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到底是什么意思

北京皮肤科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78663.html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中庸》,在昨天的内容中我们知道了:读《中庸》一定要读各家的注解,否则根本无法理解那些超级大词是在表达什么,并且各朝大儒对《中庸》的理解是按照通经致用的原则,与时俱进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汉朝与宋朝的大儒们,对中庸的解释有什么不同?01汉朝的理解说到汉朝人对《中庸》的理解,我们必须得先回忆一下之前说过的《尚书》。汉朝迷信的是天人感应、五行生克之类的神秘知识。东汉末年汉朝儒学大宗师郑玄,就曾经用五行来解释“天命之谓性”,说:说木、金、火、土、水分别带来仁、义、礼、智、信。郑玄的理论虽然比较“玄”,但是在当时已经算是很朴素了。他无非是在说,人的根器各不相同,虽然都是“善”,但是仁、义、礼、智、信这五个方面各有偏重,五行对应的道理,我们今天很多人都在运用,但是其机理或许早已不熟悉了,我觉得很有必要解释一番。道理是这样的:“木”对应的是东方,东方对应的季节是春天,春天催生万物,所以是“仁”的特质。我们还可以参照一下雷锋同志那段名言:“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这就是“仁”,五行属木,这个逻辑讲到这里,大家应该也能够明白了,所以无需赘言,欢迎对号入座。02宋朝的解释汉朝的解释到了宋朝就行不通了,汉朝对世界的认识是基于《尚书》,而对宋朝人影响最大的却是《孟子》,所以很多解释都有《孟子》“性善论”的影子。朱熹解释:天通过阴阳创造出了万物,“气”赋予了万物形体。在之前《孟子》的学习中您应该还记得“气”是物质性的,“理”是抽象的最高法则,没有实体。天通过“气”和“理”创造出了人类—“气”给了形体,“理”给了人性。“道”就是“道路”,人遵循天性而走在该走的道路上,就是“率性之谓道”。每个人的“性”和“道”都是一样的,但是“气”却不同,所以才需要“存天理,灭人欲”将人们拉回该走的道路上来。03中和之道什么才是“中庸”?郑玄说“庸”是“功用”的“用”,所谓“中庸”就是“中和”的功用。所谓的“中和”,其实是“中”与“和”两个概念,《中庸》原文将:“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他认为人们只要做到这两点,天地就摆正了,万物就自然生长了。宋朝以后的儒学,动不动就是“已发”、“未发”这些词,其实都是从《中庸》中来的。我们今天来看这两句话,其实很有心灵鸡汤的香甜感,无非在教育人们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就算要发脾气也不能失控,要有节制才行。有了这层理解,我们再回归到之前《左传》、《春秋》、《礼记》的内容,就不难发现,“中和”是贵族社会中贵族的一种行为操守,因为贵族主要的特征是克制与含蓄。但是无论怎么说,汉朝是豪族社会、宋朝是平民社会,贵族社会早就解体了,大家理解起“中和”来难免有些吃力,不过这并不影响大家对经典古籍通经致用、与时俱进的解读。好了,关于“中庸到底是什么意思”的内容就到此结束吧,今天的内容您只需记住两点:第一、汉朝是以《尚书》五行论来解释《中庸》的;宋朝的解读思路则是以《孟子》性善论作为基础;第二、“中和之道”很有可能是周代贵族社会,贵族们的行为操守,只是后来贵族社会解体,各个朝代都有了自己的解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