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到《陈情令》中的蓝启仁老先生时,脑中浮现关于他的标签应该就是“古板”、“老学究”、“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等等。那为什么仙门百家仍旧争着抢着将自家子弟送上门去听学呢?要知道“蓝氏双壁”的剑法是传自蓝启仁的,如果他真的是个食古不化的老学究也教不出“蓝氏双璧”开明、客观、豁达、通透的三观思维。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听学的时候,魏无羡在课堂上提出以怨制怨的第三条路,蓝启仁听完了羡羡这个理论后,虽然在吹胡子瞪眼睛,但是他的评价是不知天高地厚,本末倒置,罔顾人伦。“本末倒置”比喻把事情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所以他认为魏无羡的重点不应该是创新不太可行的新方案,而是应该专注于如何能实现绝对度化。“罔顾人伦”的意思是不顾及伦理道德,不顾及亲人的感受。蓝启仁很精准的认为这是不顾及世俗眼光的事情,他从没有说羡羡的说法是错的,甚至他在盛怒之时还问了一句:“如何保证这些怨气是为你所用,而不是戕害他人?”还说你要是想到了,仙门百家就留不得你了,然后才罚去抄书。细想蓝老先生这段话其实字字珠玑啊,他知道魏无羡的说法客观来讲确实是一种理论上的解决方案,但那时理想条件下的假设,社会有社会的现实情况实操起来是不可行的。首先,如何保证安全?如何保证不伤人伤己?就算可以保证那这也是个别案例,无法复制,而这与众不同的流派也必然会成为仙门百家的众矢之的,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教书育人,教的是世间生存之道,既然入世,就要懂得入世的规矩。老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少走弯路,何为“弯路”?不好走的路是弯路,所谓世有定法,那是谁定的法?是人们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规则框架,是认为定义的,这个世界本没有规则,但是人数够多,就可以指定规则,所以它不是绝对的真理,但确实是当下生存的法则,即中庸之道。另辟蹊径、特立独行可能会带来变革和新的时代。但是自古以来,哪个变法不是伴随着血流成河?况且还不能保证成功。所以我觉得蓝启仁刻板不死板,他明白事理,只是他遵循和选择最适存那条行事作风理念罢了,但是不可否认,他的行为作风却是古板保守。毕竟蓝家这样的家族需要有叔父这样的角色代表才会让冲突更明显,剧情人设都更加丰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