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这句话,到底在说什么?
如果你近半年经常出差,可能会注意到阿里云的机场广告语已经换成了「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这个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发布的Slogan时隔七年重回公众视野。
那么,这句看起来在广告上显得不够「直给」,但又确实引发好奇和品读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又为何回归?
回到这句话诞生的时刻——年的阿里云迎来了苦尽甘来的幸福时刻。那一年,「去IOE」决策已见成效;自主研发的飞天系统在当年的SortBenchmark国际排序竞赛中打破四项世界纪录;首次将车票查询业务部署在阿里云,为春运高峰分流了75%的流量。从被质疑到赢得内外认可,阿里云过万重山后正意气风发。
从我的理解上,这句话可能是阿里云当年在走过创新无人区后对为何出发的自我回答,也是向市场证明自己后,终于亮出了这群不惧死磕的技术人的底色。
七年之后,阿里云的年营收已突破千亿,市场份额全球第三,带动全行业在过去几年持续高速增长跑马圈地,那么为何这时候放弃「上云就上阿里云」,而重新启用7年前这句话,就值得好好研究下原因了。
「云计算这个方向一路走来,首先带来了商业关系层面的变化。但当商业关系的变化到了一定规模,技术和商业逻辑会跟着变化,就有机会真正重构整个计算技术。」在近期与我和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行癫)交流时,算是获得了这句话复出的背后原因。简单地说,那就是阿里云认为自己再次走到了技术无人区。
在张建锋看来,最近两年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将云计算带到新的转折点——自动驾驶、元宇宙、合成生物学等新兴领域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对算力的需求出现了新的变化,云计算厂商如果不能做有前瞻性的技术布局,便会失去在未来商业创新里的基石意义。
所以张建锋认为,云计算没有中庸路线,要不断进入无人区,追求更大的意义和价值。在他眼中,云计算的技术和规模门槛都非常高,走进无人区不只是一种勇气的问题,而是基于规模的合理选择,只有在新的商业和技术条件下,重上技术创新的「卡门线」,再次突破大气层,闯入无人区,才能对计算这件事继续创新下去。
如果仔细观察阿里云今年以来的动作,确实会发现和这家公司和以往「上云就上阿里云」时代的风格有些不一样了。
今年,阿里云把最重要的战略定为「BacktoBasic」,聚焦云计算的本质。这个本质既包括了对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也包含了对市场站位的回归。
在技术上,阿里云今年发布了一款不会售卖的技术产品,名为CIPU,将在数据中心内部改变原有的计算体系,让云来统治上下游硬件,形成一种新的计算能力建设和组织方式。
在市场上,阿里云以算力power的角色屡屡出现,例如为小鹏汽车建成了中国最大的自动驾驶智算中心,将自动驾驶核心模型的训练速度提升约倍。而在应用型项目中,阿里云更加明确地划分了生态的边界,上层应用能力更多由合作伙伴去补齐,阿里云聚焦在Basic的核心技术和通用平台能力。
其实从40多年前信息化时代开启以来,计算就是商业创新的「万用之基」,站在这个世界观上定义自己的目标和使命,这可能就是阿里云「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背后,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吧。
以下,是我和张建峰最近交流的一些节选记录,经他许可,也分享给大家。
01
云计算的发展
面临转折点
张鹏:阿里云的广告又回到了当年「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特别像阿里云在早期的状态,我闻到了某种回归的味道。它背后有什么深意吗?
张建锋:其实云计算这么一条路走下来,上一个阶段主要体现在计算的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变化,比如你自建变成我帮你代建,是建立一种新商业关系支持下的,计算能力的新组织方式。
但是,这个变革到一定规模之后,技术和商业逻辑也会跟着变化。或者说,云计算做到一定程度,整个体系就要被重构。比如这些年来,设备供应商就会发现,他们原先批发,托管、零售,然后简单商业化的模式在商业上被重构了。而云计算的企业本身,也一样需要思考在下一个技术体系或者商业体系下自己的定位是什么,能力是什么。
张鹏:所以「新计算」带来「新商业」的重构,但是「新商业」,也会不断推动「新计算」的重构?
张建锋:这是必然发生的循环。而且阿里云需要看到技术创新带来商业逻辑重构之后,自己确实获得了规模,但有规模之后,是简单地靠规模优势去把历史价值吃尽,还是寻求新的创新能力去赢得新时代的更大价值,也是个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张鹏:类似于上一次技术创新突破「大气层」后的势能,是用来一路滑翔?还是用来再次突破「卡门线」?
张建锋:对!其实这个时候如果你真的重新研究计算,就会发现你真的有机会去重构整个技术的架构。
以前如果你的商业平台没有规模,自研CPU是没有价值的。而随着商业平台规模化,自研CPU的使用量占比越来越高。这时候,云厂商会有能力去定义下一代CPU长什么样,下一代GPU长什么样,下一代计算长什么样。这是真正令人兴奋的议题。
云计算是规模+技术的模型,必须对技术和规模都有足够的追求。而从历史上看,其实这样的企业模型才是更有竞争力的。比如苹果是「技术+规模」,亚马逊也是。这样的体系结构跟单纯靠商业模式变现,后来又被别人超越是有很大差异的。
我认为中国云计算现在可能面临一个最大的转折点。云计算的门槛很高,全世界的头部云计算厂商主要是美国的,中国恰好还有希望,但这个希望是不是可以实现,还是要客观认识到很多基础问题。
比如,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的商业模式跟技术的体系关系到底是什么?我觉得这件事必须要「backtobasic」,去看下一代的技术结构和商业模式是怎么样的。
02
计算的创新
张鹏:从PC出现到今天,应该说计算的创新进步一直是商业创新的「万用之基」,所以阿里云怎么理解下一代的计算?
张建锋:首先,我觉得把计算这个词定义清楚很重要。「计算」听上去包罗万象,我们可以把所有现在没有想清楚的东西都放到这个里面去。而从我的角度,我觉得对计算创新方向理解应该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回到传统意义上的算力上看,都是这么多的CPU,云厂商集中给你提供计算能力服务,能不能比你自己去自营自建做得更有效率?商业公司本身是否可以不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