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家安宁
来源/家家安宁(readingv)
共和国七十一年初(年初),开始接触中华传统文化。那时,主要就是听曾仕强教授的《易经的智慧》、《长安家风》等课程。
后来不知是何机缘,开始手抄四书。这三年来,手抄了《大学》、《中庸》、《论语》、《孔子家语》以及《孟子》、《道德经》、《千字文》、《三字经》。也许是基于手抄这些书籍的缘故,越来越喜欢读竖版繁体古代的经典图书。
在共和国七十四年(年),这一年的春天,又拜读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李里先生的《论语讲义》、李炳南居士的《论语讲要》;听了傅佩荣教授的《论语讲》、鲍鹏山老师讲《论语》…在读这些书和听音频课程基础上,加上自己对《论语》的思考,似乎已经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孔夫子以及他的学生们的形象。
有人说孔子是迂腐之人,我想说,那是你根本没有读懂孔夫子。
所以,早就想写一篇关于孔夫子的文章。而这个孔夫子是在我读到的、理解到的《论语》中的内容感受到的夫子。
子贡说,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这是孔夫子最了不起的口才科目的高材生(其实子贡也是经商界高材生)对夫子的评价:温、良、恭、俭、让。
事实上,对孔夫子来说,不仅是他的学生,历朝历代的皇室、王公贵族都对孔夫子有着极高的评价。
孔夫子提倡的孝道
孝道,是孔夫子所提倡的。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是我们中华文化中的五伦。
在孔夫子的众多学生中,有一位叫曾参(也是我们说的曾子),是大孝子。但是曾子却因为他的孝敬,差点被孔夫子逐出师门。
这就是曾子耘瓜的故事。
相传有一天,曾子和父亲在地里干活。曾子不小心把瓜的根给砍断了。曾子的父亲曾点,非常生气,拿着棍子就打曾子。曾子是大孝子,不躲不藏就这样忍受着,没想到被打晕了。待曾子醒来,回到家,还弹琴唱歌,为的是让自己的父亲曾点听到,以证明自己身体没有大碍,免得父亲为自己担心。
这件事传到了孔子那里。孔子很生气,对其他学生说:如果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见我,他不是我的学生了。
曾参觉得自己没有错,便让人帮忙问问老师孔子,到底自己哪里做错了。
孔子说:以前舜的父亲瞽叟,几次三番要加害舜,舜总是会躲起来;但是瞽叟有事情找舜,舜就会出现在父亲面前侍奉父亲;舜的父亲拿着小棍子打他,他就受着;要是拿着大木棍打他,他就赶紧跑了。因此,舜没有因为被父亲打死而陷父亲于不仁不义之境地,从而也未丧失自己的孝道。如今曾参在服侍父亲的时候,舍弃身体去等着父亲大怒,被打死了还不知道躲避,自己死了以后就会让父亲陷于不义的境地,还有比这样更为不孝吗?
曾子听了之后,说道:我的罪过太大了呀!赶紧去老师那里谢罪。
从这则小故事中,可以看出来,孔子是希望每个人都能孝敬父母的,但是,有个前提是,不能愚昧的孝敬。
父母也有犯错的时候,父母犯错,做为子女要和颜悦色的进行劝解,如果无效,也不能因此埋怨抱怨父母。但是可以通过修正自己来调整父母的行为。
类似的故事,《孔子家语》中还有很多。可见孔夫子的学说都是活学活用来自生活中的真实体验。
生而为人,必须要孝敬父母,但绝对不能愚孝。
孔夫子是好学的
《论语》第一个章节就是关于学习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习并时常的去践行,不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
有人说,中国现在的教育,学不能致用,还不如国外的教育。可是,大家知道吗?我们中国现在的教育就是从国外引进来的知识教育,和我们古代孔夫子提倡的教育学习完全是不同的。
孔夫子说的“学习”就是学以致用的“学”,学以致用的“习”。
《论语·子罕》篇中有这样一段话: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孔子说:他年轻的时候,家里没钱,所以学会了很多粗活重活,什么都能做,以养活自己和家人。在这里,孔夫子虽然说,真正的君子不需要这样多的技能,但是谁能否认,这些技能其实也是学习的一部分?尤其放在现在的教育,我们学习的很多内容不就是掌握一项技能吗?
孔夫子是自知的
孔子最大的智慧就是——自知。
在《道德经》里有一句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孔夫子知道自己的天命,而且知道天命实现不了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努力去践行。
在夫子被围困在匡地的时候,他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周文王没有了,中华的文化不都在我这里吗?如果老天爷真的要断绝中华文化,那么像我这样的后代子孙就不会获得这种文化了;老天爷不打算要丧失中华文化,匡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
看,这就是我们的孔夫子,对自己的天命有着一股子来自天地之间的无穷尽的信念和力量。
孔夫子是懂权变的
有人说,儒家是固执的,不会变通!我又要说你了,那是你根本不懂儒家。
儒家的固执是对善良、正义、原则的坚持,在正确的道理上,他们从来都是执着的、坚定不移的。
但是对于那些龌龊的、可耻的,他们最会变通。儒家可以不遵守与龌龊可耻之人的任何约定。
孔子离开陈国,经过卫国蒲城时,刚好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叛乱。孔子被叛军扣留,幸而有弟子公良孺拼死保护,蒲城叛军同孔子进行了妥协,要求孔子只要发誓不去卫国就放人。孔子当下即发誓,不去卫国。出了东门,孔夫子就让弟子驾车直接奔卫国而去。子贡不解,问孔子:“誓言怎么能违背呢?”孔子说:“被威胁做出的誓言不算数”。
听完这个故事,再去看《论语·子路》篇中的这个小章节,就会豁然开朗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如果说出的话必须绝对的要遵守,行动一定要有结果,这是小人的行径啊。
孔夫子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很多事情随着时间变化、周边环境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我们要学会通权达变。
举个例子,之前有个这样的新闻报道。一位外卖小哥,在送外卖的路上看到有人跳河,赶紧停下来,去救人。结果耽误了送外卖的时间。如果这个小哥,遵守“言必信”的承诺,坚持要先去送外卖,而不去救人,大家又会有怎样的评价呢?
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夫子在多年前,就懂得了用现在所谓的西方哲学辩证观、发展观来看待任何事情。
可想而知,孔夫子是多么的懂得变通之人。
他十四年的周游列国(山东、山西、河南、河北一带),是对自己此生使命的践行,虽然明知可能没有结果,但此生为使命做过努力,不留任何遗憾,就足够了。
这就是儒家。这是活得明明白白的儒家。
孔夫子,一点也不迂腐,他的智慧至今还没有谁能够超越;
孔夫子,一点也不固执,他是知道自己的天命所在,才会努力不懈的走在这条路上;
孔夫子的圣贤,非常人所能理解。
你懂了孔子,就懂了中华文化中普通百姓的生存之道,也就懂了如何为官从政的生存之道。
所以,读《论语》,开启智慧。
此言真实不虚。
-本文完-
*本文来自:家家安宁(ID:readingv)。作者:老阿姨娜娜,写字,致力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愿您向阳而生,不惧沟壑!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