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即中正不阿,不偏不倚。现代人一提到中庸,总认为是个贬义词,其实这是对我国文化精髓的误解。中庸,是公正,是不偏执,是全面地观察事物、考虑问题。领导者顺应中庸之道,就可避免因为偏激而造成决策错误。遵循中庸,做事有度,也是成功企业家共同的特征。02仁义之道
仁义之道,即心存仁爱,以人为本。仁者无敌,心存仁义的领导者,其本身就对员工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心存仁爱,以人为本,是爱护员工的最高境界。这样的领导者,已经超脱了具体经济利益的束缚,考虑的出发点不仅仅是利益,而是怎么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领导者把员工放在心上,员工就把领导者放在心。老子曾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就是要做到以人为本,造福于员工,员工自然如众江归海那般,凝聚在领导者周围,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03顺势之道
顺势之道,即道法自然,顺势而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万物运行各有其轨迹,领导者要将企业做大做强,必须顺应大势。“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顺应自然之道,顺势而为,领导者做的几近于顺水推舟的工作,自然事半功倍。而在规律面前,在大势之下,领导者高估自己的能力,做逆势之事,最后受到损害的只能是自己。很多企业家在创业初期如履薄冰、兢业业,但是企业发展之后,不断自我膨胀,做出一些众人反对但自认英明的决策,压制员工的能力,最后导致众叛亲离、企业倒闭。这就是顺势和逆势的不同结果。04无为之道
无为之道,即抓大放小,解放人性。管理面面俱到的领导者到底是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经过研究和实际情况总结发现:管理面面俱到的领导者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领导者越是大事小事操心不断,越说明这个领导者不懂得管理之道,是在背“道”而驰。无为,如同“中庸”一般,也不是大家日常认知中的那个贬义词。老子曾言:“无为而无不为。”在很多企业中,领导者抓得越全面,越是面面抓不好。而领导者如果懂得抓大放小,调动各级员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热情,共同参与企业的管理,看起来没有做什么,但是企业被管理得井井有条,形势蒸蒸日上。这就是以“无为”实现“无不为”。05博爱之道
博爱之道,即关爱有加,以德服人。管理要讲科学,更要讲艺术。道德和感情,是领导者凝聚员工、集聚人力的基石,是企业发展的基石。领导者本身的道德如何,影响着周围员工的道德,进而成为一个企业的文化。员工道德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的生命能有多长。百年名企,在道德上都是高尚的企业。而经常爆出丑闻、长存危机的企业,生命力也不会长。即使如雷曼兄弟这样历史久远的大企业,也经不起一次严重的道德危机的考验。用制度管理好企业的领导者,不如用道德和感情感召员工的领导者。员工会轻易选择离开某一种制度,但很难决定离开一个关爱下属的领导者。情感是维系团队的纽带,它比制度更加牢固。道,是根本。从企业内部看,道不正则术不明,领导者遵循管理的大道,在日常管理中就能挥洒自如。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对员工的正面影响,带来的效应都是积极的。企业上下关系融洽、目标一致,没有勾心斗角、没有离心离德,怎么能够发展不起来。从企业外部看,领导者管理企业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同题。就如“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一般,问题和困难的形式千变万化。但领导者只要固守住道,做到中庸、仁义、顺势、无为、博爱,就会为企业发展打下牢固的根基。任由形势怎么变幻,根基不会变化,领导者就能带领企业乘风破浪,傲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