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到处吃吃吃后,我发现了美食对我们

春节期间,走亲访友,离不开美酒佳肴。中国人讲究热闹,餐桌上更是“热气腾腾”,

鸡鸭鱼肉、水产海鲜、清新蔬菜、爽口水果……应有尽有。边吃边聊天,尽显喜悦之情。

吃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享受。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现代人对吃越来越讲究。

做法千变万法,菜品之多,让人眼花缭乱。吃已成为一种健康标准、情感寄托、一种文化。

1.会吃,才能提升身体的自愈力

《吃出自愈力》中说:“吃的对,吃的好,绝对是一个技术话”。

因为它能帮助我们预防,甚至治疗许多疾病。

夏萌,《你是你吃出来的》的作者。40多岁,得了肾病,吃了一年的中药,依然不见好转,

身体变的越来越虚弱,随后又查出血脂高、血压高和脂肪肝。

吃药带来的副作用,让她感到很绝望。一次偶然机会,参加了一个营养学习班。

沒想到,3个月的营养调整,让她恢复了健康。

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日渐提升,这种新的健康理念走近生活。

无论是生活方式,还是生活习惯都有了新的变化,更注重对健康的管理,对吃有了更高要求。

但凡随着年龄的增长,更懂得“吃”是一种食疗。今年,我们在春节间的聚会,餐桌上不再突显肉食,杂粮成为新宠,

追求的是荤素搭配,视觉感受,味觉振撼。往常的胡吃海塞,没有节制的场面已逐渐消失。

养生,不过就是学会营养搭配,从而提高自身免疫力,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2.会吃,才能让心情得到治愈

网上流行的一句话:“世上最治愈的东西,一是美食、二是文字。”

北宋诗人苏试,在不断遭遇贬谪的过程中,因有美食相伴,活的超然洒脱,让他的同僚们既欣赏又仇恨。

欣赏他的豁达精神,无论被贬到多么艰难地区,都能怡然自得享受当地美食,创造美食;

痛恨他不仅不被环境、困难所击倒,反而活的很快活,还创造出十三道著名美食。

生活中,是不是我们都有过这样经历,当自己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就会美美吃上一顿。

让食物的香甜,冲击着自己的味蕾,在细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忘记烦恼和忧愁,快乐起来。

有时光翻翻美食图片,看看美食烹饪,也会增强食欲,让心情舒展。

快乐其实就是这么简单,人生百般苦,唯有美食解千愁,唯独美食无法割舍。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美食,能改善情绪,抚慰心灵,让自己变的更加平和。

3.会吃,是对生活高品质的追求

《中庸》说:“人不可能不吃不喝,却很少有人真正理解饮食的滋味”。

真正对“吃”有讲究的,不仅透露出他的格调和“身份”,更是文化积累的表现。

清代文学家、诗人袁枚,对饮食有相当的考究,他的《随园食单》中对食材的选取;

食材的特性;烹饪标准;精细私房菜;大型宴席的“官府菜”;邀请礼仪,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口腹享乐是他人生最快乐的事情,甚至遇到好吃的饭菜,都会要求自家厨师登门学习,

并把方技巧记录下来。这才有了这本即有实用价值,又有资料价值的菜谱。

当代著名的小说家、美食家汪曾祺。对文人所做菜的描述,也是《随园食单》的主张;

对美食的随笔,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美食的诱人和对日常生活的享受。

感动国人的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是向汪老的饮食价值观靠近,才让简单、平淡的四季三餐变的那么动人。

每种食物,背后都有它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吃喝,不仅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文化。

林语堂说:“人世间,如果有任何事值得慎重其事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学问,而是吃”。

所以,吃不仅仅是对食物的一种简单的渴求,而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对健康的一种追求,对文化一种探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