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们讨论了格物致知的真意,可能有人一时还不易理解,格物致知跟天人合一怎么就一致了呢?今天我们探讨传承曾子大学之道的学生子思所作的《中庸》,也许就会明白这个深意了,中庸通篇都在讲儒家的心法与应用。
同样与格物致知被严重误解的还有就是中庸一义,最常见有两种:一种是把中庸神秘化,带入不可知的虚无之处;还有一种把中庸庸俗化,认为不偏不倚就是中庸,结果中庸成了和稀泥的代名词,养成一堆的孔子所说的乡愿,所谓好好先生,什么都要包容,好坏是非不分,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这些都是对儒家思想严重认知错误所致。那么到底什么是中庸呢?我们先看看《中庸》开篇是怎么说的。
古代经典文章基本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往往开篇一段就是全文的中心所在。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我们过去常读“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就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到底是善还是恶,还是非善非恶的呢?这个问题也是千古之问。什么是人的本性?其实就是在问人的本源,人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之前文章已探讨过这个问题。我们现在看看子思是怎么说的。
“天命之谓性”,讲的就是人的本性就是天所赋予的,来自于天,所以人的本性就是与天相通的,所以它是至善,超越了善恶,因为善恶都是人的分别。大学言止于至善就是永远不离于天。顺天而行就是道,就是“率性之谓道”,道象太阳一样都是利益天下万物的,对应大学中讲的就是亲民,“修道之谓教”就是大学所谓明明德,大学重在学,中庸重在教,本质是一样,都是修正自己与天合一。所以中庸之道与大学之道是都一脉相承的天人合一之学,与孔子之道一以贯之。因此天、性、道其实说的是一个东西的不同层面。
所以紧接下来就是“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道就是天之在人,天如何能离得开呢?所以道不可离,离开了道,人就归天了,只不过这个在人身上的道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那么这个道在哪里呢?
中庸接着指出“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道在隐微不闻不睹的独处显现,所以君子能不慎独吗?
然后下面紧接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喜怒哀乐未发时的平常心就是中,就是心中之天,故为天下之大本;发而皆中节,发的恰到好处,如天有春夏秋冬四时节气,就是率性之道,谓之和,故为天下之达道。天人合一就是达到中和态,自然天地各安其位,万物自然孕育。一人致中和,一身育;一家之长致中和,一家育;一国之首致中和,一国育;天下之主致中和,天地位,万物育。所以中庸也就是中和,中为体,庸为用,就是天人合一,体用一贯,也就是止于至善。这个脉络清晰明了吗?
到这里,其实中庸之道重点已经讲完了。子思怕我们还不明白,后面就是从不同角度层面展开论述,我们再摘录两段来加以说明。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自诚而明就是性,孔子所谓生而知之者,生来就不离天;学而知之,就是自明而诚,就是修道之谓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就是天人合一。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这段话就是对中庸最好的诠释,也是对格物致知最好的诠释,格物也就是尽物之性。我们这里结合大学体系架构相互参照就很明了。
《大学》分成八大条目次第与天彻通,在中庸这里分成明则诚、尽其性、尽人性、尽物性四大步骤与天彻通。由学而明则能诚,至诚则能尽己之性,能尽己性则知自他是一性,故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己之性则知万物本和谐,惟有人类最爱闹,故尽人性则致中和,致中和,则天地位,万物育,与万物为一,为尽物性,故能与天地共同参赞化育,并列为三,这是达到完全通透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那么在孟子《尽心篇》那里讲的更直截,就简化到两个步骤与天彻通:“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诚其意则尽其心,尽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就是致其知,知其性则知天,故知天与格物同意。存其心跟尽其心的意思是一样,都是心斋之意,这叫养性,也就是事天,这都是在说性与天同意,换句话说天之在人名为性。而在孔子那里只要一步与天彻通,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
一、性、中、和、诚、道与天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一个东西在不同层面的呈现,性对应人,中对应情,诚对应心,道对应行,和对应用,天对应体。从孔子一以贯之到曾子格物致知,到子思的至诚尽性,再到孟子存心养性,其实都是在讲一回事,只是从不同层面切入。
做学问的关键就是找到自己的天赋之性,这点离不开老师与经典的帮助,一旦明白了自己本性来自于天,自己的本性与天就是须臾不可离的老师,那么如何修正自己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完全要靠自己,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真正的学习一定是自己自主的学习,真正的教育一定是自己教育自己,外在的都是助缘。大学讲以修身为本,中庸讲修道之谓教,这是儒家教育思想给予我们最大的启迪。
既然知道本性来自于天,如何顺天之道而行呢?其实古人早就发现了天地之道的奥秘,建立了一套系统完备可验证的天人合一的学问,其精密正确程度远超现代科学,千百年来一直守护着华夏民族免遭病邪侵害,在这场新冠病毒疫情发挥出巨大的作用,这是一套什么样的学问呢?下回我们接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