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结尾揭露了什么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http://www.kstejiao.com/m/

今天接着来聊聊《中庸》的最后一段:

《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诗》曰:“德輶如毛。”毛犹有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予怀明德」就是《大学》里的“明明德”,也就是德性已经彰显,也就是悟道之人。

悟道之人自然不会用“声色”来教化百姓,所以才说「不大声以色」,又说「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德輶如毛」,是指‘德’像‘毛’一样。「毛犹有伦」则说明‘德’虽然想‘毛’一样细小,但还是有形状可以看到。

德本无形,为何又说‘德’想像‘毛’一样能看见?

《庄子》里说到:“德者,成和之修也。德不形者,物不能也。”

所以‘德’要有所‘成’,必须做到‘和’,也就是《中庸》前面说过的:“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是“未发”,而‘和’是“已发”,所以‘德’就是喜怒哀乐“已发”,虽然“已发”,但还有‘中’节制,也就是“发而皆中节”,所以这个“发而”,是循理而发。

也就是我们的本心自性,在遇事时随感而应,所循理而发的天理。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6%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