言:中华文明是一上台就没有下过台的文明,将会成为21世纪文明图谱中的主角。
对比希腊文明与中华文明时,马克思曾高度美誉:“如果希腊是正常儿童,中国则是早熟儿童。”而阿拉伯世界则有句名言:“希腊人只有一只眼睛,唯有中国人才有两只眼睛。”
而被公认为对中国文化认识最清楚、了解最透彻、20世纪最重要的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先生则认为,21世纪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可以拯救世界。
日常饮食要膳食均衡,一口肉四口菜,建议尽量少吃甚至不吃动物蛋白,否则容易引起炎症。但是作为七大营养素之一的蛋白质,占所有营养的20%左右,极为重要。而其最佳食物来源,就是五谷杂粮等植物性食物。
有人会给孩子吃发霉的玉米吗?不会。因为知道黄曲霉素有毒,其毒性超过砒霜68倍。坎贝尔博士做实验,给小白鼠吃发霉食物和动物类食物,当吃到20%以下也没事。但是超过20%,小白鼠患癌几率急剧上升,所以他就得出了这个结论。
我们应当谨记这个膳食均衡的原则:没生病时“一口肉四口菜”,一有病就不要吃动物蛋白了,因为这样很容易引起炎症。孩子生病后食欲下降,更需要摄入新鲜的五谷杂粮与蔬菜水果。如果大鱼大肉,那是雪上加霜。包括牛奶、奶酪、蛋类等,均不宜入口。
到底何种食物最有营养?五味入口,人们一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