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墨子早年是孔子的弟子,后来因为某种“不可知”的原因,而弃儒从墨,创立墨家。
尽管这种说法毫无依据,但墨家思想与儒家的学说针锋相对,却是显而易见的。
甚至可以说,墨家的许多思想与主张,其实就是对儒家的改造,只是这种“改造”过于彻底,甚至偏激,才成为另一种学说,即墨家。
为什么如此说呢?
墨子画像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继续探讨,即:
一、墨家重新诠释儒家的“仁”
在《礼记·中庸》中,对于“仁”如此定义,即:
“仁者人也,亲亲为人”
在儒家看来,“仁”的本义就是对人友善、相亲,后来引申为广泛的道德范畴,如仁爱、仁政等。
言外之意,儒家的“仁”,讲究以“人”为本位,即教人讲尊卑、各司其职,守本份——所谓“仁者爱人”,亦是以人的视角去爱护他人,于是引出人所独有的特质,并引申出孝道以及亲疏远近之别。
如同样是爱人,亲人比外人更亲。但墨家对于“仁”的诠释,却是讲究无条件,一视同仁,既无贵贱之别,亦无亲疏之分。相对于儒家而言,墨家对于“仁”的诠释更深一步,更彻底,甚至偏激到不近人情或有悖于人性的地步。购买专栏解锁剩余63%