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探春,看宝钗之本色珍爱红楼梦

印象中儒家似乎是最讲究势利入世的。人们也总是习惯上把其与道家相对。但是当你懂得了探春之后,儒家入世的势利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红楼梦》读得多了,探春这女子似乎就越来越不讨人喜欢。

因为赵姨娘与贾环的可恶,其背弃亲娘、亲弟弟的行为,我们也就不去说她。原谅其内心有着自己的苦衷。不过赵姨娘的诸多不甘心也或许多少与探春的背叛有关系。

她眼里满是物质的势力,确实让人有些不敢亲近,其似乎不是女子了。

脂砚斋说,探春就是王熙凤的前身,这话说得一点都没有错。王熙凤病后,其掌管荣国府总务,那个嚣张气焰确实也有点令人受不了。林黛玉也批其摆官威。

话说这探春也是读过圣贤书的人,一旦掌权可就是这么流入到了市俗中去了。用薛宝钗的话说:“你才办理了这两天事情,就利欲熏心,把朱子都看虚了。你再出去看看那些利弊大事,越发把孔子也看虚了。”

薛宝钗的话可谓是一针见血,把个探春逼得一下子就只能截取典故强词夺理了。如此一对比,想那薛宝钗劝宝玉登科地,入仕途,也就不值得一提了。

以前我们还总是把薛宝钗往极端里想,其实这薛宝钗是最讲中庸之道的了。不懂她的说她满心的心机算计,失去了女儿本色。

很懂得她的又以为其看破了一切,悟了佛家的法门。

诗人顾城对薛宝钗引导宝玉理解《点绛唇》一词就非常的赞许,说其是《红楼梦》里最先开悟的人。“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谶语就是其首先悟出来的。再有其住所之素,顾城也非常的深以为然。

但是,宝钗就只能是极端的吗?在人生势利上,其显然比不上探春,探春还想离家出走呢,宝钗至少不如此。在潇洒出世上,她有比不过黛玉,黛玉可是有着魏晋名士的风骨。

因此,宝钗也就只能算是个最中庸之人了。她对世事很热心,但是不执著,能够自由出入其中。

且行且珍惜,她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她的房间不讲究摆设,她的穿着不追求装饰,是因为她知道薛家如今的生活已经大不如前。

这一点,从是其对邢岫烟的教育中道出。她说薛家不是没有什么玉啊环什么的,一箱子都在那里,都是些无用之物。所以的与衣着的装饰,该淡雅就淡雅一点,大不如前的薛家辉煌迟早一日都会过去,这也算是一种早适应。

还有,对于怡红院中花儿管理人员的选择上,也尽显宝钗中庸的智慧。当有人提议由薛家人来照料那些个花儿时,她立刻就作出了反对。被人看小可不是薛宝钗所乐意见到的事情,对于利益其看得开,不执著。

但是如果说你她对于利益没有算计,我们就又大错特错额了。

其对于人情世故的把握,又真的到了我们叹为观止的程度。身边人的家长里短,她看得是那么透彻。后来,怡红院的花草的管理权交给茗烟的妈妈叶妈,后叶妈又转托给薛家的人,这就是薛宝钗的智慧。不温不火,总是恰到好处。

对于爱情的追求,薛宝钗想得似乎也是很透彻,“林妹妹赢定了,宝兄弟全无心与我,我还坚持什么呢?”世界上最高明的出世本领就是把敌人变成朋友了,更何况薛宝钗还是把自己的情敌变成了妹妹——亲妹妹。但是,你说薛宝钗对宝玉死心了吧,可是也似乎没有,要不然其后来也不会嫁给宝玉了。

达尔文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薛宝钗如此游刃有余于世道人生,人们说其悲剧在于其性格的悲剧,看来似乎也有些不尽合理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