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从来没有读过什么《周易》。
《周易》是孔子的嫡孙子思写的。
大量证据就在《周易》原文里面。
比如《豫》卦的“成有渝”。
先来说说这个“成”字。
它与子思在《中庸》里面提出的“诚”是同样的意思。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子思《中庸》
信奉子思的孟子把孔子称为“大成”之圣人,也就是一个诚者。
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孟子
这个“成”字,被形容为“金声玉振”,与音乐有关。
子思所作的《五行》里面,也用音乐里的“金声玉振”来形容圣人之德。
君子之为德也,有与始,无与终也。金声而玉振之,有德者也。(第十章)
金声,善也;玉音,圣也。善,人道也;德,天道也。唯有德者,然后能金声而玉振之。(第十一章)
君子集大成。—《五行》
朱熹认为“集大成”和“金声而玉振之”都与大成乐有关,“金声”是指乐曲开头敲击镈钟,“玉振”是指乐曲结尾敲击特磬。
《集注》曰:“先击镈钟以宣其声,后击特磬以收其韵。”
古代将一段乐曲演奏完毕称为一成。
若是乐器独奏,则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同一种乐音,称“小成”。汇集八音,进行合奏,便为“大成”。
巧的是,《豫》卦的卦名,本身就是乐舞之名,本卦的主题也是和乐舞有关的。
《礼记·乐记》中记载孔子对周代乐舞的描述时就说:
“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灭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国是疆,五成而分,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复缀以崇。天子夹振之而驷伐,盛威于中国也。”
此处孔子说的“成”,便是乐曲的终结之意。
同样,以乐舞为主题的《豫》卦末尾中出现的“成”字,有且仅有一个意思,就是表示乐曲的终结。
《豫》的上六爻辞说:
冥豫。成有渝,无咎。
所谓“冥豫”,一个“冥”字已经指出了乐曲到了终结。
《说文》:“冥,幽也。从日从六,冖声。日数十,十六日而月始亏幽也。冖亦夜也。”
月亮到了满月之后就会逐渐变缺,转为幽冥,乐曲到了终结之后也将要发生变化,故曰:“成有渝”,意思是乐曲终了就要发生变化。
《豫》这个“成有渝”的思想,与它的上一卦《谦》卦形成了完美的互补。
《韩诗外传》云: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以衣成必缺衽,宫成则必缺隅,屋成则必加拙:示不成者,天道然也。《易》曰:“谦:享,君子有终,吉”。
《谦》卦的“示不成者,天道然也”,充分表明了“成有渝”是天道无成的体现,也就是《坤》卦中说的:“无成,有终”。
而《谦》卦中说的“君子有终”,则是子思“诚者,物之终始”的另一种说法,也是孟子所说的“终条理者,圣之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