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员工相处,有时候要有挥泪斩马谡般的冷峻严格,而有时候则要有佛祖般的慈悲,经营者需要这两个极端兼备。——稻盛和夫#盛和塾
1、人的过错、傲慢、事业失败,都是过分的爱己之心生出的弊端
西乡触怒藩主后被流放到南方遥远的小岛上。
在岛上,他给当地孩子教授学问时,有一个孩子问道:“一家人如何才能和睦相处?”
对于这个问题,西乡是这样回答的:“大家各自减少一点欲望就行。”
比如,有好吃的,不能一个人独占,而是和大家分享;遇到高兴的事情,和大家分享快乐;
遇到悲伤的事情,大家一起悲伤,相互安慰,相互支持。不懂西乡这句话,就无法建立和睦的家庭。
西乡还用“爱己者,不善之最也”这句话,有力地摒弃爱己之心。
人的过错、傲慢、事业失败,都是过分的爱己之心生出的弊端。爱己之心、私心、利己这些对于自我的执着才是人类欲望的真实面目。
所以,能减少多少这类欲望,就能从心中除去多少自我,真我所占的比例才能相应扩大。
到目前为止,经济是以欲望和利己为杠杆发展的。但到了今天,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弊病日益突显,这是迄今为止无法解决的问题不断堆积的结果。
今天,人类所构筑的文明,已经走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关头。
拿粮食这个问题来说吧。地球这个星球上,如果所有人都放开肚皮吃饭,那么粮食能够持续供应吗?
这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能源问题也一样。随着欲望的增长,能源的使用量不断攀升。明知这样下去会导致毁灭,人类依然任凭贪欲不断膨胀。这就是人类的另一面。
时至今日,我们或许已经到了这样的时期,即必须再次学习并掌握“知足”这一思维方式。
如果说迄今为止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文明是以“还要更多”这种利己的欲望为原动力,获得了进步发展的话,那么,从今往后的文明就应该转变为让他人更幸福、让社会整体更好的,以利他为基础的文明。
2、磨炼心性,提升人格,实行大家族主义
刚刚创建京瓷,开始走上企业经营之路时,我还很年轻。当时我是很烦恼的。
要经营好企业,就必须经常向员工阐述自己的想法、愿景等,“我想把公司经营成这个样子”“将来想建成这样一家公司”,必须努力寻求他们的理解。
但是,不管话说得多么好听,如果说话的人不具备优秀的人格,他说的话就进不了听者的心里。
比起说什么,由谁来说更为重要。
如果说话人的人格不被认同,那么无论他的话讲得多漂亮,也完全没有说服力。
京瓷当时录用了很多京都当地人。
在历史、文化方面,京都具有成熟的地方风格,京都人从表面上来看,总体上是比较稳健的,但实际上,骨子里头有喜好论理,喜欢挖苦人的一面。
对别人给予的热情,可能是不好意思吧,或者是抱怀疑的态度,京都人往往不会从正面接受。
所以,“我们是大家族主义,让我们像父子或兄弟一样相处吧”,当我这样督促大家的时候,他们却认为,“这不过是让人卖力干活的说辞罢了”。
为了让大家理解我提出的公司愿景,以及为了拥有做好工作所必需的思维方式,我经常会组织称之为“空巴”的酒会。
在席上劝酒时,对方会说,“酒我喝了,但你叫我敞开胸襟我还做不到......”,等等,反应依然冷淡。
我的热情不能直达部下,我掌握不了他们的心,这让我烦恼,也让我焦虑。结论是问题在我身上。
如果我自己不能成长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人,那么,不管口头上如何强调“让我们共同努力吧”,这种热情也根本无法传递——当我想到这一点以后,我就开始为提升自己的人格而学习哲学,开始每天读书学习。
因为我的起点很低,开始学习的时间又比别人晚了很多,所以不得不拼命努力。
而且,因为只能在下班后的有限时间里读书,所以效果也往往难如人意。
尽管如此,我还是在枕边堆放了很多与哲学相关的书籍,不管多么忙碌,多么疲劳,在每天入睡前,我都会拿起书本,哪怕只读上一两页。
这样读进度虽然缓慢,但我总是聚精会神。读到有感触的地方,就会用红笔画线,反复咀嚼。
就像乌龟爬行一样,一步一步为了磨炼心性,提升人格,持续接地气地、朴实地努力。
3、聘请优秀人才是必要的,但请务必珍惜那些与企业同甘共苦的伙伴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从企业还是中小规模时期起同甘共苦的主管们纷纷离去,最终连一个都没有留下;
那些随着企业规模变大而加盟的精英,虽然才能出众、能言善辩,却随着位高权重而变得日益跋扈。
在这样的公司,由于作为企业精神支柱的老管理干部的离去,企业逐渐变质,不久走向没落。
这样的事例我们在现实中也曾耳闻目睹。
时常有经营者问我:“随着企业的发展,原本一起创业的老臣逐渐跟不上步伐,我想聘用更优秀的人才,这样做好吗?”
这时,我总是这么回答:“聘请优秀人才是必要的,但请务必珍惜那些与企业同甘共苦的伙伴。”
当企业弱小时,我们只能找到与企业规模相匹配的人。
即使想聘请毕业于一流大学的优秀人才,也不会有人前来应征,来的往往都是与企业当时水平相当的人。
也就是说,当时加入企业的往往都是能力不强的人。这是因为连经营者自己的水平都不高,企业自然只能招来这样的人。
但是,经营者往往因此感到不安:这样下去不行,企业发展需要优秀人才。
我常常劝告这些经营者:“你们公司中应该有不少曾经与你同甘共苦、现在依然追随你左右的老臣,请你珍惜他们。因为他们在企业又破又小时加入,水平自然与当时的公司相匹配,没有什么学问。然而,他们从公司还小时就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持续艰苦奋斗二三十年,其人格必定得到了长足的成长,所以请务必珍惜他们。”
长年坚持勤勤恳恳、辛辛苦苦工作,能够让一个平凡的人变得不凡。那些看似毫无才华的人经过30年专注工作,会变得非凡。
闻名遐迩的名人高手几乎全是这种类型。
在我最初就业的绝缘瓷瓶工厂,有的人高中刚毕业就加入公司,在我身边担任助手。
后来,他信任我,跟我一起辞职,共同创办京瓷。于是,后来我让他长期担任京瓷的社长、会长。
同时,我在京都站前直接招聘的那些高中应届生,也都纷纷当上了京瓷的专务。
这些与我一起同甘苦、共患难的创业伙伴,现在都几乎全部退休,他们都持有很多京瓷的股票,如今过着富裕而幸福的生活。
这些人通过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最后赢得了应有的回报。
4、与员工相处,有时要有,挥泪斩马谡般的冷峻严格,有时要有佛祖般的慈悲
经营者必须拥有平衡的人格,因为在经营中需要不断做出各种决断。
有时候,即使董事、干部、员工和银行一齐反对,也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以“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气概坚决付诸实行。
但有时候,即使对于一个普通员工的意见,也要谦虚地倾听。如果他说得对,就要拿出勇气,取消自己原有的计划。
也就是说,大胆和慎重需要兼而有之,而不是既不大胆,也不谨慎的中庸之道。
有位作家F.S.菲茨杰拉德说:“所谓一流的才智,就是心中同时拥有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并且随时都能让两者正常发挥各自的功能。”
与员工相处,有时候要有挥泪斩马谡般的冷峻严格,而有时候则要有佛祖般的慈悲,经营者需要这两个极端兼备。
作为需要进行决断的经营者,要具备的不单单是圆满的人品,更要同时拥有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
在不同的场合能做出合理的判断,要有这样平衡的人格。
举例来说,公司发生了腐败事件。这个时候,不管是金钱问题还是其他问题,“绝对不能容忍,如果这种事情置之不理,对几百名员工会产生恶劣的影响”。
以挥泪斩马谡的态度来处理,这是无可奈何的。让其离职的方法,既可以是开除,也可以是让其自愿离职。
如果这个人本质不坏,只是一时糊涂才犯下了错误,而平时一直很认真努力地工作。
现在本人很后悔,说“保证不会发生第二次了”,有什么其他的解决办法吗?
其父母也来了,说“已经严厉地教育过他了,请您一定原谅他这一次”。
这样的话,是不是这次就原谅他呢?诸如此类,有很多选项,应该选哪一个呢?
如果对方人品还不错,那么推心置腹地与他谈一谈,如果他深刻反省的话,也可以选择原谅他。
另一方面,也有不得不开除的案例,有人说:“您一直说‘敬天爱人’,这么做是不是太冷酷了?”
但有时必须严肃处理,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处理方式也不一样。
而有时候可能原谅是对的,有时候可能开除才是对的。因为如果容忍腐败的发生,对其他人就无法起到警示作用。
经营者还必须将两者用在各自需要的地方。
需要温情的时候有温情,在“这里必须严厉”的地方就不能有温情。需要温情的时候却表达严厉,需要严厉的时候却给予温情,这样企业是经营不好的。
就像菲茨杰拉德所说的,需要具备在不同的情况下都能正常发挥两者作用的能力。
现代社会所谓的一流的才智,就是同时具备相互矛盾的两种性格,而又使之互不矛盾,并正常发挥各自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