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和意志本色金台资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欺负、压迫、奴役过其他国家人民,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有。同时,中国人民也绝不允许任何外来势力欺负、压迫、奴役我们,谁妄想这样干,必将在14亿多中国人民用血肉筑成的钢铁长城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许多人文学者有过探讨。钱穆认为东方文化是内倾型的,西方文化是外倾型的。林语堂认为中国人的特性包括简朴、爱好自然、恬静、勤谨等。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人具有尊重历史、中庸、任重致远、自重等特点。这些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也互不矛盾,但都缺乏一个核心概念的表达。被誉为“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的辜鸿铭教授在其著作《中国人的精神》中指出,中国人精神文化的核心要素是“温良”,很大程度上契合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质。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温和善良,但同时,“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民族复兴大业,中华民族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特质和意志本色?这是实现民族复兴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论题。

继承传统:尚内省的斯文

特定的地域、社会环境及数千年历史,型塑了中华民族特定的精神特质。这是一种谦谦君子的斯文形象,思维方式内倾、内省、内敛,重视精神生活,重视自我修为和人格提升。凡事反求诸己,体验所得。在内省中认识世界,思考世界的本源和生命意义。这种内省人格,强调信念的重要性。在明晰自我的基础上,形成整合的人生,获得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的人格展现。作为内省的过程,强调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从小到大,从内而外,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自我成长和天下情怀融通,求心灵的自洽。《中庸》说:尽己之性,可以尽人之性,尽人之性,可以尽物之性。实现内外兼修合一。

中国人的文化形象是斯文的。斯文是指人的举止文雅有礼,有涵养,文质彬彬,懂得尊重人。在本质上,“斯文”是对美有良好的感知力和表现力的宁静的心灵状态。这是一种内秀。辜鸿铭在描述中国人“温良”性格的时候,认为它没有任何野蛮的、残忍的东西,有的只是文雅,但这种文雅不是天性的柔弱或顺从,它没有生硬,没有粗野或暴虐,没有好斗和嚣张。这种斯文是一种气质:从容、镇定,是经历磨难后的成熟,在乎内在的精神整合与人格自洽,是一种心灵的平和。

中国人的人格形象是内敛的。不张扬,不强横;不惹事,不怕事。优雅不是软弱,不是退让,不是息事宁人。伏尔泰在《风俗论》中,有一句赞美中国文化的名言:“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在东方所有的发现,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道德与物质的世界。”这个世界与人类整体心灵深处对美的期求心心相印,是一种内在美。

中华民族的文化特性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弥足珍贵值得坚守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立身自持:非盲目的自尊

自尊是基于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产生的一种自重、自爱并要求他人尊重的情感体验,本质上体现了自我价值感。自尊是自我意识的呈现,是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的基础。自尊对人很重要,体现了一种身份的主体性意识,它能激活个体的价值感和意义感,增强对“我”的身份确认。

中国人的温良中,蕴含了一种理性的自尊传统。《礼记》中有“可杀而不可辱”“不食嗟来之食”“不自尚其事,不自尊其身”等记载。《孟子》中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表达。《韩非子·诡使》强调:“厚重自尊,谓之长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史可法“头可断身不可屈”等,都是中华民族自尊意识的表达。坚持人格尊严,义不受辱,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显著的精神气质。

我们强调的自尊,要理性而非盲目。盲目的自尊常常是一种过度的自我中心,缺乏从他人角度着想和体谅的可能,呈现为自傲、自负、自恋等。而理性、非盲目的自尊,这是基于对自己和他人的清晰判断形成的自我肯定和自我接受。对理性自尊的清晰把握,会产生平等意识、宽容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思维方式上的开放性和行为态度上的吸纳性。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