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开篇为何偏是关雎原来先秦青年

北京著名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714/4655748.html

《国风·周南·关雎》堪称中国文学之源,它是《诗经》的开篇。《诗经》堪称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篇首的意义,可想而知。将《关雎》放在篇首,是否编纂人的刻意为之,已不得而知。但《关雎》的地位却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后人注解的时候,多数认为《关雎》列于首篇,是有特别含义的。比如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诗》时,列举的作品常常只《关雎》一篇,谓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甚至在孔子看来,《关雎》不仅是文学之源,更是华夏文化之源。这首小诗,暗涵了对“中庸”之德的表现。那么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为什么这源头的小诗,竟是一首男女爱恋之作呢?

汉儒的《毛诗序》又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却原来,夫妇为人伦之始,天下一切道德,须以夫妇之德为基础。而夫妇之德的前提,就是男女的爱恋。这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换句话说,那些没有恋爱基础的男女之恋,就是不符合人伦之德的。细思一下,真是极有道理的。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君子”对“淑女”的追求。

让人叹为观止的是,这首诗对环境和心理的描画极为细腻。得不到“淑女”的苦恼,寤寐求之,意思就是说连做梦的时候都十分地想念。“君子”在《诗经》指的是贵族公子,这与今天的富家子弟又是有本质差别的。先秦的贵族,其实就是文化上的引领者,是时代的表率。

在爱情方面也是如此,“君子”的琴瑟钟鼓之乐,和民间的音乐是相通的。因此,这其实也是“民间情歌”,但比一般的民间情歌更加正式。甚至有可能这是一首婚礼上的赞歌。用以礼赞新娘的美貌和德行,祝颂婚姻美好。《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其实都是礼乐,这与中国古代的诗、礼、乐一体的传统是十分契合的。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今天的很多流行歌曲,既没有诗意,有没有礼的道德内涵,根本就不算音乐。

饶有趣味的是,透过这首诗歌,我们还可以一窥当年的青年男女是如何恋爱的。与今天的送礼物相比,先秦时代的甜言蜜语似乎更有用。在先秦,也是男子主动,追求心爱的女生。所谓表白,似乎真的是古已有之。表白之后,还要甜言蜜语——不过这可要走心哦。礼赞姑娘的美丽、贤淑;诉说自己的相思和苦恼。而且是载歌载舞的表现出来,所谓琴瑟钟鼓,现在想来,一定很有感染力,很闹热有趣吧。

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的相思与追求;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礼赞和热恋——这其中走过的爱的心路历程,或许只有当事者能够了然吧。

其实《诗经》中,关于爱情的诗还有许多。其中爱恋双方那种质朴,天真的情态,堪称后世爱恋的真正元祖。却原来我们民族的爱恋是那么真挚,那么可爱,那么动情,那么烂漫!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水一方》和《静女》。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娴静姑娘真可爱啊,约我到城角楼上来。可是调皮的姑娘故意躲起来。四下寻访不见,急得抓耳又挠腮。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写尽多少痴傻的情态啊,可爱!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虽好,但是不如我爱的女孩好啊。而女孩子又送来荑草,我格外的珍惜。其实也不是因为这草就真的多么不同,只是,那是我心上人赠予我的啊。

多么率真,热烈,直接啊!

不过《静女》一诗,历史上也曾不断被曲解,未得其真旨。《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而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也是充满了腐儒之气。而真正打动后人的那一缕痴情被忽视了。

如果说《静女》之爱纯真,质朴;那么《在水一方》就更显浪漫而摇曳多姿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芦苇从中,露水凝变成霜。心上人啊,就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又仿佛就在河水中央。

这种诗的真正意境在于并非写实,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在水一方”,可望难即。“溯徊从之,道阻且长”的困境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幻境,与人生的烦恼、惆怅,相仿佛,“最得风人情致”。

诗中的“伊人”让人心碎,而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更撩人柔肠。该诗营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的艺术意境,于天下有情人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事实上,即便在先秦,青年男女相遇的机会也是十分之多的;但是在爱恋的世界,男女都是要做好准备的,绝不是追逐欢愉的满足,而是精神和德行的高度一致。

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姑娘和我同乘车,容貌就像奇异的花朵。体态轻盈似乎要振翅翱翔,而体态端庄更如美玉无瑕。举止娴雅又大方,真是越看越美啊。姑娘和我同路行,容貌就像木槿花。体态轻盈像鸟翔,佩玉锵锵悦耳响。刚忙问一声姑娘姓什么,她的音容笑貌和娴静温婉的德行真是叫人难忘记啊。

时当夏秋之际,木槿花盛开,诗中的男女一同出外游览。诗中洋溢着欢乐的情绪,明快的节奏。这个女孩姓姜,是家里的大女儿,她的面颊像木槿花;她走起路来像鸟儿一样,环佩轻摇,更显得可爱。她不但外貌美丽,而且品德高尚,风度娴雅。

可见先秦的爱恋,已经不是停留在颜值之上的肤浅情爱。

值得一提的是,木槿花朝开暮谢,白居易说“槿枝无宿花”,李商隐史曰“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所谓“舜华”,是描述这花朝开暮谢的瞬息之美。这也预示着爱情的转瞬即逝,要不负韶华,更要以礼,以德去相待,要相守,不要相负。

可见,这首诗的人生境界和格局,是立意十分高远的。

不过在《诗经》中,不珍惜情感的人,却有很多,比如《氓》中那个做布匹买卖的小伙子。从这个意义而言,一部诗经,真是写尽了人间爱恋,堪称中华的“爱情圣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