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何说天地不仁答案和很多人想的不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www.jk100f.com/baidianfengzixun/yufangbaojian/36669.html
网络小说看得多的,相信都听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此句出于老子的《道德经》。全句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时下很流行的一些网络玄幻小说,就经常把这句话作为主角斗争的主线。认为这句话意思是天道无情,普通凡人在天道眼里如蝼蚁一般,任意糟蹋,所以人要与天抗争。我的侄子就因为这些小说看多了,生活中一旦遇到点不顺,就喊着“天地不仁”,老天爷在针对自己,自己要“逆天”,让我真是哭笑不得。不过由此可见,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老子的本意。其实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很多人也会奇怪,中国自古就是讲究仁、义、理的国家,圣人在我们的认知中,更是品德高尚的代表。而《道德经》作为一部强调治国、齐家、修身的经典,怎么会认为天地和圣人都是“不仁”的呢。关键在于大家没有结合下文去理解,因为片面的看法,所以才会对“不仁”二字产生误解。此句出于《道德经》第五章,我们常听的天地不仁,下文还有这么一句话:“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结合第五章整体去理解,对于“天地不仁”的意思就能明白了。

01不仁,不是没有慈悲,而是不强行干预

天地之间,一切事情都是有其规律的,比如太阳日升夜落,节气寒来暑往;劳多得多,懒惰则没有收获。正是因为这种规律的存在,人们才能有规律的作息,来修养身体,才能不断产生新的事物。更能通过努力拼搏,去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许多人认为所谓的“仁”,就是对人的多加帮助。可试想若是因为怜悯人的不幸,就帮助他们摆脱逆境,那么谁都不用努力了,天天等着老天爷来帮助自己就行了。目前全球变暖问题在网上讨论很多,它给地球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如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荒漠化等。给生态系统、农业生产也带来了严重影响。这是人类破坏自然的后果,也是自然规律运行的一种表现。如果我们对大自然保护得当,生存环境自然就越来越好;若是保护不力,带来的恶果也会让我们有所反省。若是天地强行干预,修复地球的种种问题,那人们反而更会不爱护环境,肆无忌惮地去破坏。因此,天地不仁并不是说天地没有慈悲,而是表达天地公平的观点,是一种不强行干预的大智慧。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自然规律面前人人一切平等,这种平等不仅指男女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也包括人和动物,甚至一草一木之间的平等。因此,不要指望于天地会帮助谁,不管万物变成什么样子,那是万物自己的行为与天地无关,一切只能靠自己。老子反复强调“为道日损”,如何体察大道?逐渐忘掉外在。这是老子典型观点,放弃立场,放弃思虑。圣人不仁,正是要让圣人效仿天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不私、不我。不要因为私心和感情,对某个个体怀有怜悯心,也不要过多地去干预百姓的生活。今天教人们这么做更好,明天又教人应该那样做更好,说得越多,人们反而越糊涂,更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不如顺其自然,任其发展,这也是老子为何提倡“无为而治”的原因。

02保持“中庸”,用力过猛往往会适得其反

“中”在中国文化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国家就叫做中国。儒家经典《中庸》以“中”为基石,隋朝文中子作《中说》,印度传入的佛教有马鸣所作的《中论》,都把“中”作为根本义论述。《道德经》也重视“中”的概念。购买专栏解锁剩余53%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