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中庸 >> 中庸评价 >> 离经叛道解中庸

离经叛道解中庸

北京治手足癣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410/8833646.html

“离经叛道”解“中庸”!

《中庸》这本书,如果细论起来,又结合古语的,非常的难以捉摸。而《中庸》开篇的直译,我很是难以认同。我便在这里讲一下自己粗浅的理解吧。

为何说粗浅呢,主要是因为中庸这两个字,所含的“道”千百年沉淀下来,虽然百家争鸣,各有精彩,都还不能一一阐述至尽,像我这等文学修养的,对于解读这样深奥的,确实是勉为其难。

但终究还是跃跃欲试,要归纳一番,以为将来的思辨可用。又怕误人子弟,所以事先声明,这是鄙陋之语,不值铭记,或者是离经叛道,全是谬误也未可知。

《中庸》者,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作者至今尚无定论,现在主流的说法是孔子后裔孔伋所作。

因宋朝的儒学家们对《中庸》非常推崇,从而将其从《礼记》中抽出独立成书。后南宋朱熹将其与《论语》、《孟子》、《大学》并列合编为《四书》,之后遂影响深远。

首先必须指出的是,中庸并不是一些人所认为的,是保守、折中和不思进取,“中庸之道”也并不是加以圆滑,做墙头草,去左右逢源的无原则。这是一种流传许久的谬误,当以正视听。

相反地,中庸其实倒是最强调法度和原则的,只是这个法度和原则,很难把握就是了。

而要对中庸有所理解,最为关键的,就是对《中庸》开头一段话的解读。

《中庸》第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白话释义:天所赋予人的东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来修养自身就是“教”。“道”是片刻不能离开的,可离开的就不是“道”了。……喜怒哀乐的情绪没有表露出来,这叫做“中”。表露出来但合于法度,叫做“和”。“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达到了“中和”,天地便各归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了。

但我的看法,却与公认的释义很是不同。本着新时代的思维,再去理解这几句话时,便会有极大的不同,而所有文化的新生发芽,皆源于发展性的思辨,所以若有错漏,诸君指责批判皆可,但请仅限于文学探讨。

我的释义:人之存于天下,必有其使命,就是“性”,遵循使命就是道,达成使命的过程就是“教”。“教”的时候,一定不能偏离自己的“道”,一旦偏离了,就不是“道”了。

……

看待事物,没有情绪干扰时的立场最为公正,就是“中”;虽受情绪影响但行事合乎自己的“道”,就是“和”。“中”,即持心公正,是天下事物运行的根本;“和”,即合“道”,是天下须共同遵循的法度。

达到了“中和”,天道运行就在正确的位置,世间万事万物便被公正光耀普照,能美好的发育生长了。

所以按照这样的理解,中庸之道的释义便很是清楚明白了:

持身公正谓之“中”,持道不变即是“庸”。

“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

行中庸之道,便是行智慧之道,行天命之道。

这就是对“中庸“最终的解释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48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