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礼兮会鼓,
传芭兮代舞;
姱女倡兮容与;
春兰兮秋菊,
长无绝兮终古。”
春秋失礼者多矣!有人问:《道德经》三十八章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那么失礼而后呢?
答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智,失智[正智]而后信。人无信不立,故失信而后,“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尽失,与畜生无异矣!
后世失智者多矣!试解曰:
道者,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无相无名,不可言说。老子五千余言,所敷演者,唯演“道”“德”而已。凡可言说,则非真常之道矣,故老子曰“非常道”。道本无名,强名曰道,凡可名者,皆假名耳,故老子曰“非常名”。《广韵》曰:“理也,众妙皆道也,合三才万物共由者也。”《易·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书经·大禹谟》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人心、道心原是一心。此道,万物之本,人人本具,故《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百姓日用而不知。”
德者,乃成物之功。《广韵》曰:德行也。《集韵》曰:德行之得也。《正韵》曰: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易·谦卦》曰:君子进德修业。《书经》曰:君子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又《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道尊无名,德重无为。《道德经》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德者,谓上古圣人,与道冥一,与物同体,同体大悲,无缘大悲,虽使物各遂生,以无心于德,故德被苍生。故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及至后世,世降道衰,失真愈远,人忘其本。故下德者,谓中古以下,德出于有心,自不能忘。故云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道为体,德为用,故《道德经》曰:“失道而后德。”
道无真伪,德有真伪。及至后世,人有心为德,始有“仁义”之名。故《道德经》十八章曰:“大道废,有仁义。”三十八章曰:“失德而后仁。”
仁者,《释名》曰:忍也。《易·干卦》曰:君子体仁,足以长人。《礼·礼运》曰:“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程颢曰》:曰“心如谷种。生之性,便是仁。”《六书正伪》曰:“元,从二从人。仁则从人从二。在天为元,在人为仁。人所以灵于万物者,仁也。”《通玄真经》曰:“为上不矜其功,为下不羞其病,大不矜,小不偷,兼爱无私,久而不衰,此之谓仁也。”
义者,《说文》曰:己之威仪也。从我羊。《注》:与善同意,故从羊。《释名》曰:“义,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易·谦卦》曰:“利物足以和义。”又曰:“立人之道,曰仁与义。”《通玄真经》曰:“为上则辅弱,为下则守节,达不肆意,穷不易操,一度顺理,不私枉桡,此之谓义也。”[未完待续](文图/善业文化)
今,失信者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