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考生高考满分作文无情未必真豪杰骅骏

无情未必真豪杰

上海一考生

孔子说:“过犹不及。”确实,任何事物“过分”和“不及”都不符合中庸之道。例如我们每个人个性中都有“刚”的一面和“柔”的一面。刚,如果过头了,便成为“硬”,成为“无情”;柔,过头了,就成为丧失原则,成为“和稀泥”。恰当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造就和谐人格。

我们每个人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这指的是什么呢?我认为,这是做人的底线,做人的原则。例如人要忠诚老实,要讲仁义道德,绝不能违背法律和道德等。对待自己和别人都要以此为准绳。同时,做人还需要“柔软”的一面,这又指的是什么呢?这是人的恻隐之心、同情之心,对弱小者的爱护之心,等等。

这两种看起来对立的东西,往往在一个人身上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例如鲁迅先生对敌人“横眉冷对”,从来就是不妥协、不低头的,可谓“坚硬”的典范。可是,他对亲人特别是对儿子却富有“柔情”。他有一首诗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于菟?”对儿子海婴之柔情使人感动。同样,傅雷先生自号“怒庵”,其刚烈更是出了名,他的眼中容不下一点点沙子,谈文论艺时甚至一言不合,便怒目相争。正是这种阳刚之气,使他在挫折中宁折不弯,宁可死去也不愿意受辱。他是读书人有骨气的典范。但是,在他心中自有一腔柔情——对儿子傅聪的爱,对艺术的爱。一部《傅雷家书》,写满了他剑胆琴心式的感情。

坚硬和柔软,阳刚和阴柔,这两种东西怎样才能和谐地统一在一个人身上?主要是一个人应该有明确的做人原则:对谁刚,对谁柔?何时刚,何时柔?心中要有一个底线。梅兰芳先生不但在扮演《贵妃醉酒》时有万种柔情,而且对家人、对学生非常爱护,可谓满腔柔情。所以他有无数的“粉丝”。

但是,当日本人侵略我国时,他在北京便“蓄须明志”,坚决不登舞台,显现出刚强的意志,不惧怕威胁也不受诱惑。相反,如果不明白这些大义或者过于软弱,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周作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傅雷所译《英雄传》里有这样一句话:“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远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罢了。”

综上所述,凡有成就之人,往往在人性人格上刚和柔、硬和软都能够和谐地统一起来。其实,我们只要愿意,也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这一点。在如今这个喧嚣的社会里,我们还是要相信,人性中固然有“无情”的一面,但是每个人心中总有那么一点柔软的东西,我们应该把它挖掘出来,使自己变得和谐起来。如此,社会的和谐才可能到来。

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其特点是中规中矩,作者对“坚硬”和“柔软”的解读是正确的,关于这两种东西怎样才能和谐地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回答也是理性的。

比较可贵的是将一些名人的例子组织在一起而不显得堆砌。其中对鲁迅先生的分析是一个亮点,《答客诮》一诗的引用颇具价值;将梅兰芳和周作人的例子相对照,借以强化“心中要有一个底线”,也颇具匠心。正是具备这些优点,本文得到了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

原创稿件,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