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对话,思想交锋求是精神如何指引前行

看白癜风到中科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

“尊德性而道问学”,为进一步弘扬求是文化,促进思想的表达与传播,党委宣传部特别打造“求是问学”融媒体主题活动,联合学校各学院(系)、各单位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共话科学与人文,通过融媒体平台展现交流论道中的思想温度,呈现不同领域的学科魅力,不断营造相互欣赏、美美与共的文化氛围。

今天推出的“求是问学”,是由党委宣传部与求是学院联合举办。让我们一起走进现场——

走过千山,要遇到什么?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当问到求是精神指向何方?有的人说,是空气,遍布在时时处处。有的人说,是泥土,滋养着代代师生。分别于上个世纪七十、八十、九十年代考入浙江大学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工程与科学学院教授叶志镇,浙江大学求是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能源工程学院教授邱利民,浙江大学本科生院教研处处长、光华法学院教授郑春燕做客“求是问学”,共话“求是精神与我”的故事,畅谈科学与人文的跨界。抵达求是,是去探究自然、社会和人本身运动的奥秘规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如何抵达求是?这从来不是虚言,竺老校长引用《中庸》里的一句话作为注解,那就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找目标

叶志镇——

“求是创新”的校训决定了浙大师生的与众不同,他们应该是“辛苦”与“出色”的。求是的过程不能马马虎虎,要严谨认真,所以会很辛苦;大家在千锤百炼中努力创新,就一定会出色。

求是,在找准目标后,要敢于突破、勇于坚持。这如同,一块含金的矿石,需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变成金戒指。求是,是千锤百炼的过程,是实现闪闪发光的路径。

找榜样

邱利民——

求是精神是“不盲从,不附和”。但这不是说,要一根筋到底,而是要虚怀若谷,要谦虚且不武断、不蛮横。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寻找榜样,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开挂”。人生最大的幸运之一,就是在年轻时代找到人生榜样,然后去闯一闯,去走一走。

在德国的时候,我曾经给洪堡基金会的主席写过一封信,里面写到,我在那里的收获就是得到了一个“国际的胃”,这不仅仅指我品尝到了世界各地的美食,最重要的是得以吸收世界各地的知识。

找真理

郑春燕——

真理没有国界,但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强大的祖国,也许连寻求真理的机会都没有。

理想是我们追求真理的旗帜。如果进入社会的法治工作者心中没有理想,那怎么能够推动现实往理想迈进?只要真理没有完全掌握在每一个人的手里,我们就要承担起自己顶天立地的使命。这个使命如何度量?可以让二十年以后的自己回头看看,是否无愧于青春。

通达

研究的道路上,科学与人文如何贯通?

在叶志镇的眼中,人文精神是营养。“就像我们吃的米饭可以转化成能量,人文也有这样的作用。”他说,通过阅读可以增长人文知识,进而不断开阔眼界。

“我总是想让大家通读法律、哲学方面的书籍,从而调节精神、提高境界、丰富认识。”叶院士回忆说,在四十多年前我国硅材料研究与国际有巨大差距,迎头赶上的过程中科学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人文主义也不可或缺。

邱利民将科学和人文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如果你想真正上到科学的高峰,没有人文精神就无法达到,”他说,“人文研究达到最高峰的时候,实际也有科学的思想在里面,两者是相通的。”

曾有一段时间邱利民觉得自己创新能力枯竭,尽管每年都见到不同的学生,但比起刚上班时,劲头略显不足。

带他走出泥淖的也是读书。“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每年读上百本书,已经坚持了十几年,这对我的帮助太大了,”他说,“伟大科学家的传记告诉我们,人文精神是必需的。要达到伟大科学成就必须有精神力量支撑。”

“站得更高”是人文主义带给郑春燕最大的感受。“站在历史的长河当中,你会发现生命这么短暂,个体在整个人类长河当中只是短短的一瞬。”她说,在那样的维度,人们哪有时间去纠缠这些利害关系,只想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有意义的工作和生活当中。

“每当我迷茫、困顿、挣扎之后,就会遇到一个新的质的飞跃。当遇到这样的飞跃期,坚持下来,你就能比别人蜕变得更好。”她认为,科学与人文,可以让人们更加深刻认识个体与生命的密切联系。

郑春燕也认为,书是通达科学与人文的桥梁。“通过阅读,可以发现人性,去理解人应该怎样成长,如何为社会做贡献。”

初心叩问

为什么选择科研道路,又如何坚守?

叶志镇

学习是一个学着学着往前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要有目标追求。如果你想取得更大的成就,你肯定要坚持。

对于本科生来讲,不能好高骛远,首先要把书读好。在整个过程中追求、坚持很重要,要做到不怕辛苦。

邱利民

在博士期间,我们做的是脉管制冷机。我们借助发明的“双小孔”简单结构,在世界上第一个用两级脉管制冷机达到液氦温度。

当时我也有很多其他选择,那么是否要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做下去呢?我比较执着,坚持做低温。现在看来如果当时选择去发散的话,实际上是很难取得好成绩的。

郑春燕

我读本科的时候,并没有非常清晰规划出后来要走的科研之路。但是我知道,创新是答案。

如果我选择去做律师,我也会是一个非常棒的律师。但是在高校做科研,每天看到学生们求知若渴的眼睛,我觉得这更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学术盲盒

第二场“求是问学”中,三位学者也为网上的读者准备了学术盲盒,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表达自己对“科学与人文”的观点,年6月5日前点赞最多的10位将获得学术盲盒一份。

文字记者:柯溢能

声像支持:高兴就好

特别鸣谢:求是学院

图片设计: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袁欣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傅航颖

责任编辑:马宇丹

推荐阅读

1.浙大青年数学家刘一峰:归国一年间,陶醉于数与形的纯粹世界2.大升级!平米“学生文化长廊”二期全新开放3.超燃!他们在浙大“玩”音乐!4.“我愿以身许国”!为祖国核事业隐姓埋名17年,今天是他诞辰周年5.高考冲刺!浙大学子穿上高中校服为你加油!6.全网首发!《信》,致即将踏入求是园的你点个赞和在看,和浙大一起加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