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留学海归往往带有或多或少的光环,不少人在国外的确学有所成,并归来建设祖国。尚未施展拳脚的同学,也可以在国外体验到不一样的文化和生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留学国外并不意味着成功,也不会被贴上成功者的标签。国内的朋友可以从“旁观者清”的角度看国外老师如何评价中国留学生,优点很明显,缺点也比较突出。不少国外教授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大概还是这样的:聪明好学而且基础扎实,学习勤奋刻苦,在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从另一个视角看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留学生聪明而且基础扎实中国学生数理化以及各类知识的基础都是有目共睹的,每年的世界奥数竞赛中,得到冠军的往往都是亚洲面孔。虽有时美国队获得冠军,但队员还是以亚洲面孔居多,这也能从侧面说明亚洲人的数学思维是很有优势的。很多美国人初中才学的数学内容,中国普通的小学生就会解题了。这个优势是中国留学生鲜明的特点,数理化的优势让欧美的大学对这类中国学生青睐有加。学习刻苦用功当被问及对中国留学生的普遍印象,欧美的教授老师纷纷称赞中国留学生,如同精通数理化,基础很扎实的印象一样。勤奋好学也是中国留学生的另一大特点。对比于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中国留学生的用功程度总能让人瞠目结舌。老师布置的作业和探究课题,中国留学生都能完成得很出色,这也成为了令许多教师称赞的地方。懂礼貌尊重师长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而且能够外出留学的同学基本都有较好的修养,容易给外国同学和师长一种彬彬有礼的印象。这个印象也让中国留学生增分不少,毕竟任何地方都会抬手不打笑脸人,爱笑的人运气总会好。学习能力强中国学生的课业是相对较重的,能够在同样的时段内学习更多的知识,就足够说明中国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知识能力很强。我们的留学生很擅长读书和考试,以至于有些欧美学校不得不开始着手给予亚洲学生限制分数和名额,并给予其他少数族裔更多的大学录取名额,但依然没有办法阻挡住越考越厉害的亚洲学子。优点虽多,缺点却也十分明显一直以来中国留学生给人的印象都是内向型的,通常不太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虽然这个现象得到了较好的改观,但长久以来的印象不能轻易改变。国外的上课模式强调动手能力和言语表达,这些正是许多留学生所欠缺的。长久以来的寒窗苦读已经形成了习惯,特别是当人多的时候,不太敢去表现自己,这就造成了明明能力很突出,却表达不出来的后果。过于专注书本知识。知识基础牢固,课业能力强优势是一方面,但过于专注知识,就会在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上有所欠缺。欧美学校的教学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探究性思维。虽然国内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足够多的改进,增加了很多内容关于创新性学习的方法,但还存在不少进步的空间,相信凭借留学生的聪明才智,很快能克服心理障碍,表达自己的观点。因为英语是第二语言,不像印度等一些国家,英语是官方语言。虽然这些国家的留学生说英语的口音很重,不过至少是愿意表达自己的。因此他们融入社会和学校生活会快很多。中国留学生出到国外后,依旧喜欢和自己的同胞呆在一起,这样能够接触当地人和事就少了,英文也自然不能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中国人自古以来都有中庸之道,说话往往都不会太过绝对和偏激。由于文化和理解的不同,就会让部分当地的老师学生认为中国留学生的观点不够明确。对于一些开放式的题目,没有了标准答案,部分留学生则多与老师的观点比较趋同,这也会让部分同学产生一种相对固定的印象。为什么中国留学生分会给外国老师留下刻板的印象?欧美社会对中国留学生的刻板印象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加深。这样的刻板印象会逐渐消失,新一代中国留学生正以一种新姿态展现不同的风采。目前这些刻板的负面印象已经不能成为主流的观点,留学生的形象也在悄然发生着积极的变化。不过中国人历来讲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我们传统文化赋予我们开明和博大的胸襟。对于中国留学生的刻板印象只是少数人的问题,大多数的中国留学生是怀着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积极地融入学校生活的。中国人以及华裔在奥数竞赛中优异成绩和硅谷中国工程师的优秀表现都足以获得对方的尊重和认可。对于西方一些人的刻板印象,我们有时也觉得无奈,中国如今取得的成绩让世界有目共睹,但依旧有少部分人用陈旧的眼光看世界。我国的教育也在逐渐地完善和提升之中,更加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提升。中国的父母最舍得对教育的投资,在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多关心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全面发展,提升成绩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要让孩子从被动的填鸭式接受知识转变成主动地学习和探究。多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的同时,又顺带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既培养了亲情,又教育了孩子。你怎样看待外国老师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12月跨年冲刺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