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道,中庸,中节?儒家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是一种中道的思维。而这个思维就源于《易经》的根本思维。
《易经》虽然已经创作了几千年了,但是它对今天仍然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昨天我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连医易同源都不懂,我不知道这些人在学校里都学了什么?》。结果很多网友在下面留言,有的甚至讲:“百无一用是《易经》”。听完这句话,我就想到两句话,第一句叫“无知者无畏”,第二句叫“百姓日用而不知”。
《易经》作为一种本体论和方法论,具有常青不败的生命,这已经被中国年的历史所证明,无需争论。它虽然不是一个具体的学问,它也许只能算是哲学,和由哲学延伸出来的一些方法论,但是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华夏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以及我们为人处事的准则。
《易经》讲的是一个普遍的理,这个理就是中和之理,教人们顺势而为,“天垂象,圣人则之。”这个道理会千古流传的。
好的,今天的分享到此为止,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