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做一个不偏不倚,不骄不躁的智慧型

在一次研讨会上,我看见一位白发苍苍拄着双拐的老太太。估算她的年龄早该退休,看身体又行动不便,开这种高端又烧脑的会议,真是很难让人理解。问旁边的人才知道,她是某校现任校长,今年已经66岁了。她原本是一个私立学校的校长,经过多年的经营和运作,不仅把私立学校变成了公立学校,而且现在她所在的学校,在已经成为全区数一数二的名校。瞬间让我对这个领导萌生敬意之情。

领导者是一个团队前进与发展的导航,在团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领导的艺术是领导人格魅力的集中体现,值得每一个想要成为领导或已经是领导的人学习。《中道》是一本关于管理学问的书籍,其内容丰富,针对性强,非常值得阅读。

作者曾仕强(-),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国学大师、中国式管理大师,是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任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校长。

管理者的自我认识

孟子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劳心者和劳力者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向。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喻成一艘行驶的大船,那么劳心者就是船长,要掌握着整艘船的航向,合理安排好船员的工作;而劳力者相当于水手或舵手,听从船长的指挥,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好的劳心者一定要知人善用。

中国人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比较深,非常重视人际关系,所以在企业里常常会出现熟人、亲戚、朋友共同治理公司的情况。人与人之间有制衡,也有督促,在一定情况下有利于企业发展和壮大。但是如果领导者一点失去对全盘的掌控和协调,很容易出现一方独大的场面,或者双方内耗的局面。做企业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管理者一定要认清自我能力,了解他人的特点,综合客观的整体运作。

身居高位,修身修行

“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主观性太强的人,特别容易走入极端,不断强调一件事时,特别容易把它的重要性夸大,以至于绝对化。管理者是一个团队的灵魂,他的处世态度直接影响团队未来的发展,哪怕上向真理的方向多走一小步,真理也将变成错误,所以身为管理者一定要知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管理者的眼界和站位,决定企业的格局及方向。管理者要认清自我,更要及时反思,三思而后行。常常反省自己的不足,分析别人的优劣,做事才会客观公正,少犯错误。

格局是成就人和事的一个大方向,身处高位的管理者,多学学中庸之道,修身修行,做到知人善用,不偏不倚,高处着眼,小处为谋,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某次,见到那个私立学校的老师,和他聊起他们校长。他用一种非常自豪的语气说:“她是非常有凝聚力的好领导,用她的方法把所有人的工作热情给点燃。让我们大家每天像打了鸡血一样干活,还个个都很开心。”

很多女人在退休之后,不是在家带孙子,就是去跳广场舞,能被返聘回到工作岗位得非常少,这个校长都快70岁了,身体本身就有残疾,仍坚守在工作一线,不得不说优秀的领导者,不单是为人处世的哲学过硬,身上坚韧不拔的精神也是非一般人能及。

老人家用智慧带领她的团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最后成就一番辉煌的事业。她现在功成名就,却依然战斗在工作一线,除了职业理想,我想还有职业热爱在支撑着她不断奋斗。

在中国,管理者在管理时有其更独到的特点,大多采取中庸式处事原则。管理者能够知人善用,不偏不倚,擅长调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达成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共赢发展模式。

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有眼界,有格局,还要有凝聚力,让自己的队伍勇往直前的魄力,也有百炼成钢的坚韧。

文章最后

《中道》通过虚拟空时、约法三章、安人之道、经权之道、絜矩之道、易知易行,六部分来阐述中道的真谛。中国管理哲学的大智慧,在于中,也在于合,更在于道,道通了一切都顺利了。想掌握管理的学问,成为优秀的领导者,那就看看这本书吧,相信对你会有不小的帮助。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作者介绍:安逸

喜欢读书、写评,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好读。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