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吴梦琳主办方供图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当晚由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巴蜀书社承办的《四书(对译本)》新书分享活动在成都举行,该书四位作者围绕“回归经典,阅读经典,传承经典;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主题,以新作出发,畅谈当下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与读者共度一个充满智慧与哲思的夜晚。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为儒家思想经典著作,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具有“本源性”地位,在中华思想史上产生深远影响,在中华文化传承中起到重要作用。《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中反映孔子思想最为直接的一部文献。《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思想,对于儒家的天道观、人性论、仁政论作了更加详细的阐发。《论语》《孟子》二书阐述儒家思想最为明白、系统,文字也比较浅显,是初学者最好的入门书。《大学》对于如何由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阐述得非常清楚,宋儒把《大学》作为“入德之门”。而《中庸》所阐发的“中庸之道”是修身、治学的最高境界。
巴蜀书社新推出的《四书(对译本)》是我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项目成果之一,按照准确、简洁、流畅、优美的要求,结合时代特点和满足读者需求而打造面向大众、常读常新的中华文化经典普及“案头书”。
作为一本定位于普及性的经典读物,集结了颇有分量的作者团队: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西南民族大学藏羌彝文化研究院院长王启涛,四川大学古籍所研究员杨世文,四川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温浚源,西南财经大学讲师张卉。
分享会上,四位作者介绍了该书的编译过程:以深入挖掘“四书”中跨越时空的当代价值为目的,按照现代学术规范,客观科学解读中华经典。在编排体例上,包括原文、注释、译文三个部分,采取文白对照、左右双栏的方式,再配以精美的插画,利于读者参看理解。在原文校点上,以清嘉庆年间吴英、吴志忠《四书章句集注》刻本为底本,参校“四书”历代版本、各家注解本和出土文献,择善而从。在文本注释上,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采用随文小注的方式,注出疑难字词的读音、词性或词义,力求严谨准确。在译文呈现上,按照准确、简洁、流畅、优美的要求,灵活采用直译或意译的方式,以适应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
分享会上,四位作者介绍“四书”文本的发展历程,也分享了在当下如何再读经典的方法和意义,并与读者分享了书中的精彩片段,与读者共同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义,以及汉语的音律之美,也生动鲜活地阐释了写经典、读经典、学经典的人生情趣,在经典中体悟伟大先贤的智慧哲思,也能从中找到应对当下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的诸多答案。
作者之一的王启涛长期从事传统典籍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曾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开展专题讲座。“此次参与《四书(对译本)》编译工作并不容易,凝聚了团队很多心血,在前人基础上,用通俗的、典范的现代语言准确翻译、解释古代先贤思想,考验作者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能力。”王启涛告诉记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