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到底是什么意思

第一家白癜风医院 https://yyk.99.com.cn/fengtai/68389/

大家如果想弄明白一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我想至少应该从三点去研究。第一,是这个词的字面意思;第二,是这个词的出处;第三,是名士大家对这个词的理解。最后才是自己的个人理解。

‘中’,一般有两种用法,一是做方位词用,比如中原,中间,中央等;二是指在两端中间的,比如中途,中秋,中学等。显然这里的‘中’指的是第二种用法。

‘庸’,一般也有两种用法。作动词用时,通‘用’,如《进学解》中的“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做形容词用时,有平凡;平常的意思。如《颜氏家训》教子篇中的“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这里的‘庸’做哪种解释先不下定论,我们先往后看。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

上天的意志赋予到人身上就叫做人的‘本性/自性’;

顺着人的本性做事就叫做‘道’;

按照‘道’的原则去修养叫作‘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如果时而依道而行,时而背道而驰,那这算不上是修‘道’。

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时时刻刻不离开‘道’。

喜怒哀乐是从无到有而产生的,还没有完全产生的这个状态,叫作‘中’。喜怒哀乐产生之后,符合节度,叫作‘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需要共同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万物便自然繁育了。

如果按照原文的解释来说,‘中庸’的意思大概就是无时无刻不脱离人的本性。

看过了原文及其翻译之后,我们再来看看理学大师朱熹对于中庸的理解。

朱老先生是这样说的:子思为什么写《中庸》呢?是因为担忧好的学问得不到传承而作的。‘允执厥中’是尧当年传给舜的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是舜当年传给禹的心法。‘允执厥中’四个字的意思已经表达得足够明确了,舜又加了十二个字,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想要做到最后一句,必须先明白前三句。心体只有一个,没有人心和道心之分,只有天理和人欲之分,要使道心为主,人心听命,才是正道。《中庸》所说的的‘天命’,‘率性’指的就是刚刚说的‘道心’。

按照朱老先生的解释来说,‘中庸’的意思大概就是使‘道心’无时无刻主宰自身。

宋学泰斗程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意思是说,不偏于一边叫作中,永远不变的叫作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永远不变的道理。

心学大师王阳明说:“中庸工夫只是诚身,大学工夫只是诚意”。意思是说,中庸是立身行事的功夫和准则。

国学大师南怀瑾在他的讲座中说过:“中庸这个境界,就是‘道’,体、用俱全的,定个名字叫中庸”。也就是说既有形而上的,也有形而下的。

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也说:“什么是中庸,中庸就是恰到好处”。这里说的是形而下的‘用’的学问。

看到这里,我们大概清楚了。前人对于‘中庸’的理解,基本上是相同的,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最后,用通俗易懂的话总结下来就是:‘中庸’表现在心性修养上是见‘道’的功夫,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是为人处世的准则。合乎中庸,即合于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