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白茶饼,这4个实用技巧真的很哇塞,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znlvye.com/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生活中总有各种综合症,烦扰着人们。

尤其对现在的都市人来说,随着技术的领先发展,生活节奏、生活习惯乃至生活方式都与过去大不相同了。

于是,综合症也就接二连三地出现了。

像是年后综合症,在春节期间骤一放松,享尽娱乐,每天除了吃喝睡,就是各种牌局饭局,好不快活。

然而等到假期结束,开始上班后,有多少的快乐那就有多少的痛苦。

人是在的,但魂是没的,以极度挣扎的愁容和抑郁的心情迎接工作,这就是可怕的年后综合症。

节后综合征是阶段性的,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冒出来。

可有一种综合症却是无处不在,即购物纠结症。

如今在网上买东西已经是十分方便了,但不少的人在买东西的时候还是前后摇摆,不知该如何决断。

加了购物车点了支付再退回,再取消购物车,过几天又放进购物车,如此循环……列位看官且看这样的场面是否也曾经历过?

其实当人在买不熟悉的商品时,就会有这样谨慎的时刻,这是对自己负责。

就像喝茶新人若对白茶饼不熟悉,挑起来也是晕头转向,举棋不定。

择日不如撞日,就让村姑陈为大家盘点一下,如何买到优质的白茶饼。

日光萎凋《2》

优质白茶饼特征之一:含水量达标

这里所讨论的含水量针对的是茶叶的成品。

水分是茶树生长必不可少的自然因素,但茶叶被加工制作成成品后,水分便不能太高,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毛虫成为蝴蝶需要成蛹蜕变,而去水就是茶青到白茶的必经之路。

含水量可以说是白茶储存的生命线,没有这条线就没有老白茶之说。

而白茶之所以可以长期储存,原因就在于它丰厚的内在物质和至简的工艺技术。

丰厚的内在物质是白茶值得拿去储存的前提,而至简的工艺则保证了能否长期久存。

比如经历了“杀青”的绿茶,就没有长期存放的“资本”。

因为在杀青过程中,多酚氧化酶会失去活性,酶促氧化也被抑制。

如此一来,没有了这些酶的作用,绿茶就失去了转化的原动力。

在长时间的久存中,不仅风味直线下降,品质也会逐渐变差,到最后甚至也不能喝了。

日光萎凋与绿茶不同,白茶不炒不揉不杀青,唯有萎凋和烘干两个主要步骤,是“精简主义者”。

只是工艺虽然简朴,但在简约的背后,却不粗糙。

第一,便是快。

要及时将刚采下来的茶青薄薄地摊晾在离地70公分的水筛上,缓慢排水。

第二,则是精。

在日光萎凋结束后,还要进行烘干,将白茶的含水量达到国标中所规定的8.5%以下,超过一厘一毫都不行。

如此精心到位的工艺,得到的是最天然状态下的白茶,在含水量达标的基础上,更保留下茶叶当中的大部分营养物质。

在良好的储存条件下,茶氨酸、茶多糖、咖啡碱……

这些都是白茶物质转换时的能量库,所谓“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也就来了。

日光萎凋然而有一些为了谋利,能更早上市抢占白茶市场的茶商,完全不遵循“慢工慢活”的原则,常常是将茶叶去水至“差不多”的样子,就结束做工。

这样的茶,含水量一定是不达标的,虽然在刚拿到手时,喝起来的味道似乎更甜更香,但也因为体内多余的水分,而再也无法做到久存。

长期存白茶,讲究的是密封、干燥、避光、阴凉、无异味这五大原则,其中密封和干燥极为重要。

为了阻挡无时不在的水汽,需要三层包装,控制存茶环境的湿度,随时注意周围空气的侵入。

但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一旦白茶当中的含水量过多,内质就会自行与水分发生反应。

继而就是开始发酵,损耗内质,日积月累之下,定会受潮发酸,不堪饮用。

如此含水量超标的白茶,不仅容易变质,还无法做到物质转化,绝没有买的必要。

白茶压饼《3》

优质白茶饼特征之二:压制松紧得当

中国古代儒学讲求一种中庸之道,所谓“不偏之谓中”,在任何事情两边的界线内,都有一个“中”点。

这个点,即是好的道。

对于白茶饼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工艺好的茶饼是要压制得松紧得当的。

经验熟练的制茶师傅,在压制茶饼的时候会掌握时间和力道,既不会过松而使得茶饼破裂,外形不完整;也不会压制过紧让茶叶之间无缝交错,四面不透风。

很多茶友都有撬饼的烦恼,但面对这样一款松紧得当的白茶饼,只要学好撬饼技巧,撬出茶叶不过是分分钟的事。

既能稳当地撬出茶叶,白茶饼的风味也就能“一喝为快”。

白茶压饼然而对于压制得过松、过紧的白茶饼,便是另外一副模样了。

过松的白茶饼,由于茶梗与叶片之间不够紧实,叶片随意停留,显得枝斜飘逸,很不美观。

而茶饼本身是松的,包装起来也依旧延续着“松”的风格,在运输过程中难免摇晃,受力后比起品质正常的茶饼而言,碎叶数量是会增多的。

过松的茶饼易碎不美观,那过紧的呢?

过紧的茶饼真有如一块水泥砖,又硬又紧又不透风。

而这么“坚硬”的结构,带来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撬饼的不便。

因为没有空隙,在茶饼的表面很难找到一个刺入点,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就是束手无策。

白茶压饼于是在撬饼的时候,只好用到更加尖锐的茶针,而这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即使撬了茶叶出来,也是破碎不堪,有着大量碎叶。

可撬茶难度大倒是其次,若是这些碎叶在冲泡的时候,顺着水流流进公道杯里,茶汤可就要苦涩了。

除此之外,过紧的白茶饼在后期转化时也很不利。

优质白茶饼,层次分明,因为留有适当的缝隙,即便是位于内部的茶叶,也能够在陈化过程中与微弱的氧气发生反应,进行物质交换。

而过紧的茶饼,中间没有丝毫缝隙,只有外侧接触到空气的部分才能正常陈化,内部毫无转变。

这样转化不一的速度,对于未来的口感是会有影响的。

故买白茶饼的时候要格外注意,应当挑选松紧得当的茶饼。

春寿眉饼《4》

优质白茶饼特征之三:颜色有层次

挑选优质茶饼,需要看清外观的颜色。

一般说来,当年的春白茶饼的颜色为绿白二色,是初春淡雅的色彩。

像白毫银针,散茶时期就是肥壮饱满的芽头,芽头身上遍布白雪一般的毫毛。

制成白茶饼后,也依然会是色泽嫩绿而带毫白的模样。

而白牡丹,除了依旧饱满的芽头,比起银针还带了细窄娇嫩的叶片。

但整体呈现下来还是绿白的色泽,只不过绿更加深一点,是橄榄绿、竹子绿。

春寿眉,叶片更加舒展,茶梗也变得细长了,搭配上梗与叶的绿,在茶饼中有一种娇俏之姿的美。

整体颜色还是以绿色为主,是深绿浅绿交杂,看起来缤纷交错。

可见在柔和的压饼工序之下,从散茶到饼茶的颜色并无多大的改变。

春寿眉饼那经过岁月打磨,陈化后的白茶饼颜色呢?

仍旧是在自有的色系里打转。

比如银针饼的白毫色,颜色不过是暗了一些。

还有牡丹和寿眉饼的绿色,就像是老照片褪色一般,褪成比较旧的墨绿等颜色。

而寿眉饼中的其他少量黄褐叶片,也“各退一步”,成为类似秋天落叶下的梧桐色。

看,即使茶饼的颜色随着存放时间会有所变动,但所呈现出来的颜色都是富有层次的。

春寿眉饼但以新白茶渥堆做旧出来的“四不像”白茶,明显就无法达到这样的层次色彩。

因为在这个“做旧”的过程中,新白茶会被暴晒,被高温烘烤,被闷青,被重度发酵……

在受尽折磨的背后,除了养分和滋味被损耗了,外观上的颜色也有很大的变化。

像是往茶叶上浇了一桶水泥,除了白毫是灰白色,其他部分皆是深灰色、黑色。

这样“黑褐”色的散茶压出来的茶饼,颜色定也是如此单调,看到便绕道而行吧。

春寿眉饼《5》

优质白茶饼特征之四:茶香好闻

白茶当中有花香,众所周知。

特别是以花香走天下的白牡丹,更是有着迷倒众人的明丽花香。

处在白毫银针和春寿眉中间的过渡采摘阶段,让白牡丹的花香有了一种不可言说的“婀娜”气质。

花香缤纷不说,还层次多元,如桂花香、铃兰花香、栀子花香……

如同误入进开满鲜花的隐秘小径,鼻尖皆是淡雅的芳香。

在干茶香已有清新的草木味道时,经过沸水润泡,盖香和落水香的香气变得更加丰富,不仅有草木丰茂的气息和花香,还有毫香、竹叶香等等。

总之是轮番上阵,热闹非凡。

做旧老白茶而散茶是这般香气,那制成为白茶饼后香气会不会消散呢?

虽然说,茶叶内部的芳香物质属于可挥发物,但白茶压饼是有技巧的、柔和的,所以即便是经过压饼这一步骤,香气仍旧是充足存在的。

相反,不仅没有消失,而且还因为经历了蒸软、包揉、压制和烘干等步骤,茶叶中流出来的细胞液,让白茶饼的香气有了与散茶不一样的成熟风味。

故而,一饼好的白茶,它的香气是整体清爽自然,而富有韵味的。

若白茶饼在一开始就会发出难闻、发闷的气味,这绝对不是品质正常的样子。

而经历过不良工艺的白茶饼,内质和花香都被大量损耗。

不仅会没有茶叶本身应有的芬芳香味,而且由于制作和储存环境脏污,灰尘和异物繁多,还会沾染上黏腻不自然的气味。

这一闻,便知不对,不能买。

做旧老白茶《6》

选白茶饼不是件易事。

外观、颜色、香气若没看好,就是稀里糊涂买了饼劣质茶回来。

但也正如古话所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只有经过层层筛选,关关选拔,才能助力买到一饼称心如意的好白茶。

就像孙大圣的火眼金睛一样,他以眼观好坏。

我们用选茶的学问来辨别优劣。

成功没有捷径,就学好这4点的买茶技巧。

待闲暇时,便可为自己泡上一杯上好的香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