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说:“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象曰:“即鹿无虞,以从禽也,君子舍之,往吝,穷也。”
我们看这个卦象,前进是阴爻,黑暗的;退回来有阳爻,是光明,这就是孔子在乾卦中告诉我们的,人生最大的哲学就在于“存亡”“进退”“得失”这六个字。
一个最高明的人,就是在这六个字上做得最适当,整个历史的演进也是在这六个字之间,该进的时候进,该退的时候退,如果在这些地方搞不清楚,就太没有智慧,太不懂人生,也太不懂做事了。
所以说,过度与收敛的分界必须明辨。这种道理在生活中显得极为重要。无论是处理人际关系,还是去办理事情,都应有一个“度”。“过”与“敛”超越分寸,是不会有好结果的,不但会使事情无法成功,有时甚至会因“过分”而惹出是非。
当今社会越来越复杂,变幻万端,使得很多人难免处在两难的境地。那么如何在处世中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呢?孔子说过执其两端,用其中。
在实际生活中要能变通地把矛盾转化,“比中而行”,采用“中庸”的态度与人相处,因势利导,换一种方式去解决矛盾,交际双方都感到适中,人际关系就会更进一步,绝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学会灵活地运用“中庸”思想,从而达到“中和”的境界。
含蓄中正就是“度”,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含蓄是美德,内敛是睿智,中正是法则。能够做到让内心的喜怒不表露出来,守正不变并克制收敛自己,这样好运就会伴随自己一生。
有些人误解了含蓄中正的含义,处处刻意去做到深藏城府。其实,对深藏不露的意图可利用,却不可滥用。一切智术都须加以掩盖,因为它们遭人猜忌;对深藏不露的意图更应如此,因为它们惹人厌恨。凡事三思而行,总会得益良多。
曾国藩一生执著追求的是名和利,他说:“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同时他又说:“名利两淡,寡欲清心。”“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这岂不是矛盾的吗?
所以,曾国藩有解决这矛盾的方法:其一就是“花未全开月未圆”,他求福求禄,但他遵循“不可享尽”的原则;他求权求势,但他遵循“不可使尽”的原则。
其二就是“常存冰渊惴惴之心”,在为人处事中,曾国藩要人们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时处处谨言慎行,三思而后行,才不致铸成大错、招来大祸。其三就是“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就是要谦让别人,不与别人争抢风头。
所以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的限制,达到这个度,事情就会圆满成功,达不到或超过这个度,事情要么不够完善,要么“物极必反”走向反面,这是许多君王在施政时最难解决的问题,把握好事情的“度”,坚持事情的原则,看准时机,审时度势是一个成熟者成就霸业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