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些经典国学名句中,你能悟出哪些职场道

谨慎防患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

所以君子应该在安居其位时不忘记危险的存在,在家国存在时不忘记有可能会遭受灭亡,在天下大治时不忘记会有动乱的隐患。这样,自身才可能安居其位,国家才能保持长久。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周易》

品德高尚的人(君子)应该整日自强不息,(即使)夜晚也要小心谨慎,就好像如临危境,不能稍懈,(这样)就没有灾难了。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周易》

君子思虑可能出现的祸患而预先做好防备。

备豫不虞,古之善教也。求而无之,实难。——《春秋》

预先准备好就没有忧虑,这是古代最好的教导。临时去请求而没有得到,这会处于困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弗备难,难必至。——《说苑》

不去防备灾难,灾难就一定会降临。

无事常如有事时提防,才可以弥意外之变;有事常如无事时镇定,方可以消局中之危。——《菜根谭》

无事之时,总像有事之时那样小心防备,才可以平息意外发生的变故;有事之时,总像无事之时那样镇定自若,才可以消除局势中的危机。

能勤小物,故无大患。——《说苑》

能注意细微之处,所以能避免大祸。

不蹶(juě)于山,而蹶于垤(dié),则细微宜防也。——《围炉夜话》

没在山前跌倒,而在小土堆前面摔倒,那么就应该及早防范带来祸患的细节。

一言足以召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坠也;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饬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围炉夜话》

一句不谨慎的话足够招惹大祸,所以古人守口如瓶,唯恐有倾覆衰败的危险;一次不谨慎的行为足够玷污一生清白,所以古人修身力求如同白璧,唯恐有一丝瑕疵和污点。

口者关也,舌者兵也。出言不当,反自伤也。——《说苑》

嘴巴好比关口,舌头好比兵器。说话不当,反而伤害自己。

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孟子》

背后说人家坏话,招来了后患怎么办?

错误改正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春秋》

一个人谁没有过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

不远复,无祗(zhī)悔,元吉。——《周易》

在错误的道路上没走太远就复归正道,没有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这是好事。

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

我没见过能看到自己的过错而在内心自责的人。

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周易》

对自己的过失越是巧言诡辩,越会使自己陷于窘态。

反思反省

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周易》

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周详反省,这样是圆满吉祥的。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

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面对普通百姓,我难道就不害怕吗?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

尺度把握

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中庸》

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为人处事就合理,不必思索言语行动就得当,从容不迫地达到中庸之道,这种人就是圣人。

留七分正经,以度生;留三分痴呆,以防死。——《小窗幽记》

用七分的正经来度过自己的一生,用三分的痴呆来明哲保身。

进退有据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周易》

深知进取、引退、生存、衰亡之理,而不使自己的行为失去正道的人,大概只有圣人啊!

尺蠖(huò)之屈,以求信(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周易》

尺蠖尽量弯曲自己的身体,是为了伸展前进;龙蛇冬眠,是为了保全性命。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老子》

弯曲才能保全,委屈才能伸展,低洼才能盈满,破旧才能更新,少取才能多得,贪多反而惑乱。

故君子时诎(屈)则诎,时伸则伸也。——《荀子》

所以君子在时势需要自己屈从忍耐时就屈从忍耐,在时势容许自己施展抱负时就施展抱负。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菜根谭》

为人处世,懂得退让一步才算高明,退步正是为进步所做的准备;待人接物,能够宽容一分才是福气,利人其实正是为利己打下基础。

有余不尽

有余,不敢尽。——《中庸》

万事留有余地、余力,都不敢做绝了。

作事不可尽,尽则穷。——《小窗幽记》

做事不可做绝,一旦做绝就会没有退路。

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礼,则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御事而留有余不尽之才智,则可以提防不测之事变。——《菜根谭》

对待他人,总要保留一份绰绰有余、不会穷尽的恩情和礼遇,这样才可以维系永不满足的人心;处理事情,总要保留一点绰绰有余、不会穷尽的才能和智慧,这样才可以提防难以预料的变故。

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处,减三分让人尝。此是涉世一极安乐法。——《菜根谭》

在狭窄的路上行走,要留一点余地让别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食物,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是立身处世最快乐的一种方法。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菜根谭》

有什么荣誉,不应该一个人独享,要分点别人,这样可以使你不受人家攻击;有什么事做得不好,不应该把责任全推给别人,应该多担些责任,这样可以使你的品德更高尚。

君子不尽人之欢,不竭人之忠,以全交也。——《礼记》

作为君子不能毫不收敛地尽情地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欢迎款待,同时也不能过分地要求别人对自己无限的忠诚,这样才能保全交情。

锄奸杜幸,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之一无所容,便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都咬破矣。——《菜根谭》

铲除奸诈之人,杜绝幸进之路,要给他们留一条逃生之路。倘若让他们无处容身,就像堵塞鼠洞的人把所有路径全都堵死,走投无路的老鼠就会把所有好东西全都咬坏了。

原则灵活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匈匈也辍行。——《荀子》

天不会因为人讨厌冷而废止冬天,地不会因为人讨厌辽远而废止广大,君子也不会因为小人的吵闹喧嚷而停止善行。

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周易》

内心坚持原则,但外在展现灵活;内心豁达,但外在苛求。

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应用要有圆机,无圆机则触物有碍,何以成旋乾转坤之经纶?——《菜根谭》

执持心志要有坚定的主见,没有主见,遇到事情就会东倒西歪,怎能树立起顶天立地的中流砥柱?适应现实则需灵活变通,不能变通,接触事物就会碰到阻碍,怎能成就扭转乾坤的国家大事呢?

作人无点真恳念头,便成个花子,事事皆虚;涉世无段圆活机趣,便是个木人,处处有碍。——《菜根谭》

为人处世没有一点真诚恳切的念头,就成一个叫花子,做任何事情都虚假;涉足世事没有一点圆通灵活的情趣,就是一个木头人,任何地方都有障碍。

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围炉夜话》

做人如果严格遵循规矩法度,没有自主的精神气概,就如同上场演出被人操控的木偶;做事如果固执地照搬章程法规,却不知道随机应变,就像是依样画葫芦般僵化呆滞。

言必信,行必果,硁(kēng)硁然小人哉!——《论语》

说话必定有信用,行为必定果决,这是不管是非曲直的顽固分子!

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

通达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做事不一定非有结果不可,只要合乎道义就行。

自我意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智慧。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更加强大。

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韩非子》

认识事物的困难,不在于认识别人,而在于认识自我。

思路清晰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

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成熟理性

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周易》

像孩童那样观仰,小人没有咎害,君子必有憾惜。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gǔ)。——《论语》

不该自己说话的时候插话,叫做毛躁;轮到自己说话的时候不说,叫做隐瞒;不注意人的脸色自说自话,叫做眼瞎。

思想觉悟

议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之虑。——《小窗幽记》

置身事外对事件进行评价和议论的人,应通晓所有利害关系;但负责处理这件事的人置身事中,应当不计利害尽心处理。

欲利而身,先利而君;欲富而家,先富而国。——《韩非子》

想让自己得利,必先让你的国君得利;想让自家富欲,必先让你的国家富欲。

坚持坚韧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百姓做事情,经常在接近于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如果像慎重对待开始一样对待结束,就没有失败的事情。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kuì),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

就像堆土成山,仅仅还差一筐子土没完成,只要是停了下来,我也算半途而废了;就像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了一筐子土,只要是向前去做了,我也算进步了。

责任担当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了。

变革创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

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读心攻心

听于无声,视于无形。——《礼记》

能在无声之中有所听闻,能在无形之中有所察见。

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庄子》

不用耳去听,而用心去领悟。

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孟子》

人们常易犯的毛病是不管自己田里的草却去别人的田里锄草,对别人要求很重,自己负担的却很轻。

贫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菜根谭》

一个贪得无厌的人,你给他金银他还怨恨没得珠宝,你封他公爵他还怨恨没封侯爵。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qiān)尤骈(pián)集;十谋九成未必归功,一谋不成则訾(zǐ)议丛兴。君子所以宁默毋躁、宁拙毋巧。——《菜根谭》

十句话有九句说得正确,人们未必对你啧啧称奇,可是只要一句说错,埋怨指责就会聚集到你的身上;十个谋略有九个都能成功,人们未必归功于你,可是只要一谋失败,非议诋毁就会纷至沓来。这就是君子宁愿保持沉默也不浮躁多言,宁愿显得笨拙鲁钝也不炫耀机巧的原因。

铄金玷玉,从来不乏乎谗人;洗垢索瘢(bān),尤好求多于佳士。止作秋风过耳,何妨尺雾障天。——《小窗幽记》

诋毁诽谤,从来不缺少进谗言的人;吹毛求疵,对于优秀的人尤其苛刻。只把它作为耳旁风,小雾是遮挡不了青天的。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

理解我的说我心有所忧;不理解我的说我必有所求。

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诗经》

我的好处你全忘,小的毛病全记起。

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盖爱重反为仇,薄极反成喜也。——《菜根谭》

价值千金的重赏或恩惠,有时难以换得一时的欢娱,一顿粗茶淡饭的小小帮助,可能使人一生心存感激回报之心。这或许就是当一个人爱另一个人爱到极点时很可能会翻脸成仇,平常极不受待见的人得到一点惠助就可能转而大喜过望吧。

处隐微之事,心迹宜愈显。——《菜根谭》

处理隐密细微的事情,思想行为要愈加显明。

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严而宽,先宽后严者,人怨其酷。——《菜根谭》

施恩于人,应该先淡薄而后浓烈,如果先浓烈而后淡薄,别人容易忘记他的恩惠;立威于人,应该先严厉而后宽仁,如果先宽仁而后严厉,别人容易怨恨他的冷酷。

策略谋略

总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菜根谭》

对于世间万物的因果关系,能善于运用就生机盎然,不善于运用就陷阱遍布。

君子以作事谋始。——《周易》

君子在做事前要深谋远虑。

小人用壮,君子用罔(wǎng)。——《周易》

小人捕兽凭气力,君子捕兽靠网围。

暴虎冯(pínɡ)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

赤手搏虎,徒步过河,哪怕死了都不感到后悔,这样的人,我是不会跟他共事的。(我喜欢的人)一定是面对事情的时候,内心能有所畏惧,出谋划策(周全,因而)常常能够成功的。

由射于百步之外也。其至,尔力也;其中,非尔力也。——《孟子》

犹如在百步以外射箭。射到,是你的力量;射中,却不是你的力量。

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

有的人使用脑力,有的人使用体力。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一般的道理。

将欲歙(xī)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

将要收敛它,必定扩张它;将要削弱它,必定强盛它;将要废弃它,必定举荐它;将要夺取它,必定给与它。

善胜敌者,不与。——《老子》

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

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谓明;必胜非勇,能胜能不胜之谓勇。——《菜根谭》

喜欢把所有事情都弄得一清二楚,并非真正的明智,该弄清的弄清楚,不该弄清的就不强求清楚,才是真正的明智;必定要战胜对手,并非真正的勇武,既能战胜对手,又能输给对手,才是真正的勇武。

震慑威慑

故明主者,不恃其不我叛也,恃吾不可叛也;不恃其不我欺也,恃吾不可欺也。——《韩非子》

明智的君主,不指望人们不背叛自己,而是依靠自己不可背叛;不指望人们不欺骗自己,而是依靠自己不可欺骗。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

所以,百战百胜,不算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之中最高明的。

心态态度

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孟子》

如今,滕国的土地如果截长补短,也接近纵横各五十里了,还可以治理成一个好国家。

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biān)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满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菜根谭》

身处逆境之中,仿佛全身都是治病的石针和药物,时时刻刻都在砥砺操守品行,自己却全然没有察觉;身处顺境之中,仿佛眼前全是危险的刀枪剑戟,时时刻刻都在消磨精神意志,自己却根本都不知道。

人虽无艰难之时,却不可忘艰难之境;世虽有侥幸之事,断不可存侥幸之心。——《围炉夜话》

一个人即便没遇到过艰难困苦的时候,也不能忘记存在艰难困苦的境遇;世界上虽然存在着侥幸走运的事例,人却不能怀有侥幸的心态。

前人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不当草草看过。——《小窗幽记》

前人说:“苦于白天太短而夜晚很长,为何不拿着蜡烛在夜里游赏呢?”不应当把这句话草率看过就算了。

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菜根谭》

做了坏事害怕别人知道,虽是作恶,但是还有一条改恶从善的道路;做了好事急于让人知道,虽是行善,同时却也种下恶念潜滋暗长的根芽。

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菜根谭》

坏事忌讳遮掩,好事忌讳宣扬。所以做了坏事而不遮掩的后果就轻微些,而加以遮掩的后果就严重些;做了好事而去宣扬的功劳就小些,而不加以宣扬的功劳就大些。

亢龙有悔。——《周易》

巨龙飞得太高,就会有悔恨之事发生。

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围炉夜话》

一个人一定要先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听任事情自然发展。

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论语》

庄稼有出苗而不开花抽穗的吧!有开花抽穗而不结出果实的吧!

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韩非子》

事情有做了却不成功的,但这也胜过不去做的。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大学》

有仁德的人利用财富来发扬自己的事业,没有仁德的人滥用自身来聚敛财富。

为与不为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职业道德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大学》

小人平日独处的时候往往为非作歹,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等见到君子就遮遮掩掩,掩藏他的不光彩的行为,而故意显露他的善良。但却不知道别人看自己,就如同看到了自己的肺肝一样清楚,那这种遮掩又有什么好处呢?这是因为,内心的真实情况一定会表现在外面,因此君子一定要谨慎地对待自己内心的意念。曾子说:“就好像有十只眼睛在看着你,十只手在指着你,这多么可怕呀!”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庸》

因此,君子总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保持警戒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常存敬畏之心。人们内心的想法,没有比在幽暗之处更容易表现的了,没有比在细微的事情上更容易显露的了,所以君子特别谨慎于他人不知而己所独知的地方。

入虚室,如有人。——《弟子规》

进入无人的房间,要像有人在一样。

积丘山之善,尚未为君子;贪丝毫之利,便陷于小人。——《小窗幽记》

累积了像山一样的善行,也未必会成为君子;贪图一丝一毫的便宜,便容易沦为小人。

万分廉洁,止是小善;一点贪污,便为大恶。——《小窗幽记》

一万分的廉洁,只是小小的善行;一点点的贪污,就是莫大的恶行。

孙子兵法

经营管理

夫治法之至明者,任数不任人。——《韩非子》

对法律整饬得极其严明的君主,依靠的是法律条文而不是人才。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

只让人民紧张而不让松弛,即使文王、武王也是不能做到的;只让人民松弛而不让紧张,文王、武王是不会这样做的。有时紧张,有时松弛,这才是文王、武王的治民之道。

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春秋》

用宽大调节严厉,用严厉调节宽大,政事因此调和。

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孟子》

在朝廷上做官而道得不到发扬,那是耻辱。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大学》

所以,国君聚敛财富就会使民心离散,散财于民则会使民心聚集。

严则下暗,下暗则上聋。聋暗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说苑》

太苛严下面就成了哑巴,下面成了哑巴上面就成了聋子。聋子哑巴思想不能互相沟通,这还治理什么国家呢?

思想开放

从善如流,宜哉!——《春秋》

听从好的意见好像流水一样,这是应该有功的啊!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韩非子》

良药苦口,但聪明人却要努力喝下去,这是因为他知道喝下去后能使自己疾病痊愈;忠言逆耳,但明智君主愿意听取,这是因为他知道由此可以获得成功。

识人用人

知人则哲,能官人。——《尚书》

能认识人才才是有智慧的人,才能够用人得当。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

(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论语》

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观人之所肃,非行情也。——《韩非子》

在公开场合观察到的人们的恭敬表现,并不是他们行为的真实情况。

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

做了而不明白,习惯了而不觉察,一辈子走这条路,却不知道那是条什么路,这种人是一般的人。

知其愚者,非大愚也;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庄子》

知道自己很愚昧的人,不算是最愚昧的人;知道自己很迷糊的人,不算是最迷糊的人。真正的大迷糊,一辈子都搞不明白;真正的大愚昧,一辈子都不通晓事理。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

喜欢他,但也知道他的短处;憎恶他,但也知道他的长处。

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jīn)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大学》

人们总是对自己所亲爱的人有过分亲爱的偏向,对于自己所轻贱厌恶的人有过分轻贱厌恶的偏向,对于自己所敬畏的人有过分敬畏的偏向,对于自己所哀怜同情的人有过分哀怜同情的偏向,对于自己所傲视怠慢的人有过分傲视怠慢的偏向。所以,喜欢一个人的同时知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的同时知道他的优点,这种人天下很少啊。

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论语》

重大节操是不能逾越界限分毫的,作风上的小节有点出入是可以允许的。

不以一眚(shěng)掩大德。——《左传》

不因为一件小错而抺杀别人的大功绩。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rú)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菜根谭》

立身处事不可太自命清高,对于一切羞辱、委屈、毁谤、脏污都要容忍才行;与人相处不可善恶分得太清,不管是好人、坏人、智者、愚者都要包容才行。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菜根谭》

污秽的土地上往往多生万物,清澈的流水中常常没有游鱼。因此君子应当具有宽容污秽、忍受耻辱的气量,不可秉持嗜洁成癖、特立独行的节操。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墨子》

好弓虽然难以拉开,但能射得高、扎得深;好马虽然难以驾驭,但是可以背负更多的东西,跑更远的路;贤良的人才虽然难以驱使,但是能够使国君更加受人尊敬。

我能容人,人在我范围,报之在我,不报在我;人若容我,我在人范围,不报不知,报之不知。——《小窗幽记》

我如果能够容纳别人,那么别人就在我的范围之内,报复与不报复,都由我决定;别人如果能够容纳我,我便处在别人的范围之内,别人报复与不报复,我都不知道。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

君子不根据一个人的言辞就推举他,也不因为一个人品德不好就全部否定他的言辞。

无教逸欲有邦。——《尚书》

不要使贪图安逸和私欲的人拥有国家。

小知(智)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韩非子》

有小聪明的人不可让他谋划政事,只知忠于私利的人不可让他掌管法制。

乡愿,德之贼也。——《论语》

没有真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大害啊。

喜传语者,不可与语;好议事者,不可图事。——《小窗幽记》

喜欢传播小道消息的人,不能和他说话;喜好议论事情的人,不可以与他共同谋划事情。

人才培养

不愤不启,不悱(fěi)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

如果学生没有到了内心欲得未得的急切状态,不要主动去提示他;如果没有到了心有所动而无法表达的程度,不要直接去告诉他。如果向他展示了一面,他不能推知其他三面(以作为回应),就不宜再继续对他讲了。

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尔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菜根谭》

对于别人的短处,要很委婉地去为他修补掩饰,如果故意揭发张扬,就是用自己的短处来攻击别人的短处;对于别人的泥古不化,要设法启发诱导他,如果生气厌恶,就相当于用自己的固执来弥补别人的固执。

员工激励

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

为追求利益而行动,就会招致更多的怨恨。

违纪处理

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周易》

小人往往不以不善为耻辱,不畏惧行不义的后果,不见到眼前利益就不愿意做好事,不受到威慑就不知道收手。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这是小人的幸运。

#国学经典#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