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韵为什么太极拳是世界文化遗产

我国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36.html

近日,中国武术太极拳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此成为我国传统武术类非遗项目中唯一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民族文化遗产到世界文化遗产,这个国内几乎无人不知的运动,除了其本身包容性极强的技法拳术之外,还有着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

武术与哲思的结合

缓抬脚、轻落步、抚掌回、吐纳起,一张一合中,气乃运转,阴阳乃生。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独特的一支,也是中国哲思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武术符号。

这个最能代表东方哲学的文化精粹,距今已有多年。今天,受金庸系列武侠小说和现代影视剧的影响,太极拳最为人熟知的人物是武当张三丰。但也有人认为太极拳发源于明末清初,为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王廷所创。关于太极拳的确切来源仍存在争议,但并不影响太极拳在国内外的传播和影响。

太极拳学员在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的一个拳馆内练拳。图源

新华社

在技法上,太极拳别具一格,它讲究意气形神的协调统一,刚柔动静的相宜结合,具有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特点,拳法整体则松沉柔顺,圆活畅通。且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易学且灵活,其运动量以及动作架势都可因人而异,因此适用人群广泛,小至青少儿童、大至耄耋老人都可练习,以得健身修养之用。在长期的发展中,太极拳已衍生出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等多种流派。

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太极拳如果仅仅因拳法出众,是不足以成为人类文化遗产、得到世界普遍认可的。除拳法外,太极拳更重要的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合,从而成为了更符合万物运行规律的武术运动。此次申遗的一个细节也说明了这点:本次申报的太极拳并非太极拳的全部,如竞技部分予以弱化,重点表达其文化意义。

回溯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我们不难找到其文化的出处。太极拳理植太极哲理,秉承天人合一的思想和阴阳生克之理,主要理论借鉴于儒家、道家阴阳学说、中医经络学说等。儒家的中庸、和谐、仁义,道家的无为、养生、静虚,阴阳家的攻防、虚实、动静,都体现在太极拳刚柔、动静、虚实、意气的一招一式之中。

太极拳爱好者在练习太极拳。图源

新华社

太极宗师陈鑫所著的《太极拳论》中,也有相关的文化论证: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炎,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不得名为太极拳;中和元气,随意所之,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变化犹龙,人莫能测,运用在心,此是真诀。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内以修身,外以制敌。讲究自然之理、以求内心道法,可见太极拳的技法或道义要求,都与儒道等学说不谋而合。

因此,不同于其他民间一些武术多讲究健身或者技术拳法的单纯性,太极拳除去传统武术这个身份,同时也是中国传统哲思精神的一个缩影。太极拳中对于天地的思考,对道法的顺应,对自身的探寻,丰富了人们对宇宙、自然和人体运行规律的认知;其尊师重道、不狂不满等观念,也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人们包容、平和、向善的心性。而这些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普世适用性,也因此吸引着千百万人对它产生浓厚的习练和研究的兴趣。

历经多年的不断发展,太极拳已传遍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人数近4亿。图源

网络

如今太极拳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标志着太极拳进入国际性文化视野,这将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对于太极拳和中华文化而言,此次申遗成功不是终点,而是弘扬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新起点。

热门微刊

.......

国韵

上清派、灵宝派、符箓派、丹鼎派:这“道家四派”,有何不同国韵

李书林老师艺术作品欣赏国韵

天上的二十八宿是怎样排列的?如何用星象图找到今天的星宿

运营团队

总编:关勇

责任主编:周江

朗诵顾问:小燕子

美术顾问:李月

新闻顾问:杨旭景

法律顾问:杨宏

技术顾问:赵杰

吕少璇

艺术顾问:黄洲胜

马玉平

中国新闻报刊网独家合作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