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最后的辫子辜鸿铭

荷尽已无擎雨盖(指清朝官帽),菊残犹有傲霜枝(指辫子)。

年,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

辜家原籍福建,从祖辈起就来到南洋,辜鸿铭的父亲是橡胶园的总管,母亲是葡萄牙人,橡胶园的主人、英国牧师布朗十分喜欢辜鸿铭,于是将他收为养子。

后来,布朗夫妇在征得辜鸿铭父母的同意后将年仅10岁的辜鸿铭带回了苏格兰。

临走前,辜鸿铭父亲这样告诫他,“无论你走到哪里,无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

此后,辜鸿铭不断学习,游学欧洲,光博士头衔据说便有13个。

在深得欧美文化精髓的同时,辜鸿铭精通9门语言,天赋异禀。

虽然辜鸿铭从小接受西式教育,但是他却拥有着浓厚的中国精神。

在与马建忠交谈几日后,辜鸿铭的心中埋下了归国的种子。

年,辜鸿铭归国,并且成为了张之洞的外文秘书。

张之洞如是评价他,“鸿铭经纶满腹,确是杰出人才。”

后来,随张之洞前往北京,一味提倡复古,是一个坚定的保皇派。

年,蔡元培出任了北大校长,并且聘任了辜鸿铭成为了北大的教授。

此后北大校园中便有一大奇观,一个扎着灰色小辫,戴着瓜皮小帽,身穿长袍马褂的小老头总是出现在校园。

辜鸿铭讲课风趣幽默,当学生笑话他的外表时,他只是平静的说道,“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学生们瞬间沉默下来。

辜鸿铭学贯中西。

他不留余力的宣扬中华文化,翻译了《论语》《中庸》《大学》,英文著作有《春秋大义》《中国牛津运动之内情》等。

当年,辜鸿铭在东交民巷使馆区的六国饭店用英语讲演《中国人的精神》,不但要售票,而且票价要高于“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

梅兰芳的戏票价格为一元二角,而辜鸿铭的讲演票则开价两元,却还很叫座。足见他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辜鸿铭尽管在国内声名不显,却是国外人眼中的香饽饽。

在西方人眼里,特别是德国人眼中,他是东方文化两大代言人之一,一个是他,另一个是泰戈尔。

并且被印度的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

年,辜鸿铭病逝于北京的寓所。

享年72岁。

辜鸿铭至死都不忘与人斗法。他想刻一枚印章,在上面印自己的履历。

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

还说要把康有为的那枚“周游三十六国”闲章比下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9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