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能健康长寿吗这样做就能糖尿病

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作者陈刚大夫副主任医师,来源:陈刚大夫讲糖

糖尿病人的健康法则,其实任何人都值得一看!

好象是我在讲如何健康的大道理------或许说的有点大了!但是健康真的是比较大的事!

(秀秀我和糖尿病友的亲密合影)

我是一名医生,至今工作28年多了。目睹了那么多人的生老病死,也有亲人得糖尿病而不正规治,痛心之余,三思:健康的来龙去脉到底是什么呢?

近日略有奇想,就写了,想必会有糖尿病人从中获益,而非糖尿病人也值得一看呢!

我初始学习的是4年西医,但中医学历方面,俺也混到了本科。在游览古代群书之余,儒家、释家、道家和仙家的很多文章对我感触很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庸”、“中和”之道。

生是起点,死就是终点。

在人生老病死整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时间节点,身体健康状态都是在双向的发展,一面是走向疾病,一面是走向健康。这类似于中国哲学中“阴阳”的两个方面。“走向疾病”的力量大于“走向健康”的力量,身体就会得病或逐渐得病;而“走向健康”的力量强大的时候,身体就会逐渐康复。所以糖尿病人每天做的事要面向健康,身体就越来越好。

有一本书,名字叫《人体使用手册》。里面多次提到,“您需要的不应该是什么灵丹妙药,而是一本人体使用手册”。说得是要正确地使用自己身体这个机器,使之“寿终正寝”,而不应该过度的“戕伐”使之早衰。

(生死拔河赛)

人在没有疾病的时候,要积极地培养“正气”,强大“走向健康力量”的“储备”,以备不时之需。而在得了疾病的时候,更要放弃“戕伐”,安心静养,以使身体逐渐走向健康。

而决定身体向健康或疾病运动的要素,当以“三养”为最,即:营养、保养、修养。大教育家洪昭光也曾谈到这个问题。

营养问题,就是吃喝的问题。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营养要充足,更要合理。要避免营养不良,也要避免营养过剩。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问题,整体上讲就是营养过剩,而同时也存在部分营养的不足或失衡。人要活着,要劳动,能源不能缺;身体要自己修复,要新陈代谢,资源不能少;营养的问题就向钱一样,少了日子不好过,但是,多了也同样不好过。

正因如此,糖尿病的治疗也和营养有很大的关系,而饮食治疗也占了糖尿病五驾马车的重要一环!

保养问题,很丰富。包括吸烟、运动、睡眠以及生活规律等等。生物钟的概念很多人都知道,那个规律性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就要休息,劳逸要结合,动静要相宜。保养就象车检,要定期的上油。

所以糖尿病人的作息时间也关系到血糖的稳定与否,糖尿病人熬夜过度血糖就会或高!

修养问题,就是心的问题。这不是说谁有没有“修养”,而是世界观的问题,是看待问题的态度。70%的糖尿病是A型性格,那A型性格是什么性格?是一种“拼争”意识比较强的性格,这是好事,人没有拼争意识就没有上进,但是,过头了就不行了。而心理素质高也是极高修养的表现,糖尿病人心态好血糖就比较稳定,如果每天都过得不安或者是心浮气燥,血糖也就跟着升了起来!

对身体健康有益的良好修养,简单说就是要具备“三乐”。

“三乐”就是:

助人为乐

自得其乐

知足常乐

怎么看也不是助人为乐,而是顺手牵羊)

助人为乐,就是要学会帮助人,并以之为快乐。助人求报酬或许是应该的,但是,要以乐为先,主体是助人。有人这样把“人”分类:利人利己的是圣人,损人利己的是常人,损己利人的是仙人,损人不利己的是下人。世人均有私心,损人利己的事也最常见;我得不到,您也别想,这是损人不利己的思维,也常常听说或见到;为他人着想,利人的事情也多有报道,是值得称颂的;利人前提下损己的,也可能是当前的小利益受损,最终也会得到好的“报应”;而在利人的同时又利己的,助人为乐或许就是这种。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同时“乐”而悦己------就像俺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来传播健康知识一样,还“津津乐道”、“乐此不疲”。

自得其乐,就是要自己为自己寻找快乐。

很多糖尿病人都生活在莫须有的“烦恼”中,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道,“我咋就得了这个倒霉的病呢?”天天吃药,时时自己扎自己的肚皮,扎自己的手指头,烦恼啊!清晨的被窝是多么需要我的温暖啊,还要锻炼!前些年想吃没条件,现在条件好了,不让吃了,几辈子欠的啊......这是我在门诊经常听到的一些话。

这就是心态问题!

每个人都应该寻找自己快乐的理由。大夏天,我们组织孩子们清理自己家乡的小山,拣垃圾,脏啊,热啊,累啊,但那时是快乐的;闲时,登高山、入深谷、临大海、沐林风,吸一口气都是那么的清新。

知足常乐,就是要满足现状。社会需要竞争,但是,当您已经面临绝壁,不能再前进一步的时候,就要学会退一步。我经常讲一个故事,说:一个人总是抱怨自己的鞋子太破,直到他看到了一个没有脚的人,才知道,脚比鞋更重要----或许这就是“知足常乐”的由来。

营养、保养、修养;助人为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健康法则的关键。

和尚、道士出家了,心态想是平和的,每天锻炼不绰,没有烟酒损身,没有尔愚我诈,但是,他们的寿命多是短的,比平均寿命还要短5~10岁,什么原因呢?我想,营养、保养、修养之中是否是营养不足所主?

大街上经常看到“傻子”,拣垃圾吃,身上脏得没法形容。总有人问,他们怎么还没有死啊?也不闹肚子?营养不足是肯定的,但是,他们运动有余,心态平和啊,无所顾及了,可能比真正的和尚、倒是还心静得很。

很多的运动员,营养丰富了,运动是超大剂量的,但是,寿命长的著名运动员为什么不多?运动过量是肯定的,甚至有“戕生”的嫌疑之处,而竞争意识的培养却是要命的,竞争心态经多年的培养之后,或许也培养出了一种“损寿”的“气质”。

糖尿病病友长寿的很多。但是,综观所有我看过的糖尿病病程已经30年以上的人:心态都非常得好,营养方面衣食无忧,运动相对到位,想他们能生存的更长。我曾经介绍一位澳大利亚的女糖尿病长寿人,那是什么年代的胰岛素啊,血糖检测肯定也不到位,那是什么支撑她伴随糖尿病到近百岁呢?

中庸,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是诚于中形于外的一种内在修持状态。不偏不倚,讲得就是一个度。运动是这样的,营养也是这样,心态也同样如此。当我们能够彻底了解这个“中”之道含义的时候,相信健康就已经离您越来越近了。

我曾做主帖:《糖尿病病因与治疗的对应性》,那就是要帮助大家分析疾病(糖尿病)的来龙去脉。您知道了这个来路,再积极地寻找它的去路,相信如是去做,那些有轻微健康异常的人是会很快恢复健康的。在某种意义上说,降糖是药物的事情,而恢复健康则是人的问题,不积极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