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哲学其实离我们很近,真正的哲学不是诡辩,也不是玄学,是一种智慧,一种对智慧的爱。哲学的意义在于绘制普世的地图,在于像雄鹰翱翔般的高空俯视,发现藏在草丛中的猎物。一句话,哲学的意义全在于应用,即演绎。当我们对事物有了新的发现,对这种新发现又是在采取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秉持信条理念而出现时,就有特别的兴奋和满足。
●谁创立阴阳八卦?
伏羲氏,又称庖牺氏,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根据司马迁在《史记》记载:伏羲的母亲名叫华胥氏,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有一天,她去雷泽郊游,在游玩的途中发现一个大脚印。出于好奇,她将自己的脚踏在脚印上,当下觉得有一种被蛇缠身的感觉,于是有了身孕。令人奇怪的是,一怀孕就怀了12年,后来生下一个人首蛇身的孩子,这就是伏羲。
伏羲对人民的贡献很大,最大的贡献就是创立八卦。相传,在伏羲生活的远古年代,人们对于大自然一无所知。下雨、飓风和电闪雷鸣的时候,人们既害怕又困惑。天生聪慧的伏羲想要把这一切搞清楚,于是他经常站在卦台山上,仰观天上的日月星辰,俯察周围的地形方位,有时候还研究飞禽走兽的脚印和身上的花纹,终于豁然开朗,创立八卦。
八卦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宇宙之间一个高级“资料库”。早在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创立“中国学院”,研究八卦,并且根据八卦的“两仪、四象、八卦、十六、三十二、六十四卦”,发明二进制记数和当地欧洲先进的电脑。八卦中包含的“二进制”,现在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和电子学中。西元年,一位欧洲科学家在谈到八卦的易理被现代广泛应用的时候,“至为可惊”。八卦中许多奥妙神奇之处,至今正在研究和探讨之中。
●始推阴阳,为儒者宗是谁?
董仲舒,汉代思想家和政治家,广川(今河北衡水)人。他是第二期儒学的代表人物,对儒学的贡献在于:在儒学中引入阴阳观念,认为“物莫有不合,而合各有阴阳”,“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既然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交合而构成,它们服从的应该是一个”道“。就这样,他得出”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结论,并且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天人合一”的儒学新模式。
儒学之所以在汉代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西元前1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和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且延续至今。正因为如此,后人这样评价董仲舒:始推阴阳,为儒者宗。
●谁率先扛起“道统”的大旗?
韩愈,唐代着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我们不知道,他还是儒家一位代表人物。隋唐时期,佛学盛行,儒道衰微。韩愈率先扛起道统的大旗,以復兴儒学为己任,大张旗鼓地批判佛学,为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按照韩愈的想法,从远古以来,儒家就有一套具有普遍实用性的道德准则,它的具体内容就是儒家宣扬的仁义道德。“仁”表示博爱,“义”表示行动恰如其分,“道”是行动的原则,“德”是内在的精神修养。古代的君王正是以此而教导天下,所以人神共和,家国安康。这个“道”,由尧传给舜,舜传给禹,禹传给汤,汤传给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文、武、周公传给孔子,孔子传给孟子。然而不幸的是,自孟子以后,不得其传焉。这个传授顺序,被后人总结为“道统”。韩愈因为宣传“道统”,在宋明理学中获得崇高赞誉。虽然韩愈道统论的出发点在于反佛,更重要的是,道统论也为儒学教育哲学注入新内容。这就是:从此以后,儒学教育哲学在涉及行为的道德价值问题的时候,都会将道统作为立论依据。
●谁被誉为西方哲学乃至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西方哲学乃至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在哲学思想上,柏拉图继承古希腊的思辨主义传统,提出影响西方两千多年的理念论。柏拉图指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由理念引发出来。
什么是理念?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柏拉图说,桌子这个概念就是理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把所有木头制作、四个腿、一个面的东西称为桌子,是因为它们分有桌子的理念。但是现实中的桌子都是不完美的,因为它们只是分有桌子这个理念的一部分,而不是占用全部。就这样,柏拉图在现实的现象世界之外,又制造一个理念世界。这个理念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人类感官接触到的这个现实世界—现象世界,只是理念世界微弱的影子,只是因为时空等因素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由此出发,柏拉图提出一种理念论和回忆说的认识论,并且将它作为教学理论的哲学基础。
●什么是辩证法?有何特点?
辩证法源出希腊语「dialego」,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辩证法的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联合相连结。这个思想也是辩证法作为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形而上学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联合相脱离。它或许只见斗争,不见联合,或许只见联合,不见斗争。辩证法的核心是斗争论。或是说,辩证法就是矛盾论。现在用于包括思维、自然和历史三个领域中的一种哲学进化的概念,也用来指和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辩证法有不同的认识。古希腊哲学认为它是论证和分析命题中的矛盾、揭露谈话的矛盾及克服矛盾的方法。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辩证法研究对象本质的自身矛盾,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宇宙观。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黑格尔的思想,认为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本身固有的规律,思维中的辩证法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何谓「大道无为而无不为」?
静止是相对的,变化才是永恒的。在道家看来,既然任何事物都包含自己的反面,既然任何事物都不可避免地向自己的反面转化,想要把对立面维持在儒家所谓中庸的平衡状态,简直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物壮则老,事物总是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与其像走钢丝一样勉为其难地维持一种中庸的平衡状态,还不如无欲无求,顺其自然。
所以,道家宁愿无为,不要中庸。老子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你越想得到什么,就越得不到什么,你越是有为,事情的结果可能和你想得正好相反。执者,失之;为者,败之。只有彷徨于尘垢之外,才可以逍遥于五为之业。所以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治兵,以无事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