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10大名句,与你共享圣贤智慧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doctor/304258/

《中庸》选自《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重要经典四书五经之一,是“孔门传授心法”,高明精微,其味无穷。

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天命,就是指宇宙万物在没有经过任何造作之前的那种天然自然的状态。性,就是指宇宙万物本来具足的那个实体,虽然会受外境影响,但不会改变的那个本质。率性,就是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道,就是人类本有无声无臭的自然天性,纯净纯善,却是一切理想思路的主体,但能不失去它的真纯面目,就叫做“道”。修道,就是修治习性的污染,从而使人能够遵道而行,复原其本性的历程,就叫做修道。《中庸》通篇所讲的,就是修道的教法、

二、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这个“道”和我们自性是一体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虽然觉察不到“道”,但“道”却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如果我们的身心偏离大道,被妄想邪念所迷惑,就会走向邪道了。

三、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为什么古人提倡慎独?因为我们人的自性和宇宙万物的自性,都是一体的,都是相通的,谁也欺瞒不了谁,所谓“人心念才起,天地已悉知”,君子明白这个道理,就不会自欺欺人,即使在闲居独处的时候,也能谨慎不苟,戒慎恐惧了。

四、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什么是“中”呢?就是我们一念不觉,因为被外物所迷惑,所发出喜、怒、哀、乐、爱、恶、欲等诸多妄情之前的那个状态;就是我们原本清净无染、寂然不动的那个自性,自性是不偏不颇,至真至善,应对万事万物能够无往而不中。

什么是和呢?即使我们不能恢复自性,但若能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使其能够不过分,就可以称之为“和”。

五、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中庸,就是无过也无不及,可常行之道。君子志存高远,不注重物质享受,所以能够背尘合觉,正大无私而合乎中庸之道。小人但求生活舒适,满足欲望,所以不是偏于竞争躁进,就是偏于安逸享乐,得到了就骄傲,失去了就抱怨,无论怎么做,都在违背中庸之道。

六、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君子乐天知命,所以能够安于当下所处之位,行乎中庸,进退不失其道,不羡慕本分之外的一切东西。

七、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君子但求正己,不会外求于人,所以心安理得,没有一点怨天尤人的念头。

八、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君子安分守己,心态平易,胸怀坦荡,以待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所以才抱着侥幸之心铤而走险,胡作非为。

九、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一个人喜欢学习,虽然算不上智慧,但足以破除愚昧,所以说已经接近于智慧了。一个人能够身体力行,虽然算不上仁,但足以格除私欲,所以说已经接近于仁了。一个人能够知道耻辱,而不自甘堕落,就足可以立志,能够立志,就已经接近于勇了。

十、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事情之前,一点计划都没有,而是仓促去做,就会随时遭遇各种意想不到的忧患,最终导致失败。如果预先有所准备,那就很容易获得成功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