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与教入手,谈以修身为本的中国文化核心

北京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8890895.html

《礼记·学记篇》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修身」的入手处不外乎「学」与「教」两件事儿。而「学」与「教」又是相辅相成的。

从学与教入手,谈以修身为本

后来的学者认为孔夫子开创私学先河,因此尊孔夫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后世的古圣先贤,凡有大成且行有余力者,无不注重兴办学堂,广播教学。如孟子,荀子,文中子,韩昌黎,范仲淹,朱子,王阳明等等。乃至道德家和佛门,以及古今中外的大思想家们,无一例外。

如果我们认为「教」便只是教师的工作,「学」便只是学生的任务,实在是犯了一个天大的误解。很不幸,早在孔夫子之前,这样的误解便已存在,一直延续至今。孔夫子删述《六经》其中的一大目的就是:寻根问源,探求「问学」的终始。

孔夫子问礼老聃,学官制于郯子、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等,经过这一番问学努力,孔夫子终于找到了答案。在周游列国,返回鲁国之后,夫子创办私学,广招学生,兴办教育,有教无类。

所以《论语》开篇即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又曰:“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大学》立“大学之道”,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庸》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又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这样看来,劝「学」及教「学」以致于「修身」当是孔夫子的核心思想之一。

如果我们再读道德家和佛家,三教九流,西方哲学思想,现代科学,乃至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莫不以「学」为抓手。今天我们讲“解放思想”,其入门不也正在于此吗?

从进「学」功夫入手,再读孔夫子,及孟子,文中子,朱子,阳明子,乃至老庄道德家,乃至释迦诸佛,便可知其入门不同,其进「学」次第有差别,但是其讲求功夫次第之心同一,其归处为一。正如夫子所言“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孔夫子以修身为本,从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的次第功夫上着手。

老子以观复、归根、复命、知常为次第功夫。其言“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庄子缘督以为经。其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惠能禅师以行由、疑问叩门,以戒定慧、坐禅定、忏悔、机缘为次第功夫。

如此云云,正所谓“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事实上儒释道三教之「教」与「学」,无不是从根本上探求解决「修身」的问题。

所以我们读孔夫子,如果只是囿于解辞释文,空讲些大道理;而不去体会感悟夫子言行之一贯,躬身力行夫子知行之合一,实在还不如不读他。

今天的人们,当然也知道「教」与「学」的重要性。但到底该学什么,该怎样学;乃至该教什么,怎样教,恐怕是更多人没能很好解决的更严重的问题。

再看今天天朝的教育大多只在表面的知识上。这与韩昌黎先生所说的“授之书而习其句读”又有何异?况且“动静互转,刚柔相易,日月运行,寒来暑往;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不止,得失无常,岂可为典要?”

这也是为什么在今天发展最快速的信息科学及电子计算机科学领域,知识的更新换代也很频繁。昨天学来的知识,到了明天很可能已成落后的将被淘汰的知识。这也是互联网领域企业招工用工35岁成为一道坎(这本来是互联网科技才会出现的门槛,今天在天朝扩展延申之很多其他领域,实在是没道理的跟风胡乱来),人才之继难为续的重要原因。

这实在是又复于汉唐所以衰时「教」与「学」之流弊,明清八股之「教」与「学」之末端呀!不得不引以为警惕呀!

我们今天要重视国学,不正是想从其中探寻「修、齐、治、平」,最终达到人人中和到天下太平的道路吗?何以古圣之言在前,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

附录两段,有心之人细细思维,体会,感悟。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摘自《中庸》

“孔子抱圣人之心,仿徨乎道德之城,逍遥乎无形之乡。倚天理,观人情,明终始,知得失,故兴仁义,厌势利,以持养之。于是周室微,王道绝,诸侯力政,强劫弱,众暴寡,百姓靡安,莫之纪纲,礼仪废坏,人伦不理,于是孔子自东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摘自《韩诗外传》,这当是对孔夫子最佳的评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