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人最缺少的精神气质是什么听冯友兰

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647706.html
如今的人们似乎终日都在忙忙碌碌,留给自己独处的时间越来越少,更少有机会去规划人生目标和思考人生意义。如此一来,匆忙过后猛然回头,不免经常性的沮丧,常常怀疑自己,这就是我要过的人生吗?这样的生活到底有多少真正的意义?说到底,要保持对自己和对世界有系统的反思,就需要学点哲学。冯友兰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纵论古今的哲学大家,在其著作《中国哲学简史》中开宗明义地就哲学的三个基本问题的进行了阐释,第一: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对人生、对宇宙、对思想有系统的反思,就是系统的思想的思想,虽然哲学和宗教都是为人生系统的反思,都追求超然的精神境界,但是后者往往还有一定的宗教仪轨和实践器物。中国人虽然不是宗教的,但是哲学的。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中国人常常不经意间就懂得处世要“中庸之道”,为人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以及面对悲喜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逆境中懂得“否极泰来”,在顺境中提防“乐极生悲”,等等,这些虽然很少有人去从哲学的角度去解读,但往往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液并在不自觉中亲身实践着。第二,就是哲学的性质和功效。关于中国哲学的精神通常就是中国哲学的性质,追求个人和宇宙的统一,它是入世哲学和出世哲学的统一,最高境界就是做到“内圣外王”。为学的目的是增加积极的知识,为道的目的就是提高精神的境界。这其实也恰恰是现代中国人真正缺失的地方,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个人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外在的各项物质条件已经得到极大的丰裕,但是对于内心的修炼却往往更不上步伐,导致精神世界的极大虚无。第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一句话就是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这其实影响着现代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方式,不仅亲近至交之间的交流,还是陌生人之间的沟通,往往都讲究“话不点透,留有余地”,表达得比较含蓄。这对于外国人有时候难以理解,更是琢磨不透其背后的真正含义,可这确实是中国人在实践中的哲学思维方式。无论是从中国哲学的本质、内容和表达方式来看,它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更是透露了古人对于自我和宇宙的一整套思维方式和处世模式,现代中国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却慢慢遗失了这套价值体系,在这个中国人普遍追求更好生活质量的时代是否有必要再重新审视我们原有的哲学精神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