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版盗梦空间大扑街好在还有它们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

一个冷知识:

今年是《盗梦空间》的10周年。

想不到吧,诺兰为我们造的梦已经过去10年了。

停不下来的陀螺,翻转的逆世界……

也许纵深的故事你记不太清楚,但电影里总有一个视觉点始终萦绕在你脑中。

今年,俄罗斯也拿出了一版“盗梦空间”——《异界》。

故事的严密性自然不比诺兰,但绮丽多变的梦境建筑着实让人惊叹。

俄罗斯苏维埃时期的大楼,中国古色古香的街弄,威尼斯的水城,雾霭中的洛杉矶大桥……

想象,记忆,梦境三维虚幻搭建的电影世界让《异界》在故事设定上拉了不少好感。

通过这些电影可以看出,在所有艺术分类中,建筑和电影是最容易产生共鸣的。

我们所熟知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当年就是因为喜爱电影而走入了建筑学殿堂。

贝聿铭(-)

代表作品:北京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而建筑的存在有时会把这个梦改造的更加神奇瑰丽。

蒸汽朋克,工业废墟,巨物恐惧……

千奇百怪的电影风格里,总有一个能打动你。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盘点下10部因建筑而生出别样美感的电影,看看哪部是你最心水的:

01Metropolis大都会()

《大都会》的出现可以说定义了科幻片中未来城市的概念。

在那个没有特效的年代,导演与艺术指导全部依靠手工绘画进行创作。

场景基本由遮罩绘画、传统绘画、木浮雕和三维模型四部分组成。

上:概念设计图下:电影剧照

电影首映后,评价褒贬不一。

制作方不得不一再删减影片时长。

使得电影从最初的分钟剪成到了后来的91分钟,这让故事缺少了叙事逻辑性。

但即便没有叙事,电影里标新立异的建筑也带给了观众对于未来世界无限的遐想。

高高在上的城市中心巴别塔、幽暗混乱的工厂、川流不息的空中交通,永不停歇的齿轮……

建筑形态预示了未来世界机械文明的臃肿,以及阶级撕裂的对抗。

《大都会》受德国表现主义影响较深,所以建筑大多强势且恐怖。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等地的文学艺术流派。表现主义艺术家通过作品着重表现内心的情感,往往表现为对现实的扭曲和抽象化。

不自然的角度透视制造了空间紧张感,更扭曲了人们的观看感受。

这让它塑造了电影史上难以超越的视觉效果。

百年之后的《大都会》也经受住了时间洪流的考验,几乎影响了后世所有的科幻电影。

比如,《第五元素》《黑客帝国》《星球大战》……

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将《大都会》列为“世界文献遗产”。

上:《大都会》下:《星球大战》

02NorthbyNorthwest西北偏北()

其实,电影行业的很多美术指导都有过建筑专业的训练。

尤其在大萧条时代,很多建筑师都失去了工作,不得不转行。

有些人就选择去做电影的美术指导。

比如,去了派拉蒙艺术部的罗伯特·博伊尔。

罗伯特去了之后合作的就是大导演希区柯克。

两人从年的《海角擒凶》开始,合作出了不少佳片。

罗伯特因此也四次获得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提名(《西北偏北》《艳窟大扫荡》《屋上的提琴手》《神枪手》)。

年更是获得了第80届奥斯卡终身成就奖。

熟悉希胖的人都知道,他的电影基本取景于室内。

这就对室内设计要求颇高。

而在那个特效还不知为何物的年代,希胖的电影往往出人意料。

尤其是那部《后窗》,将构图与建筑完美融合在了一起。

而之后的《西北偏北》将建筑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开场写字楼铁框镜像隔离开空间,形成一个巨大的网格系统。

联合国内部设计体现了现代主义的简约质感

追逐戏取景拉什莫尔山,庞大的总统巨像透着深邃历史感。

范达姆的住宅参照了著名私人宅邸流水别墅,影射角色的阴暗神秘。

上:电影里范达姆住宅下:流水别墅

希胖的电影不仅做到了在故事上惊心动魄,也让场景设计前卫先锋。

一代电影大师,果然名不虚传。

03:ASpaceOdyssey:太空漫游()

1相传,库布里克的《:太空漫游》是剑桥大学建筑系的电影参考篇目。

也是建筑师一生中必看的一部电影。

作为完美主义的典范人物,库神电影里的建筑是难以想象的精致。

他不仅请来正儿八经的宇航员来保证科学的严谨准确。

还请来了艺术家创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形态画面。

建筑也借助电影的想象力挣脱了现实束缚,开始了天马行空的组合拼凑。

如果说《大都会》里更多的是表现主义的荒诞。

那《:太空漫游》则是延展虚无化人类对太空的想象。

宇宙洪荒中,人类的出现究竟是自我演化?还是高阶文明的实验?

电影没有给出答案,只留下了一个意犹未尽的空镜。

04Сталкер潜行者()

苏联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和库布里克是完全对立的两个人。

一个极端感性,一个极端理性。

对待电影不同的态度,让两人都看不上彼此。

同样的事物两位导演使用不同的表现手法

塔科夫斯基被誉为“电影诗人”。

电影对他来说,是一个雕塑,一首诗歌。

他反感故事。

或者说,他不屑于用电影娱乐大众,更希望用电影本身的魅力吸引大众。

《潜行者》讲述了太空神秘物体坠落到一个虚构国家的故事。

影片中处处有塔科夫斯基追求的自然质感。

比如,水、火等元素。

而且他偏爱体积光。

让灰尘配合阳光,呈现出一种灯光洒过后神圣的光泽感亦或是诡异萧瑟的冰冷感。

塔科夫斯基这般对空间构图的手法也间接影响了后世的很多作者导演。

比如,毕赣诗意缭绕的凯里(《路边野餐》)、伊纳里图冰冷疼痛的荒野(《荒野猎人》)……

《荒野猎人》

不过,可惜也正是这部《潜行者》导致了塔可夫斯基的死亡。

为了这部电影,塔科夫斯基常年浸在满是化学物质的脏渠,接受核辐射的侵蚀。

没过多久,他便去了……(享年54岁)

05Hero英雄()

摄影师出身的张艺谋极其擅长利用色彩,更偏爱用色彩来讲故事。

其电影大多会注重色彩和故事的搭配。

时至今日,国际影坛上都未能有一位电影大师敢如此大胆地运用颜色。

《满城尽带黄金甲》

纵观其电影作品中,《英雄》无疑是其作品中严重被低估的一部。

电影以黑色为故事主线色调。

再配以红色,蓝色,白色,绿色。

借四色来讲一个颇似“罗生门”的故事。

红之张扬,人性纠缠被飞箭刺穿。

蓝之冷然,理性抉择下,侠义选择成全。

白之素淡,平静之中诠释中庸之道。

绿之自然,看透红尘,悟出天下大义。

国师的东方美学造诣是真真令人佩服。

只叹佳作已去二十载。

再未欣赏到被颜色的原始生命力击中的酣畅淋漓之感。

而近年唯二能呼唤起大众对东方美学自豪的,且掀起广泛讨论的。

唯有电影《妖猫传》和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

只愿影人们多多汲取国粹精华,创造出独特且极具美感的国之佳作。

06TheFall坠入()

其实,我们熟知的电影术语“蒙太奇”原来是建筑学用语。

创造它的电影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也曾是一名建筑师。

他从希腊雅典卫城的透视中获得启发,并将其带入了电影世界里。

《坠入》开篇就是一组蒙太奇镜头。

空间和时间的错序与重组,为之后虚实呼应的剧情奠定了基础。

不得不说,《坠入》是部极美的电影。

美到你记得所有宏大的视觉场面,而遗忘了故事的脉络。

导演塔西姆·辛是MV导演出身,所以视觉方面的掌控力惊为天人。

为了这个虚构的魔幻故事,塔西姆·辛采风25个国家。

从阿克巴陵,到泰姬陵,再到中国的长城、漓江……

实拍镜头下,没有特效虚假,电影每一帧的建筑美感都让人难以遗忘。

纳米比亚索苏斯盐沼简塔·曼塔古天文台印度阶梯井班公湖印度蓝色之城焦特布尔

07LagrandeBellezza绝美之城()

意大利的电影好似天生带着浓郁的艺术气息,迷人的浪漫主义气质。

保罗·索伦蒂诺就是能够将意大利电影精髓挖掘出来的一位导演。

作为现今意大利电影的主力旗手,保罗的作品并不算多。

回望他的艺术成就,那部《绝美之城》(获得第86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无疑是最出彩的。

《绝美之城》的叙事性偏弱,更像是一部关于罗马的风光纪录片。

导演借着一位男人的视角去窥探、寻觅罗马绝美的时刻。

流动的光影掠过圣洁的雕像,是历史打马而过的印记。

斗兽场的古迹尘埃落在了每个人身上,化成了一颗颗不舍之泪……

冷艳神秘的罗马就像一曲华丽的咏叹调。

让人沉醉其中,不愿独醒。

08TheGrandBudapestHotel布达佩斯大饭店()

《布达佩斯大饭店》可谓是强迫症重度患者韦斯·安德森集大成之作。

安德森小时候的梦想曾是当建筑师。

巧妙的布局,严谨的对称构图,还有柔和的高饱和度色调。

让整部电影像一个马卡龙,忍不住想咬一口。

故事虽讲的是一桩谋杀案,但偏童话的风格削弱了故事的残忍性。

工整的构图搭配着井然有序的逻辑,形成一种舒服安全的视觉美感。

但安德森也不会过于要求对称,这会使画面死板枯燥。

所以,他会在画面中安排些许不同来平衡对称的板正。

下半年,安德森的新作《法兰西特派》就要上映。

还是《布达佩斯大饭店》原班人马,还是熟悉的对称构图。

真是强迫症影迷的福音啊!

09BladeRunner银翼杀手()

《银翼杀手》汲取了以往诸多科幻神作之精髓,开创了“赛博朋克”风潮。

而这一高概念的确立完全得力于该片的艺术指导劳伦斯·G·波尔。

波尔也是建筑师出身,曾接受过城市规划师的训练。

所以他对未来世界的设定更加的细致,甚至全面到管线铺设等生活细节。

35年后的《银翼杀手》在丹尼斯·维伦纽瓦的镜头下迸发出别具一格的滋味。沙黄,墨夜,霓虹,冷蓝,脏土……流动的,弥漫的,静止的……

《银翼杀手》在延续经典的同时,又注入了更多的东西。

电影里失落的拉斯维加斯色彩设定是受年的悉尼红风暴影响。

上:剧照下:年悉尼

电影建筑借鉴了上个世纪50-70年代流行的野兽派风格,来达到维神想要的“粗野主义”。

比如,洛杉矶警察总部、城市防护墙……

它们均呈现出材质原始粗犷的本性,带来一种厚重感。

与此同时,电影还借鉴了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的建筑作品。

公司入口接待处的光带是从墙中间撕开一条扁缝。

氤氲的黄光是斜向光,没有暖意,反而带来一种冰冷质感。

扁缝的尺寸设计不舒适,正常身高的人必须低头,暗示了公司的傲慢。

安藤忠雄作品之地中美术馆

电影没有过度使用霓虹彩,而是克制地控制光源投射。

尤其是采用水纹波光和条缝光来营造迷离的超时空质感。

安藤忠雄作品之小筱邸

不仅如此,电影还参考了许多其他特色建筑。

比如,巨型雕像创意取自美国的“火人节”。

异象化的人像带出了城市鬼魅一面。

火人节燃烧的巨像

特效是有时限性的。

我们回过头翻看10年前的特效电影,难免觉得粗糙。

但维神的电影,始终能将特效运用的恰如其分,让光影色调、建筑设计都充斥着个人审美特色。

如此看来,他接下来的《沙丘》也不会让人失望了。

10

《寄生虫》被大多数人称为社会讽刺片,但也有一部分人称它为建筑电影。

开拍前,奉俊昊就把整部电影的构图安排得明明白白。

为了达到他想要的效果,他命人专门搭建了朴家大宅和半地下室。

奉俊昊并不太追求视觉美感,他更在意的是让场景能够承载电影主题。

他设定的朴家大宅是简洁、宽敞的。

半地下室是拥挤、阴暗的。

做个对比,两个家同样有一扇“主窗”。

一个面对尿骚脏乱的街角,一个则面对修剪整齐的草坪。

这就是人设场景,即场景本身就有巨量的信息。

奉俊昊从建筑的特性方面入手,以此来投射阶级的对立矛盾。

构图可对比出两个家庭人物的阶级悬殊

与此同时,奉俊昊还让建筑配合故事的发展,灌输一种“下渗”的概念,为“寄生”赋予多重解释。

全片最高潮,金家大雨逃跑那场戏。

三人一路下坡,周围的布景也逐渐收窄。

流动的水跟他们一起从上往下,最后坠入闭塞淹没的地下室。

那一刻,电影悲伤的情绪达到了顶峰。

所以说,为何《寄生虫》既能捧得戛纳金棕榈,也能拿得奥斯卡小金人。

细细品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人人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如今看来,我们也可说建筑是凝固的电影。

电影和建筑,看似不相关的两个艺术类别相融合居然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

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正如建筑师里伯斯金所言:

“二者无非都是讲故事、打动人、说道理罢了。”

建筑正在一步步重塑电影,也让我们又多了一个探索电影维度的方式。

不由感叹一句,电影的魅力,还真的是无穷尽啊。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主动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