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俗说中庸,第二十章2孔子答鲁哀公修

原文:

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太俗说:

天下的事情接近于到大道的有五种关系及范畴,天下之德,接近于大道的显化的德行有三种。

这五种范畴分别是,君臣关系,也就是现在的所说的国家与民众的关系,没有国哪有家,所以先提起国,再提起家,那然后是父子关系,夫妇关系,兄弟姐妹关系,朋友关系等。那么基本上就是这五个范畴,也就是五伦,五种然而然的秩序。如果说这五种关系能够处理好,那么天下的事情也就好办了。

三种近于德的德行分别是:知、仁、勇。知,有智慧分清对错,仁,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勇,勇敢热情,做事果断不拖拉。这是三种君子必备之美德,也是大道任运之显现。

这些道理或者行为规范,有的人一生下来就知道了,这就是所谓的天才吧,其实也是前生有过深厚的基础,今生继续修行了。

有的人通过学习,或者读书或者听别人讲说,也慢慢能够理解到的。

有的人道理上不明白,别人讲可能也听不懂,只有在做事情过程当中,遇到阻碍遇到困难,然后自己才慢慢领悟。

虽然途径不同,但是条条大道通罗马,最终大家所了解的是一样的。这也是佛家所说的渐悟与顿悟的区别吧,及到悟了,不论途径如何,结果是一样的。

对于这些道理如何践行呢?那有的人是自而然去落实,有的是因为被引导而行动,有的人是勉勉强强来行动。当然,到了最终的成功,那大家所得到的是一样的。

所以孔子说,如果爱学习喜欢了解未知的知识,那么就离智慧不远了。如果有了智慧目标,而能执行落实下去,那么也就离仁不远了。如果说能升起惭愧之心而知道言行的对错,有荣辱观念,那么离勇也就不远了。

如果知道知、仁、勇这三者,那么如何修身也就明明白白了,知道怎么修正我们自己的行为,那么也就知道怎么来治理众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如果知道怎么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秩序等,那么也就知道如何来治理天下国家了。

所以《礼记·大学》中讲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即是此意。要想实现远大的志向,应该从自身修养做起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