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诸子学中的共同价值及新子学的

原标题:传统诸子学中的“共同价值”及“新子学”的学术使命如何理解“传统诸子学”?传统诸子学中有没有全人类普遍适用的思想文化价值即“共同价值”?如果有,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当下“新子学”最神圣的学术使命是什么?本文对这些问题加以论证。“传统诸子学”及其“共同价值”“传统诸子学”,即传统子学或称古代子学、古代诸子学、旧子学,就是经、史、子、集的“子部”之学,包括先秦诸子元典著作、两汉以来诸子著作、整个古代诸子百家研究以及研究之研究。“九流十家”中,小说家可入“文学”,吕思勉认为兵家、医家也是诸子,再加上东汉以后兴起的佛、道二氏,先秦至汉代诸子共十三家,是为传统诸子学的主体部分。人类“共同价值”,由世界各民族、各国提供且共享,强调各民族、各国文化的共通性、普遍适用性、可对话性、可理解性、可接受性。共同价值是文化概念,超越了意识形态,也有超越时代的恒久价值。撒切尔夫人说中国人不能给世界提供价值观,是西方话语霸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素来就有很多的人类共同价值,其核心价值许多可以提炼、转化为人类普遍适用的价值、理念。提供共同价值的主要是经学和诸子中的儒家,但其他诸子思想同样有许多精华,有为全人类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适用于任何社会和时代,如仁爱、诚信、忠恕、礼义、廉耻、和平、重义轻利,等等,确实具有普遍意义。实际上,西方历史上即承认和吸收传统诸子学的智慧,美国赖克韦恩(AdolfReichwein)指出,“孔夫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他的教导是整个启蒙运动朴实无华的福音,把东方时尚带到西方”。欧洲主要启蒙思想家,如法国的伏尔泰、重农学派魁奈,德国的莱布尼茨、沃尔弗等,都深受孔子思想启迪。魁奈被誉为“欧洲的孔子”,爱默生视孔子为“哲学中的华盛顿”,美国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一书中,孔子排名第五,孔子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西方思想家多吸收老子、庄子的智慧,朱熹、王阳明思想也产生了世界性影响。传统诸子学中的共同价值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传统诸子学思维方式中的共同价值传统诸子学思维方式中有许多人类共同价值。如整体思维,《老子》:“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庄子·齐物论》强调“道通为一”,“一”,浑然一体,不可分割,用整全的观念把握世界。“一”思维即是整体思维,一种从根本上把握,从大局把握,超越细枝末节的高级思维。整体思维是系统思维,避免孤立,重全体、宏观,不肢解研究对象,识大体,作“大判断”,得其全。中医就是整体思维方式最典型的代表,注重整体,有预见性,西医治已病,中医治未病,有其理论的深刻性。整体思维强调整全性,是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西方人重分析思维,学科分类越来越细,整体思维更显示其不可或缺的价值。全息思维,《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吕氏春秋·察今》:“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淮南子·说山训》:“以小见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由一点推知全部。《华严经·初发心菩萨功德品》:“一中知一切。”万物一体,个体全息整体,以一知十,见微知著,中医通过号脉便可知全身疾病,即是典型的全息思维。“一分为三”思维,“一分为二”思维往往非黑即白,二元对立,强调斗争,矛盾不可调和,简单化、极端化。孔子提倡“中庸”,《论语》曰:“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方以智《东西均》认为世界一分为三,“大一分为天地,奇生偶而两中参”。“一分为三”思维强调调和、稳定、共生、共存,可纠正一分为二思维的局限性。求同思维,《周易·系辞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庄子·天下》《吕氏春秋·不二》《淮南子·要略》皆表达这种思想。陆象山说:“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全世界人多同此心、同此理,各民族、国家相同地方很多,西方思维方式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