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中庸 >> 中庸版本 >> 端木赐天之赐

端木赐天之赐

端木赐——天之赐文/文全孔子有个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端木赐善经商之道,富甲一方,被后人誉为儒商始祖。他不但富有,而且有德,不但行动力强,而且口才极佳。如此旷世奇才拜入孔门,既是仲尼伟大人格魅力之所吸引,也是上天存心之所赐吧。子贡出身于商人家庭,20余岁继承祖业开始经商。《史记》记载:“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即子贡依据市场行情的变化做买卖,以成巨富。对此,《论语》同样有类似记载相印证——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臆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在德行上近乎完善了,但却屡屡受穷,家境空空,而子贡不被命运摆布,善做生意财富递增,猜测行情,且每每猜对。除此外,《论语》记载子贡这样对孔子说:“有一块美玉,是藏在柜子里边,还是寻求那些识货的商人把它卖了呢?”孔子则回答:“要卖,要把它卖了啊。我是等待着那些真正认得美玉的人来买啊。”子贡为什么要说这个话呢?因为子贡认为孔子有学问、有本领、有境界,可是不为天下所用,甚是可惜,所以就打了这个比喻把孔子说动了,可谓其言语不离其商人本行。国学经典文库论语孟子吕氏春秋诗经周易尚书礼记大学中庸四书五经全6册京东¥购买已下架子贡还说过:“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意为我不愿别人强加于我,我也不想强加于别人,自然流露出其生意买卖人自由自在、不受他人干涉的生活追求,这与孔子对其的评价“赐也达”即子贡豁达、通达相一致。尤其可贵的是,孔子及其弟子们能有时间一起做学问,周游列国,与子贡丰厚的财力支持是不可分的,可以说是子贡为孔门的学问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经费和物质保障。司马迁在《史记》里,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论语》中,子贡的名字出现50多次,而颜回的名字仅出现30多次。而且子贡与孔子的问答之处,多是反映表达儒家的核心思想与价值观。这表明,子贡是领悟孔子核心思想最好的学生之一。比如,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讲工匠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做好任何一件事情,准备工作很重要,以此借喻“仁”对于人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和意义。又如,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即孔子说:“君子之徳三个方面,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道:“恰是老师对自己的描述。”再如,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大意是对国家而言,温饱、国防、信用都极端重要,但如果三者之中不得已必须选择其一,则孔子选择了信用,因为人自古都有死,而国家无信用或民众无信仰则无法立足。人们常说生死为大,但儒家认为还有比生死更大的价值追求方面的东西,这是对一般生死观的一种超越。还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广泛认为是人际交往中的“金规则”,也是《论语》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名句之一……除了会赚钱,品德良,端木赐还善言辞,口才佳。对孔门弟子,《论语》分四科列出了优异的前十人名单——“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予、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可见子贡在说话技巧、沟通能力上本领出众。《史记》记载:“子贡利口巧辩,孔子常黜其辩”,即孔子经常驳斥子贡的巧辩。而使子贡在“言语”方面才能大加发挥的当属他赴齐、吴、越、晋四国的穿梭外交活动了。在这次外交活动中,子贡充分发挥自己的雄辩和沟通才能,使得四国国君对他的形势利害分析深信不疑,并纷纷采纳他的主张。可以说,子贡是当时闻名遐迩的外交家。而且在孔子等遇险恶、处绝境时,总是子贡挺身而出,挽救孔子等于危难之境。《史记》曾载孔子困陈、蔡,绝粮,情形十分危急,而当时孔子门徒个个不知所措、无以应对,恰恰是“子贡使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生意好,品德好,口才好,子贡可谓孔门的“三好”学生,但他在孔子面前却表现得非常谦虚。《论语》记录了这样一幕,孔子问子贡:“汝与回(颜回)也孰愈(谁更强些)?”子贡很谦逊,他说:“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意即我哪比得上颜回,颜回以一而知十,我则一而知二。我们知道,颜回是孔子最点赞的弟子,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或许是因为颜回专心致志,一生追随其左右,几乎是形影不离,所谓日久生情,圣人岂能幸免呢?而子贡因为有生意要做,有急事难事去解决,或有外交事务去斡旋,经常是东奔西走,难得好好陪陪孔夫子,在情感上确实难比孔子与颜回父子般情深。有钱有德还能说,在当时的人看来,子贡甚至贤于孔子。但子贡自己怎么看呢?以下是《论语》记载的子贡答问。有次,叔孙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用现在的话表述为,叔孙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更贤能。”子服景伯把此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围墙来作比喻,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高,老师家的围墙却有几仞(一般形容山高)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你就见识不了房屋里面的富丽堂皇和丰富多彩。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并不多。叔孙那么讲,不也是很自然吗?”还有一次,叔孙诽谤仲尼。子贡说:“你这样做是没有用的!仲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对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更有甚者,有个叫陈子禽的想挑拨子贡与孔子的关系。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恭了,仲尼怎么能比你更贤良呢?”子贡说:“君子一句话就可以表现他的智识,一句话也可以表现他的不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我老师的贤德和思想是高不可及的,正像天是不能够顺着梯子爬上去一样。老师之徳如果在诸侯或天下付诸实施,那是天下之幸,百姓之福……老师活着是十分荣耀的,老师死了是极其可惜的。我怎么能赶得上他呢?”一字一句无不饱含深情,一言一语无不寄托思念,读来令人感叹不已:天生仲尼,天与之赐。子贡对老师的敬仰和忠诚无人能及,而孔子的人格魅力和人生境界确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有这样的老师,大概就会有这样的学生吧!孔子死后,子贡悲痛万分,在孔子墓旁住下,守墓6年。孔门弟子中,唯有子贡多守墓3年,足见子贡与孔子感情之深。孔子曾说过“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而子贡视孔子如同父亲,他切实履行了孔子此话的真正含义。彩色详解史记全本4册正版原版青少年文白对照白话文配文言文司马迁学生史记选读初高中版历史书籍京东好评率97%无理由退换旗舰店¥49.8购买孔子的学说大多经由子贡等宣传给社会,子贡是孔子学说最好的代言人。《史记》中表述:“夫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后世众多名家也认为:“子贡之推崇孔子至矣,则孔子之道所以昌明于世者,大率由于子贡。”可见子贡对孔子思想的传承和弘扬是竭尽其力的,且其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效果之佳,是孔门弟子中望尘莫及的。师者,得一端木赐足矣,友者,得一端木赐也足矣。编辑

夏岩END文全,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大西江文家村人,武汉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毕业,现在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自认为是一名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和笃行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0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