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文人画则是代表中的代表。文人画具有独特而优良的传统,在当今具有许多现实意义。
一、能够以其“文化综合体”特点,代表中华文化传统特色与成就,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并同世界互补和共享。
中国画在汉魏以后,创作主体由原来的民间工匠换成文人士大夫,后者将各种文化因素融入绘画,最终诞生了集诗书画于一体的文人画。这实质上是一种举世无双的“文化综合体”,不同于一般概念的绘画,更与西方绘画迥异。西方古典绘画属技术型,现代绘画属观念型,中国文人画则是学问型绘画,画家必须掌握诗文、书法及众多学问方能胜任创作。诗、书本来都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具有鲜明特色与辉煌成就,再和画直接结合,就使文人画远比其他体式的古今中国画,更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传统特色与成就。
中华民族在过去的多年里饱经变乱,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丧失信心,不得不向西方强势文化学习。在“洋为中用”的新文化运动里,传统文化被不断摈弃、改造和边缘化。新中国建立之后,民族自信心虽然增强了,但“极左”的意识形态及其政治文化依然是舶来品,在三四十年时间里,特别是那场十年浩劫,几乎将文化传统斩草除根,以至于像土地沙漠化那样,迄今难以复原。而近30年的改革开放,又把包括文化教育在内的所有现代化目标,都以西方为蓝本,大量劫后幸存的文化传统再遭烧土扬灰,例如北京和各地城市为建洋楼把古老建筑夷为平地,已经面目全非。
所幸的是,中国正在复兴,国力的增强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含金量大增,越来越获得西方世界的尊重和重视,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开始与日俱增(近年争报“世遗”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最好表象),这是文人画及所有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今的首要意义。如果没有它们,只有近代以来学自西方的文化与艺术,中国不可能受人尊重。有西方学者毫不讳言地表示:中国古代文化是辉煌伟大的,现代则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屹立,光凭经济强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文化也屹立得起。为此我们应该感谢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好好爱惜、保护和使其增值,不能再妄自菲薄自毁家珍了。
文人画作为中华文化传统的代表,它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艺术特色,还在于绘画功能与精神内涵也很独特。它除了和一切绘画那样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功能外,还有修身养性的保健功能。这种功能和它所包含的尊重自然与“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在当今注重人类健康与环境保护的时代里,可以同世界互补与共享。这将是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又一项贡献,我们应当有此自信。为此,文人画应和民乐、戏剧、中医、武术、书法等传统文化艺术一道负起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重大使命,使中华文化精髓为世界所知乃至所学(至今为止,对外交流的中国画,都没有或很少文人画,这是决策失误)。
二、能够以其高雅品位与深厚内涵,挽救当下文化的低俗化与快餐性退化。
据统计,当今的中国读者只须掌握个汉字,就可以阅读报刊杂志。新近教育部面对国人母语水平下降的窘况,不得不要求大学增补汉语,都彰显中华文化已经严重退化,低俗化与快餐性流行,令人忧虑。
文化低俗化与快餐性的成因很多,例如:历次政治与文化运动的批判,导致高雅文化传统断绝;国民教育一直走不出应试“怪圈”,高雅文化没有机会传承;社会转型与商品经济的突现,促使国民人生价值观严重倾斜,拜金与享乐主义流行,迫切追求财富而心灵空虚,只满足短暂的精神刺激;主流文化的创造与消费,都被有知识而没文化的时尚人群所主导;港、台娱乐文化的激烈冲击和深刻影响,使得高雅冷落,低俗受宠;现代媒体基于经济效益最大化目的,极力推行最容易吸引“眼球”以培养消费群体的低俗快餐文化;网络的虚拟世界,提供了不需公开身份发泄人性弱点的最佳场所,加速文化低俗乃至恶俗化,等等等等。
社会存在某些低俗的快餐文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主流文化如果继续退化,那她的前景绝对不容乐观。挽救的办法只有一条,那就是由政府倡导,社会合作,重续高雅文化传统。历经劫火而不灭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华,可以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当代文化“补气养精”,文人画传统在此就很有现实意义和利用价值。
文人画发轫于文人地位最为崇高的宋代,它继承和发展了汉魏以来士大夫绘画的优良传统,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特别强调高雅品位,力摈低俗,因此建立了一种与西方绘画截然不同的品评标准,即讲求“格调”。从元代以降,文人画逐渐普及到社会各阶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共文化及世人文化生活的品质,追求高雅,摆脱低俗,已成自觉和时尚。直至近现代,凡自命高雅的人家,都会张挂文人画。即使在快餐文化流行的当下,被迫退居边缘的文人画,在文化修养较高的人群里仍有稳固市场。只要有意识地积极推广,文人画所拥有的高雅品位与深厚内涵,可以在把玩中潜移默化人民大众的文化品味,提高社会文化层次。
三、能够以其重视人品道德的传统,参与当代国人心灵的重铸工程。
当今党中央之所以倡导建立和谐社会和荣辱观,就因为社会不和谐,国人(包括“公仆”)缺乏荣辱观。而之所以如此,仍与文化传统的断裂密切相关,唇亡必然齿寒。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积淀下来的思想智慧与道德体系,对维系国民公德社会和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历次文化批判与围剿,把传统不辨良莠地破坏殆尽,沙漠化的文化土壤不断刮着“精神沙尘暴”,导致现代中国人的心灵极度麻木不仁,信仰空白,道德沦丧,物欲横流,见利忘义,诚信危机,人心险恶。这样下去,就是有再高速的经济增长率,中华民族也休想真正复兴。
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强大,必须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高度发达。重铸国人的心灵,就是建构精神文明的础石。而心灵的重铸,不能依靠法律刚性规范,需要继承与发扬文化传统,依凭柔性修养才能达成。文人画正好可以充分发挥其修身养性中的“养性”功能,参与国人人格道德的重建工程。
历代文人画家都是文化与社会精英,他们在传统的熏陶滋养下,不但自觉恪守和维护人格道德,还通过创作自我修养,并影响观众与社会。例如齐白石画白菜题“清白传家”;郑板桥画竹题“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李鱓画鸡题“画鸡欲画鸡儿叫,唤起人间为善心”等等,创作主旨的“自觉觉他”意图都很明显。在“真善美”三种艺术追求中,文人画更注重于“善”。“真”和“美”的标准会因时代而变(例如古典强调客观真实,现代则追求主观真实,并且以丑为美),它们对观众与社会的作用主要在于赏心悦目;“善”的标准则是恒定的,它的作用能够触及灵魂,所以重“善”的文人画传统虽然古老却不会过时。文人画最根本的意义和价值,实际上也正在这里。
作品中“善”的表现,是画家高尚人品的自然流露,因此文人画特别强调“画品即人品”。人品不是与生俱来而是自觉修养和完善的。文化精英之所以是精英,不仅仅是他们拥有文化知识与文化领导地位,还包括社会对他们以及他们对自己都有比一般大众更高的人品要求。为了达到要求,文化精英们,包括文人画家都需要自我完善,并有责任对社会大众做出示范。当这种示范的效果达到最大化时,社会就有收益。
四、能够以其保健功能,促进国民(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的公民)身心健康。
文人画在古代深受文化精英和社会所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具有修身养性的保健功能。这是超乎西方美学的一项功能。上文已指出养性功能的意义,它在提升完善画家自身及观众的精神境界与人格道德修养上有效,这是文人画传统在社会学上的贡献。同时,提升完善精神境界与人格道德,对人的心理健康也极有好处,因此,文人画的贡献还涉及精神保健领域。而修身的功能则是作用于人的生理健康,那和文人画的美学追求与操作规则有关。
文人画在美学上不追求一般(特别是西方传统)绘画对事物的表象再现,而是表现其本质,再与画家自我的精神对位,达成物我统一,谓之“得意”。这就必先解放物形的限制与羁绊,从而发明“写意”画。而书法性笔墨的强调,又使写意画的“写”凸现了出来,文人画修身功能的秘密,就藏匿在“写”的操作里。“写”与“画”在操作上有很大不同。后者在所有人类绘画里都是共同的,包括执笔方法及所画的点线效果。“画”的技法只为物象造型服务,没有自身要求。“写”的技法讲究笔墨规则,在程式性地表现物象本质造型与属性之外,还有自己的一些特殊要求与发挥,对作者的生理健康特别有好处。例如需要全神贯注于笔墨的操作,能够促使呼吸稳定深长;运笔要有骨力,需要腕、臂、腰配合运动,能够锻炼筋骨肌肉,增强多种生理系统功能。这些都可以起到有效的保健作用,所以历来画写意画的文人画家大多长寿。
现代人的健康水平已经远远高于历史上的任何时代,然而却遭受着“文明病”、“富贵病”的困扰,于是保健意识风行,保健食品、器械层出不穷而畅销不止。保健运动更是五花八门,书法与文人画的保健功能也受到青睐。在保健实践中,文人画主要被运用在中老年人群里,这是意义十分深远的一桩健康公益事业。中国人口基数太大,已经未富先衰,开始老龄化,国家和社会即将面临众多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严重问题,其中最大问题是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如果庞大的老年人口健康出问题,将是中国社会的一大灾难。为此,抓紧时间开展全民,特别是老年人的保健运动,具有战略意义。
文人画传统的现实意义之一,即在于此。它是对生命有益的艺术,不但应该更加推广,还应该输出,使全人类共同受益。有人会说文人画太难,如何推广,更如何输出?其实文人画,特别是写意画,难是难在提高而非难于普及。它的高度程式化造型与规范化笔墨很便于一般人入门而普及,这是它的特点与优点。从修身养性的需要出发,能够入门普及就已足够,就如打太极拳健身,不需要人人都达到武术家的高度那样。
五、能够以其内涵的崇尚自然与“天人合一”的精神传统,共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意识。
当今人类正面临着深刻危机,失控的经济开发导致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灾难将至。连当代科学巨人霍金,都对人类前途不抱乐观,主张移民到太空去另谋出路。而有一项调查表明,全球生活最快乐的国度,竟然是文明还相当原始的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发达国家排名都在后头。调查比较的指数是:一,人类可预期的寿命;二,人类幸福指数;三,生态足迹指数(用于衡量环境受人类破坏的程度)。那些排名靠前的国度,环境保护无不都很突出。而在不受或极少受到现代文明污染破坏的地方,居民生活方式虽然落后简单却很健康幸福,少患身心疾病,自然长寿。发明“蹦极”游戏的瓦努阿图人自称除了地震和台风,他们没什么可忧虑的,可知其快乐。
如此看来,人类文明进化岂不是走错了路?挖空心计发明高科技,尽量多地开发和消费地球资源,目的是为了活得安逸舒适而快乐。讵料安逸是安逸了,舒适也舒适了,却不如原始生活快乐。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中国古代道家崇尚自然的思想所包含的积极意义。崇尚自然,遵守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去破坏它,才能像瓦努阿图人那样活得快乐。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也有这层意思。
我个人主张“有限度的文明”,或称“知足文明”,就是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应该喊停。人类社会当然不能停留在“抱瓮而灌”的生产力水平,否则无法养活越来越多的人口。但是文明发展过头,势必破坏自然和谐与生态平衡,导致生存环境恶化,物种毁灭,资源枯竭,灾害丛生,反受自然报复,最终人类必然自取灭亡。因此文明进化也需要“中庸之道”,才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个“中庸之道”就是需要发扬崇尚自然和“天人合一”的精神传统,制止对自然无度的开发掠夺,使之重新得到尊重和爱护,给她喘息恢复的时间,她才能继续养活我们。这样做,人类就必须回归恬淡俭朴,像瓦努阿图人那样知足。
可是人总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西方发达国家先行享受的奢华生活,给落后国家树立时尚楷模,刺激全人类争先恐后地以之为目标,从而加剧地球负担。发达国家也不愿由奢返俭,美国连京都议定书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规定都拒不执行(按:新近还退出同样性质的《巴黎协定》),可见霍金的悲观是有根据的。要想全人类接受崇尚自然与“天人合一”的精神很困难,但不想遭致毁灭,就得勉为其难奉行它。面对地球危机,西方智者在向东方寻找救世妙方,拥有这一精神传统的中华文化,有可能拯救人类的命运。
然而极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目前经济的高速发展,恰恰是以严重破坏环境与浪费资源为代价的,所以最迫切需要继承发扬崇尚自然与“天人合一”精神传统的,正是我们自己。为此国家才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中华民族如果能够在复兴强大之后,为世界树立一种“富而不奢”的时尚楷模,那才是对全人类和地球最伟大的贡献。它的意义,比贡献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发明更为重大。
而要这样做,则必须先行宣传推广这些精神传统,形成国民共同认可的社会意识。推广除靠强化宣传力度与制定相应行政法令法规外,还需要借助文化艺术的表现,使之春风化雨深入人心。这其中,文人画可以发挥作用。它的文化内涵中包含着浓厚的崇尚自然与“天人合一”精神,所以山水画与花鸟画这类直接反映大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创作特别发达。它通过诗书画结合的艺术形式,将崇尚自然与“天人合一”精神用诗文反映,再直接用书法书写在画面上,可以产生“广告效应”。这种“广告”又毫无说教之嫌,只有“润物细无声”之效。
六、能够以其美学传统,保障当代中国画的遗传基因不致发生重大变异。
这是文人画传统在当今最具有实效性的意义,上述其他意义有的还多少带有“乌托邦”理想。
国家向世界开放的结果,有利也有弊,利在促进创新,弊在破坏传统。当代中国画,也因改革开放而发生重大变化,并继续在不断创新。新鲜样式层出不穷固然可喜,但有许多变得越来越不像中国画,也很可虞。例如工笔人物画得像写实性油画和水彩画那样役于物象无微不至;水墨写实人物画得接近素描或版画;有的山水画和工笔花鸟则类似照片。更多的探索性作品直接借鉴乃至移植西方现代派绘画,无论具象还是抽象,都只剩生宣和水墨材料的画种特性,原来的中国画遗传基因差不多都变异了。最令人不能容忍的是,传统重彩画被某些“哈日”画家用来为引进日本画而欺骗国人。他们将原汁原味的日本画假冒为“创新”的中国重彩画,并扬言要以之改造或取代中国画。
我历来都不反对中国画创新,但主张“有度”,必须保留必要的传统基因,才不会导致变种。文人画如前所述,拥有中华文化的代表性,遗传基因保留得最多,这些基因就是美学传统。只要当代画家在创新时或多或少注意继承与发扬它们,就能保障作品的中国画特性而不至于距离西画太近。例如坚持文人画注重内涵的传统,即使借鉴西画画得很写实,或者画得很写意乃至很抽象,也不至于徒有形式技巧而一览无余。又如水墨写实人物画在造型第一的前提下,尽可能结合文人画笔墨,就不至于太接近素描或版画。而抽象水墨只要不是仅用贴、刷、拓、喷、洒等“无笔”法制作,肯运用文人画笔墨来画点、线、面,所产生的效果就与西方抽象画不同。
至于日本画,我并不反对借鉴,只是必须适度。它们的釉彩颜料,可以像水彩、水粉、丙稀等西画颜料那样,适当借用来画现代国画(甚至是现代文人画),运用得好,可以丰富传统中国画色谱。最怕的是以民族虚无主义鄙视自己的文化,崇洋媚外,甚至甘当“文化汉奸”,想用日本画颠覆中国画传统,那就比赵薇穿日本军旗作广告还该诅咒。如果现代中国画家真正懂得中国文化和文人画传统,一定具有“文化免疫力”,不会作出这等蠢事。
总而言之,文人画传统不是一潭将枯的死水,不是一抹将逝的晚霞,而是一棵仍有生机的珍稀古木,只要不砍倒它,就还有宝贵价值,还有实用意义。
原文转自:中国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