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中庸 >> 中庸版本 >> 曾国藩修身的PDCA

曾国藩修身的PDCA

摘要:曾国藩,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修身是曾国藩人生完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人生成就的基石。本文用现代质量管理的视角和概念,描述、介绍了曾国藩修身的方法和过程。曾国藩修身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PDCA的过程。曾国藩修身的方法在当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健词:曾国藩;修身;PDCA

一、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年11月26日-年3月12日),号涤生,湖南长沙府湘

乡(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中兴名臣”,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文正。曾国藩实现了中国传统封建士大夫内圣外王的理想和人生追求,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就立德而言,曾国藩以道德为天下唱,并躬行践履,是封建地主阶级的道德典范。论立功,曾国藩创建了湘军,并帅领湘军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挽救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晚清出现了短暂的“同治中兴”。曾国藩还开创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曾国藩留下的日记、家书、书信、诗文等文献,这些言论成为许多人修身的必读资料。

曾国藩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一九一七年八月二十三日年轻的毛泽东在给黎锦熙的信中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1)。蒋介石一生推崇、学习、效法曾国藩。据说蒋介石的案头就摆两本书,一本是《圣经》,那是为了取悦他那信奉基督教的太太,另一本书就是《曾文正公全集》。梁启超对曾国藩推崇备至,说“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2)

二、修身的重要性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写道:“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3)老子告诉人们,一个人通过长时间的修身,可以治理好家庭,管理好国家,从而使天下更加太平。

儒家经典《大学》中有这样的论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4),又说:“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5)

从这些古圣先贤关于修身的言论中我们不难知道修身的重要性。

曾国藩出身于农村家庭,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曾国藩从小天资普通,考秀才考了七次才考上。自道光十五年(年),曾国藩会试两次落第,于第三次参加会试才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梁启超认为曾国藩并非天才,说:“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并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如斯而已,如斯而已。”(6)

对自己严格的修身、不断锤炼自己的品行是曾国藩成功的基石。

三、PDCA

PDCA循环是现代全面质量管理所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组织实施、检查,处理(改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

PDCA是英语单词Plan(策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处置)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

1、P(策划),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

2、D(实施),进行具体运作,实现策划中的内容。

3、C(检查),总结执行策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

4、A(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阶梯式上升的。

现代产品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表明PDCA循环确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方法。

如果我们用现代质量管理的视角和概念去观察与描述曾国藩修身的方法和过程,那么曾国藩修身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PDCA的过程。

四、曾国藩修身的PDCA

个人修身的功夫是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自我完善的功夫,是对自己的品行进行不断锤炼和陶冶的工夫,是一个不断提高道德认知、培养道德情感、坚定道德意志、进行道德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曾国藩修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PDCA循环。

(一)P策划(立志)

年轻的曾国藩身上也有许多的毛病。从曾国藩的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毛病主要表现在有不良嗜好(如吸烟)、褊激、噪动、虚假、自以为是、好表现、好名、好利、缺乏恒心等方面。曾国藩在入京为官后,结识了唐鉴,倭仁等这些良师益友,检讨自己,自惭形秽,毅然立志自新。

曾国藩直接把目标定位在做“完人”上。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十六日,曾国藩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7)

在曾国藩看来,君子应该立志为天下苍生谋幸福,应该成就内圣外王的事业,这样才能成为天地间的完人。

(二)D实施

目标一旦确定,成功的寄托便在行动。没有行动,再好的目标也是空中楼阁。曾国藩立定了做“完人”之志,他便进行脚踏实地的修炼。

曾国藩选择了程朱理学作为自己修身养心的理论依据。还为自己制定了许多戒律,主要有“诚、敬、静、谨、恒”。诚,是待人要诚实;敬,是对上要有敬畏之心,对友要有尊敬之意;静,是不要浮躁,要能静下心来思考;谨,是做事要谨慎,做人要低调;恒,是要有恒心,做什么都要坚持下去,不可半途而废。

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曾国藩写给他的诸弟的信中还附了一张课程表,并对这十三项功课逐一作了说明。即:

“课程

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谨言刻刻留心。

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

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

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8)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事事处处严格约束自己,躬行践履成为“完人”之志。

(三)C检查(自省)

从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一日立志自新之日起,曾国藩开始了对自己全方位的改造。他每天从起床到睡觉,一事一念,都进行自我监督。他每天都要用工楷认真书写日记,细细回忆检索自己这一天的一切言行,发现其中哪一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要甄别出来,记载下来,深刻反省。

曾国藩曾因小事与好友郑小珊有矛盾,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九日,曾国藩在日记中条分缕析地自省:“小珊前与予有隙,细思皆我之不是。苟我素以忠信待人,何至人不见信?苟我素能礼人以敬,何至人有慢言?且即令人有不是,何至肆口谩骂,忿戾不顾,几于忘身及亲若此!此事余有三大过: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此时一语不合,忿恨无礼,二也;龃龉之后,人反平易,我反悍然不近人情,三也。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此之不知,遑问其他?谨记于此,以为切戒。”(9)曾国藩的日记中记载了他许多内省自责的事例。

(四)A处理(改过)

在自我反省的基础上,曾国藩勇于改过。上面提到的与好友郑小珊有隙,认识到自己的不是后,曾国藩马上上门认错。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说:“余自十月一日起记日课。念念欲改过自新。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谢罪。恰好初九日小珊来拜寿,是夜余即至小珊家久谈。十三日与岱云合伙请小珊吃饭。从此欢笑如故,前嫌尽释矣!”(10)

我们再看看曾国藩是如何戒烟的。年轻的曾国藩也吃水烟。三十岁以前他也曾试着戒过两次烟,不过都没戒掉。在立志自新开始写日课之后的第二十一天,也就是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一日,曾国藩发誓戒烟:“客去后,念每日昏锢,由于多吃烟,因立毁折烟袋,誓永不再吃烟,如再食烟,明神殛之!”(11)戒除多年的烟瘾,对任何人都是一件痛苦的事,他几欲放弃。曾国藩在道光十月二十三日的日记中写道:“乃以初戒吃烟,如失乳彷徨,存一番自恕底意思。”(12)但曾国藩猛省,“此一恕,天下无可为之事矣。急宜猛省。”(13)不论多么痛苦难熬,他就是不再碰烟具。到快一个月头上,十一月十六日,他在日记中记到:“吾自戒吃烟,将一月矣。今定差矣!”(14)曾国藩在十二月二十日给弟弟的信中也说:“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15)

曾国藩正是通过这种自省及改过方式,逐一检出自己身上近乎所有的缺点毛病,在几乎所有细节中贯彻了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因此他的进德修业,才迅速而有力。

五、结论或启示

曾国藩修身给人们的启示是,

第一,要做一个有成就的人,首先要立志(P)。必须知道自己想成就什么样的人生,否则人就像大海中的航船没有方向,随风漂荡,虚掷一生,却哪儿也没去成。

第二,立志,确定成功的目标,只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成功的关健在行动,在实施(D),躬行践履。

第三,自省(C)是修身的重要“法门”。修身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与自身不足和毛病进行“鏖战”并将其逐步剔除,以提升素质和精神境界的过程。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如果没有疾恶如仇的自省自责态度和决心,是难以达成目标的。

第四,勇于改过(A)是修身成功的关健。不良习惯或思想的改变,要面对许多次的反复和失败,甚至倒退;在内心挣扎和折磨中,要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曾国藩就具有这种一根筋到底,绝不回头的拧劲儿。面对挫折,他不给自己留下退路。最终达到修身目标,为他的人格完善和事业、学问的成功夯实了基础。

曾国藩之于后人的意义在于,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一个普通人,通过立志,严格要求自己,躬行践履,不断锤炼自己,不断反省及改过,可以成为一个“完人”。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朝晚期。从今天看来,其修身的目标和内容有其时代及个人的局限性。今天我们修身的目标与内容无疑与他不同,但曾国藩修身的方法及过程(PDCA)在当今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任敖霜《毛泽东散文作品赏析》海口海南出版社年2月第1版第17页

(2)曾国藩著梁启超辑《曾文正公嘉言钞》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年4月第1版第1页

(3)饶尚宽译注《老子》北京中华书局年9月第1版第页

(4)王国轩译注《大学中庸》北京中华书局年9月第1版第4页

(5)王国轩译注《大学中庸》北京中华书局年9月第1版第5页

(6)曾国藩著梁启超辑《曾文正公喜言钞》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年4月第1版第1页

(7)唐浩明编《曾国藩家书》(上册)长沙岳麓书社年5月第1版第34页

(8)唐浩明编《曾国藩家书》(上册)长沙岳麓书社年5月第1版

第43-44页

(9)唐浩明编《曾国藩日记》(第一册)长沙岳麓书社年5月第1版第页

(10)唐浩明编《曾国藩家书》(上册)长沙岳麓书社年5月第1版第36页

(11)唐浩明编《曾国藩日记》(第一册)长沙岳麓书社年5月第1版第-页

(12)唐浩明编《曾国藩日记》(第一册)长沙岳麓书社年5月第1版第页

(13)唐浩明编《曾国藩日记》(第一册)长沙岳麓书社年5月第1版第页

(14)唐浩明编《曾国藩日记》(第一册)长沙岳麓书社年5月第1版第页

(15)唐浩明编《曾国藩家书》(上册)长沙岳麓书社年5月第1版第41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