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明朝后期时,对于中庸的研究,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www.wzqsyl.com/Search.asp?Keyword=%B1%B1%BE%A9%D6%D0%BF%C6%B0%D7%9D%D5%C1%F5%D4%C6%CC%CE
对于明代历史的研究,以往的研究重点都放在了明代政治和经济,明代的思想都集中在了阳明心学的研究。宋代以来,有关《中庸》学的研究持续不断,研究成果不胜枚举。但都是对个别人物的思想研究,没有系统的结合某一朝代为背景进行体系性研究。对明代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以往的研究重点往往放在了陆王心学。中国大陆关于心学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庸思想在明代的研究成果颇丰:明代早期王阳明对《中庸》学颇有研究,将《中庸》提到《大学》之前,并以《中庸》的义理统摄《大学》的经蕴。在《王阳明全集》中还有对《中庸》较为明确的阐发。王阳明的《中庸》学研究体现了《中庸》“天人合一”、“心之本体”的思想。到明代中期泰州王学后劲焦站著《焦氏四书语录》,其中《中庸》篇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廖纪的《中庸管窥》,对中庸学的本意及全篇章节的划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明代早期的政治背景,对《中庸》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葛寅亮的《四书湖南语·中庸估》中天命、诚、礼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又提出了新的观点。张居正的《四书集注阐微直解》中庸卷,反映了其在明代的为政思想、教育思想、学术思想,张居正在序中还提出对《中庸》的集注直解是为了将“历代事编”来借鉴“古今兴亡之乱”和“开发神智”。鹿善继在其《四书说约·中庸卷》对《中庸》的“诚”和“圣”又做了不同的理解。此外,还有明代后期思想家孙肇兴的《四书说约》、顾宪成的《中庸意》、《中庸说》,明末学者顾梦麟的《四书说约》、李赞的《四书评》、桑拱阳的《四书则不分卷》、徐养元的《白菊斋订四书本意集说》、陈际泰的《四书读》、辛全的《四书说》等等。现代关于明代思想史方面专门的著作不多,主要有:著名中国哲学史研究专家容肇祖的《明代思想史》,王健的《中国全史·明代思想史》,姜国柱著《中国思想史·明代卷》,周予同在《中国经学史讲义》中设专章讨论《四书》学,其中有涉及《中庸》的片段。如此看来,对于明代《中庸》学研究的专著和学术论文少之又少,只有关于王阳明中庸思想的研究论文。要了解明代的儒家思想的演变及特点只有从一些思想史概述中搜寻:张岂之著《中国思想学说史·明清卷》,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编的《中国古代哲学史》,金树林著《中国古代思想史》,娄曾泉、颜章炮著《明朝史话》对明代的思想文化也作了研究。在这里,只有寥寥几篇对明代时期人物的《中庸》思想做了总结和评述:汪志娟的硕士论文《王阳明的中庸思想》,其中介绍了王阳明继承先秦儒家有关“中庸”的思想,同时融入了具有心学特色的新解释,揭示了儒学在明代中期的发展走向。全敏娟的《漓益智旭中庸直指思想研究》,从晚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出发,分析漓益智旭的“中庸”思想渊源,介绍了晚明时期儒释合一的趋势;宋召海的《宋镰社会思想研究》、《顾梦麟论语说约研究》,其中都分别介绍了宋镰和顾梦麟的学术思想,其中不乏其对《中庸》一书的解读。还有台湾学者李俊宏的:《明末儒者鹿善继四书说约之中庸思想探析---一以「诚」、「圣」为范围》,介绍了鹿善继对《中庸》的注解从而总结出其中的思想,冯明的《近三十年来国内张居正研究综述》等优秀论文。这些论文都细致的分析了明代不同时期、不同的代表人物对《中庸》或“中庸”思想的阐释,总结合理、内容丰富,但是没有形成对《中庸》学的研究,也没有结合明代的大时代背景就其内容总结出明代整个时期《中庸》学的特点。综上所述:虽然明代后期的《中庸》学前人研究成果不多,但明代各个时期尤其是后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对《中庸》的考证和批注资料丰富,为明代后期《中庸》学研究提供了一手资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术界长期以来多是重视宋代及宋之前的儒家经典,对明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尤其是对明代后期的《中庸》学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明后期的《中庸》学有待进一步的推敲和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