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聊《论语·为政篇》的第13段: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这一节是子贡问孔子什么是君子?孔子说君子都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君子其实就是《易经》里说的“大人”,这里其实主要突出的就是‘诚’。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是《中庸》里说的:“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也就是表里如一的人,而现在的很多人都是表里不一的,表面一套,心里却是另一套,这就是伪君子,真小人。
「先行其言」就是“行顾言”,也就是做自己所说的,也就是做自己心中所想的,这也就是诚于自己的念头。
只有‘诚’的人才会「先行其言」,这就是《大学》里说的“诚其意”,也就是“知行合一”。
《中庸》里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又说:“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可见“诚者”即是指的圣人,而“诚之者”即是指的“君子”,也就是修道之人。
所以君子需要通过“择善固执”来“诚其意”,从而“正其心”以修身。
所以《中庸》里才说的:“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乎身矣。”
也就是说:君子想要诚身,也就是要想做到“诚之者”,就需要“择善固执”,也就是选择善的一边。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