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猫·鼠》作者仇猫的原因:猫捕到雀鼠,总是尽情玩弄,直到玩厌了,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态;以为它吃了自己饲养的可爱的隐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作者仇猫的原因。
一、作者仇猫的原因。
1.猫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解读: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猫捕到雀,鼠之后总是先把玩,直到玩腻了,它才会吃下去。
2.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态。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些时候,我便要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
解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的厌恶,因为它们配合时到处嗷叫。
3.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沿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解读:作者误以为猫吃了自己饲养的可爱的隐鼠。
小结:从以上可以看出作者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嗷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二、《狗·猫·鼠》的内容。
1.主要内容是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远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猫”的实质是纵恶养奸。
2.《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追忆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现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三、《狗·猫·鼠》作者简介。
1.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2.鲁迅的精神影响。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
四、猫、狗、鼠代表的三类人。
狗代表的一是“多管闲事”的或者说是不愿与猫作对的狗,另一个就是与猫打了擂台,和猫争抢压迫群众权力的人。猫代表的是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有时又是一副媚态的暴虐者。鼠代表的是遭到压迫的生活于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